正文 208.第 208 章(捉虫) 空缺

作品:《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东北苦寒, 是知青们下乡最苦的地方之一,本地人却已经习以为常。

    东北的冬天能冻死人,东北的大雪能压破房顶, 但论起来, 比不上旱涝的灾害对农民们影响大。

    赵村儿大队的房子都是涝灾前后修过的,还算结实,双山公社各大队涝灾后也修补过,就算有些房屋太老旧, 勤用木锨铲一铲,也能挨过去。

    而双山公社今年秋收之所以这样忙乱, 跟公社开垦了太多地有很大关系,机械化跟不上, 人力有限, 秋收时间门拉长,天气恶劣的影响便格外大。

    下了三天大雪,抢收进行到十一月下旬, 农民们身心苦痛难熬, 依然坚持下来。

    这还不是一年的结束。

    人工收割的庄稼,还要再打谷脱粒;大雪封路,送不出去,各个大队只能集体出动,扫出一条路来, 方便送粮出去。

    交粮不能耽搁。

    一系列的事儿忙活完, 时间门就进腊月了。

    赵村儿大队的分红大会要在卖猪之后进行, 公社要先开这一年的总结会议,与会人员是公社的干部、各站长以及各个大队的大队长。

    段书记发言,先肯定了今年整个双山公社喜人的成果。

    公社的领导们应对大雪有效, 及时挽救了集体财产,完成了一年的耕种任务。

    今年双山公社丰收,交上去的粮在整个省城都很拿得出手,同样得到了省里的高度表扬。

    双山公社的养猪场目前也状况良好

    段书记每汇报一个成果,下头便一阵热烈的鼓掌。

    之后,他便话音一转,开始进行检讨

    “春耕的时候,整个五月都是艳阳天,没有耽误耕种,夏天也算是风调雨顺,秋收却显露出准备不充分的弊端,险些造成集体的重大损失。”

    “虽然农民春种秋收是靠天吃饭,要跟老天爷赌,但一个公社的领导们不能存在赌博的心态。”

    “大刀阔斧,也有点儿操之过急,这是双山公社领导班子的决策问题,我作为公社书记,得做出深刻的检讨”

    整体来看,肯定是功大于过。

    甚至大家都看重结果甚于过程,只要结果是好的,一些瑕疵完全不算是瑕疵。

    不过段书记一个大领导这样检讨,又表明以后公社在工作中会更严谨,大伙儿心里头都更踏实。

    吴主任说,公社计划明年再买一辆收割机,还计划购入一些农机具

    赵柯坐在下头,认真地记笔记。

    段书记和吴主任都是多年的公社领导,他们都有领导的智慧,也有年长者的阅历,赵柯很受益。

    半天的会议结束,赵柯合上本子,打算打完招呼就跟赵新山回去。

    段书记叫住她“小赵,你留一下。”

    赵柯答应。

    赵新山对她道“你去吧,我回宿舍等你。”

    赵柯随段书记进到书记办公室。

    “坐。”

    段书记随手一指办工桌对面的椅子,然后拎起水壶,倒了两杯热水,一杯递给赵柯。

    赵柯双手接过,握在手里暖手,暖意从手心一路蔓延到身体。

    段书记坐下后,面带微笑,问“知道我找你什么事儿吗”

    这个开场白,要是换个场景,赵柯可能就要怀疑她干了什么坏事儿,但现在“段书记,应该不是坏事吧”

    “不是。”段书记喝了一口热水,开门见山,“我之前问过你,要不要进公社,你推辞了,这次会有一个很适合你的空缺,机会很难得,如果你有意,我打算推荐你。”

    赵柯惊讶。

    公社的人,她都认识,一个萝卜一个坑,没听说哪个单位会有空缺

    赵柯脑子里过了一遍,忽然冒出一个念头,问道“有谁要走吗”

    段书记端起水杯,慢悠悠地喝,片刻后才开口,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我很看好你,但一个妇女主任的,还不够,你早晚要走出赵村儿大队的,不是吗”

    道理是这样,不过所谓的,赵柯一直在给自己垫高,马上就要恢复高考了,她有把握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以一个相对漂亮的姿态重新起航。

    “这也是看你个人意愿的,如果你不愿意,当然不会勉强,但我和吴主任都希望你过来。”

    赵柯有些不好意思道“两位领导一直很提携我,我这还这么不知好歹,一直推辞”

    “这说明你有主见,也不是个坏事。”段书记神色很温和,“你好好考虑,不用着急答复,等过一段儿时间门,你说不定会改主意。”

