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千古一帝
作品:《女主满脑子骚操作[快穿]》 江左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铺路工程, 池塘边洗菜的妇人,街角的闲汉,摆摊的小贩甚至街上奔跑的孩童这段时间几乎都能看见在家附近来了很多人。府尹, 衙役们和一群人一起用尺丈量着路面的宽度,手上的笔和尺记录着什么。
在这群人走后, 一群马车, 牛车还有手推车一批批运来了几乎能堆起小山的材料。
诸多民工将地面上的这些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之后搅拌均匀, 然后一层层地铺在地面上。
张守义家门前原先是一条平整的土路。在荒芜的野外, 可能根本没有路,林子之间将灌木拨冗开容人通过便充当了路的作用。这时候, 一条平整的土路是这一带繁荣的象征, 说明很多人走过。
相比于其他大小石头混杂, 坑坑洼洼的土路,张守义家面前这一条算得上颜值颇高的。这样外观完好的路还是由于行人较多,府衙出钱维护出来的, 毕竟土路经不住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 雨水冲刷和重物碾压,很容易变得坑坑洼洼。
最先造出的水泥当然要紧着最主要的干道使用, 张守义家门前这一条就是其中之一。
张守义自从儿子张虎选上了叶家的军队之后, 对叶家的举措愈发关心起来, 眼下好奇心猛涨。
他在乡亲们一众好奇的目光之中, 等到在旁监工的衙役空闲的时候,将事情问清楚之后,回来告诉乡亲:“他们这是在铺路呢。这些灰乎乎的东西铺在地上, 等到干了之后,就会非常硬,路就会变得非常平整。”
一个老妇人看着一部分修好的又灰又平整非常有光泽的地面,有些不解和担心:“这路修起来有什么用呀,到底都是脚踩的,他们弄的这么大架势,现在的路看上去金贵的很,以后我的牛还能在上面走么。原先的土路还算平,不挺好的么,为什么要重新修。”
张守义听衙役说了很多,了解更深,和老妇人的想法不同,便给老妇人解释道:“你不用担心,车马牛都可以走。再说,修路当然有用了,之前的土路每一季都要派人来填土,听说现在造的水泥路如果保养得好的话能维持很长时间,能节省很多钱。”
老妇人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张守义说完这么一长串话,她只听懂了省钱两个字,却让她对面前的水泥路立刻心生好感。
张守义又补充道:“而且以前附近就我们门前有一条还算平整的土路,其他的路状态太差,车队不能前行。带着货物的商队只能在我们这里停住,根本不能往深处走。眼下这路修出来,以后能来这里的商队就越来越多了。阿婆你之前不是想要胡人的香料吗,想必到时候会有商队运过来的。”
“哎呀,那敢情好!”老妇人喜笑颜开,恨不得水泥路立刻就能完工,好让商队能到她家门前送货。她眼见着太阳毒辣,晒得人口干舌燥,便走了一段路回到家中取来水壶。水壶中装着清凉的水,然后为修路的民工送上水喝,盼望着能让他们恢复状态立刻修路,好让那些香料快快到家。
周围旁听的乡亲们在张守义的解读下恍然大悟,大多人都面露憧憬,开始期待起水泥路完工后的样子和张守义描绘出的那种便利生活。
村子里除了下地之外事情不多,娱乐更为稀少。这段时间,百里之内最大的八卦就是看这一群人修那“水泥路”了。不少人茶余饭后,就拿着蒲扇坐在路旁看着民工工作,和乡亲们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能看一整天时间。
经过在他们眼里十分漫长的等待之后,张守义家门前这条水泥路终于修完了。
最先感到受益的是村里面的人。这水泥路雨天不会产生泥巴水打湿脚,让人纳罕。
孩童们在水泥路上蹦蹦跳跳,倍觉稀奇,不知道哪块山能产出这样平整的石头。他们在围观了全程的家长的解说下,才知道这是由几大包粉状的糊成的浆糊变硬的结果,眼下就对非同寻常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慢慢催生了一群未来的理工科预备役。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能在路上随意蹦跳了,衙役们很快在水泥路上画了不同的线用来规划行人和车队所用的区域。
现在的奔马发起全力,速度非常快,能达到好几十迈,撞死人很轻易,眼下区分不同区域成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百姓中当然有不少懵懂或者故意违反规则的人,这些人都被路旁看守的衙役处以罚金。对待乡间农民,根据具体情况的恶劣程度,规定罚金在10枚铜板到20枚铜板以内。这些钱对于农户人家不算小数,他们一来二去之下就被这严格的规则震慑了。在严苛的管理下,再散漫的闲汉也不敢违反规定踩上车行道了。自此很少乡间见到违规乱走的人。
对待那些打马游玩的五陵少年,几十枚铜板的处罚不痛不痒。而且他们年少意气,性情难驯,处罚银两往往无法遏制。于是对待他们,处罚就重得多,一旦违规不仅要罚上几十两银子,还要蹲一蹲监牢,试试牢饭的滋味。
要是往日,衙门哪里敢拘留这些勋贵世家的子弟。然而现在,站在他们背后的,是江左最位高权重的叶家。这群少年的父母根本不能插手,只好等到拘留时间过去,领回来瘦了一圈的儿子。除此之外,还要备上礼物,去叶家请罪,保证以后加强监管让儿子绝不再犯。
这种规矩逐渐传遍了整个江左,在这种勋贵世家的子弟也不能违反规则之后,整个江左的风气肃然一清。毕竟叶家是真敢罚,不管你是有几门姻亲的家族,有多少一表三千里的亲人,照样求不了情。百姓们自然也高兴,因为不止他们被罚,人家贵族也罚,而且罚的比他们还多。对比下来,遵守规则就不是那样让人难受的事情了。</p>