    既然都说了有主见,赵柯就轻易不会因为外物改变主意,但她其实有点儿在意段书记说得空缺

    段书记话不说全,赵柯也不能硬撬领导的话。

    随后,段书记没别的指示,赵柯便离开公社大院儿。

    下一次再来公社,应该就是接学生和卖猪的时候了,赵柯顺路去看看公社卫生所上班的亲爹。

    每到冬天,最忙的就是卫生所,感冒发烧,还有一些因为寒冷而加重的疾病,农民们自个儿的土方子治不了的小病拖成大病,也会挤到卫生所。

    今年因为雪里头抢收,生病的人更多,走街串门儿,基本都咳嗽声不断,最严重的还是冻疮冻伤。

    石头给了赵柯一大罐药膏,“赵主任,这都是老师熬得冻伤药膏。”

    赵建国戴着一个白布口罩,站在卫生所里头道“你别进来了,容易传染。”

    赵建国同志在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余秀兰同志在小学老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天暖的时候夫妻俩是周末夫妻,现在冬天路不方便,俩人直接成了月经夫妻。

    赵柯也跟亲爹说不上几句话,短暂停留一会儿便转去邮局打电报。

    余岁余欢余岳他们姐弟三个又要放寒假了,林静一年半没见孩子了,想他们想的不行,早就催着老太太带三个孩子回部队。

    但三个孩子没一个乐意回去的,姥姥刘三妮儿就让赵柯给那头打电报,特意强调不要打电话。

    赵柯照办。

    她从邮局出来,就回宿舍跟赵新山汇合。

    赵新山没问她段书记找她啥事儿,进屋拎着热水加拖拉机水箱。

    一起回赵村儿大队的还有傅杭、林海洋、刘兴学和邓海信四个知青,四个人拎行李拎东西,往拖斗上装。

    赵柯没什么事儿干,便站在边上想着段书记透露出来的信息出神。

    傅杭进出几次,注意到她神色都一个样儿,再出来时便往她怀里塞了个热水袋,又拿了一件军大衣,裹在她身上,还顺手把领子给她立起来。

    他动作又自然又快,赵柯怔了下,还没反应过来,就抱了满怀的暖意。她一手抱着热水袋,一手揪着大衣免得掉,一下子有些手忙脚乱。

    林海洋他们三个男知青交换暧昧的眼神,调侃傅杭怜香惜玉。

    傅杭没理会三人,推着赵柯往拖斗去,直接安排道“我开,你们坐后面。”

    军大衣很大,盖到了赵柯的膝盖,领子也很大,挡住了赵柯的视线,赵柯不像是裹着个大衣,倒像是披着个棉被,相当压身高。

    她看着小小的。

    “需要我托你上拖斗吗”

    傅杭站在赵柯身后,戴着毛茸茸的大皮毛帽子,同样的军大衣穿在身上十分挺括,出众的脸丝毫没有被掩盖住,下乡北方的生活,削减了原本的俊秀,增添了北方男人的粗犷和不拘小节。

    自从相亲大会之后,他对赵柯的态度也悄悄地更进一步,上次还“擅作主张”地收拾赵枫。

    “不需要,我可以。”

    赵柯一本正经地拒绝他,手伸进军大衣袖筒,抬起胳膊伸出手,往上推了推帽子,视线清晰后,便往拖斗上爬。

    平时只要手抓着围栏,脚踩在边缘,稍微一使力就能跨过去,今天由于军大衣的阻碍,抬手费劲,抬腿也费尽,动作显得十分笨拙。

    傅杭看着她,满眼笑意。

    林海洋三人都已经上了拖斗,赵新山还站在旁边儿。

    林海洋问“赵主任,用我拉你不”

    赵柯挂在栏板上,一把拍开他碍事的手,“你不挡着我,我都进去了”

    林海洋夸张地喊着“罪过罪过”,退开。

    赵柯成功进到拖斗,睨下面的傅杭,颐指气使“傅知青,还不开车再晚天黑了。”

    傅知青很听话,让开车就去开车。

    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开在皑皑白雪地上,回家。

    拖斗上,三个知青不顾严寒,也不惧怕大队长,热火朝天地聊着乱七八糟的话题。

    赵柯半张脸缩在大衣里,偶尔也参与进去,呼出去的白雾在睫毛结霜,吸进来的全是凉气,也不影响他们的谈兴。

    赵新山只安静地看着他们年轻的脸,仿佛也感受到了年轻人火热的人生。

    傅杭在前面,听到赵柯的声音,唯一露出来的眼睛便会浮起笑意。

    他希望赵主任一直有活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