<strong></strong> 在这样一视同仁的对待下,叶家在江左的威势又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已经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
不出张守义意料,来到他们这个村落的商队越来越多,除了胡人的香料,还带来了不少时令的水果,这一切都得益于水泥路让行路速度加快,让水果不至于腐烂的原因。
要想富先修路是一条真理。
现在张守义他们这个村子是附近炙手可热的村落,不少人愿意将家搬到张守义的村落,因为一条水泥路就意味着更多的商队,更方便的外出和更多的金钱。
修路不过月余,江左的风貌就焕然一新。随意在路上找一个人,都要感叹一句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从桌子上的红薯玉米土豆开始,到为江左带来了更多便利的水泥路,百姓能看得见周遭的变化,也能看得见这背后是谁在为他们做事。
不少的百姓人家立起来叶白栩的长生祠,希望他们每日所祈的福能够庇佑这位善人,希望她身体康健,福运连绵。没有人觉得这样不对,甚至那群素来觉得女子不如男的读书人都对她敬佩无比。叶白栩在社会各界都有极高的名望。藏书馆让天下的读书人都不得不心生向往,在骂叶白栩之前也得考虑考虑藏书馆的济世之用。百姓们就更纯粹了,他们一向崇尚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感恩。这群为生计奔波的人,哪有闲工夫念什么男子女子的,下地卖力干活的时候可不分男女。
而且,就像在话本志异之中,女子多以纯善的面目出现一样,归因于女性在繁衍和孕育中的伟大,世间人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女子相较于男性总要无害和善良一些。
于是,白栩这个人设贩卖得很成功。
这些长生祠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叶府。当手下把这些消息念给白栩听的时候,白栩点了点头,并未放在心上,随即问出她眼下最关心的事情:“现在宋氏的情况如何,有情报传来么”
无钱得做推磨鬼,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段时间,白栩在西边各处军队已经安插了不少暗哨,底层士兵较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中上层将领被她收买,这些暗哨正在源源不断地将信息传回江左。
手下拿出密信,对白栩说道:“宋氏军队的一个中层将领,传来信息说那位皇帝十日前秘密召见宋氏家主进宫,他作为随行之人跟从宋林见到了魏锦。宋魏二人交谈的时候挥退左右,所以具体聊了什么尚且不知。”
白栩垂下眼眸,睫毛由于灯光在眼脸上留下阴影,还能聊些什么,左右逃不过谈和。想要拉拢宋氏家族这样一个沽名钓誉,看重名利的人,魏锦自然要许下能让那个老匹夫心动的东西。不出意料的话,魏锦这次得大出血一番了。
手下也考虑到了这一层,心中担忧,便出言说道:“那是否要去干扰宋魏两人的结盟。魏朝虽然衰微,但保不齐有什么底牌没有显露在人前,宋氏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如果让二人结盟,想必会有麻烦。”
白栩听完手下的话,轻笑一声:“魏锦猜忌心极重,宋氏的掌权人宋林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主,贪婪又骄傲,自命不凡,怎么会甘心服侍魏锦这个毛头小子。宋林虽然对魏朝还算忠诚,但绝对是一个性格张扬的忠臣,不然也做不出为了皇帝的注意和宠幸,从西边打到京师这种震惊众人的事情了。”
宋氏常年镇守在犄角旮旯的地方,无人问津。眼下一朝得势,胃口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满足的。
白栩想了想继续说道:“两人不结盟倒好,一旦结盟,谁也不愿意也不放心放权给对方。到时候他们手下的军队资源非但不能整合,反而因为有两个主人要平白生出许多嫌隙来。将他们绑缚在一起,反而会让一加一小于二,一仆不能有二主就是这个道理。”
手下低头沉思,觉得主人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连连点头。
白栩伸出手拿起旁边的剪刀,剪开面前蜡烛的烛芯,从而让烛火烧得更旺一些:“世人皆道,造反的守则是广积粮缓称王。如今我钱粮充足,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了。想来那些日日演练的将士,早就等不及出战了吧。”
手下眼底是对她狂热的崇拜,连连称是:“……算算时间,那些东西也应该被挖出来了,属下这就派人去做。”
自从水泥路开始,叶家还召集了不少民工兴修水渠。这次的水渠是在一处存在多年的河道修建的。建造水渠需要先排出一部分水,在水被抽干之后,露出水底不少肚子朝上,吐着气泡的鱼和……一块大石碑。
民工们好奇的上前查看碑文,很快就被识字的人发现这上面赫然写着“叶氏女为王”的字样。诸如这样的场景还发生在江左的不少地方,鱼肚藏书,树底牌匾,天空飘帕,篝火狐鸣。这些东西上的信息几乎都逃不过这五个字。
民工们虔诚地捧着石碑,满脸震惊:“这是神迹啊!”
对于从来没见过这样套路的百姓来说,反应和这群民工没什么不一样,当下就对“神迹”叩首,祈祷风调雨顺,震惊到久久不能起立。
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白栩感叹还好这个架空时代没有陈涉吴广等人,不然这些封建迷信专利该可不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