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3.第 203 章 小子,等着。
作品:《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这个年代, 粮食是硬通货。
北方种植,一年只能种一茬。
大队分的自留地有限,同一种作物也会有细微的划分, 用处有所不同。
土豆有早土豆晚土豆的区分, 早土豆平时吃,晚土豆主要留着储存过冬,入秋才会挖出来。
赵村儿大队起的基本都是早土豆,微微泛青的是一部分种得早的晚土豆, 正常还得晚半个多月才长到足够的个头。
而各个公社这时候掰下来的玉米都是鲜玉米,大家也会吃, 但更多的是留到秋后磨碴子磨玉米面。
还有白菜、萝卜、豆角,也都有晚种的品种, 还没成熟, 以北方囤货过冬的数量来说,但是都得留着过冬。
而北方的冬天菜品少,基本只能顿顿白菜土豆茄子豆角, 还有各种春夏秋挖回来的野菜蘑菇之类的。
野菜蘑菇也捐了。
所以双山公社的社员们捐完物资之后, 面临的局面是兜瘪了,仓房空荡了不少,而他们的自留地里还有菜,但要么是小崽儿,要么是储备菜, 都不能吃。
双山公社社员们的财产状况用一句话形容, 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大家突然又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
但意外的是, 大伙儿都在穷乐呵,没人因为手头上暂时的窘迫感到心酸。
之前的大暴雨,双山公社损失惨重, 很多社员甚至一贫如洗,几乎要活不下去。
好的领导会给社员们传递希望。
而且雨后的蘑菇很多,山林河流有很多馈赠。
他们那时都挺过来了。
这一次,双山公社的社员们收获了帮助同胞的满足感,他们还有万亩耕地,有养猪场,有好干部。
最重要的是,有国家,有底气;有民族,有信仰。
菜不够,就去山里找,就去河里捞
双山公社又涌起了进山挖野菜的热潮,大家伙下工,就结伴搭伙儿进山,近处暂时挖没了,就往远处探索,有时候还会碰到别的大队的人。
双山公社不断强调公社是一个大集体,不断加强集体之间的互动,集体事业的出现都使得集体的认同和归属越来越高,各个大队不再像之前那样,壁垒分明,而是越来越融洽。
体现在挖野菜这件事儿上,以前经常会有争端,别的大队不能到我们大队的林子里挖,那是我们大队的集体财产;现在变成,大家都是一个公社的,我挖了半筐,他就挖了一点点,那得使劲儿笑话他。
虽然都火药味十足,但怎么不算关系好呢
而双山公社还有另一个项目,已经进入试行大棚盖好了。
赵村儿大队的建筑队对供暖很有经验,尤其是农村的供暖系统,刘兴学、邓海信还借此机会,跟省城大学的建筑专业学习了一些更专业的知识,建造出来的大棚在全国都能算得上先进。
尝试烧火供暖那天,段书记、吴主任、赵柯都去了,北方八月底刚开始有秋意,二十多度的天气,火刚烧了十来分钟,热气刚一上来,人就待不住了。
专家和学生们非常,对学术十分严谨,愣是挺着高温在大棚里面记录好每一个位置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
有两个公社的干事看得龇牙咧嘴。
“不能中暑吧”
“这也太遭罪了。”
赵柯站在外面,看着他们在大棚里汗流浃背地走动,也是满心敬佩。
每一种职业都值得尊重,但科研工作者要承前启后,要拨开迷雾,开创从未有过的局面,其中的艰辛,外人只能窥见其中一二分。
等到人出来,每个人都像是水里捞出来的,头发衣服全都湿透了,神色却很满意。
翟老师边擦汗边道“这个大棚建得好,冬天中间区域和边缘的温差应该不会太大,你们公社的建筑队很有前途啊。”
是赵村儿大队的建筑队盖得
赵柯神情骄傲,嘴角抿不住地上扬,“接您吉言。”
她是一点儿不谦虚,段书记和吴主任失笑。
不过年轻干部做工作,就得有这种冲劲儿和追求。
段书记和吴主任看赵柯和翟老师他们专家一样,目光带着期许。
灾难的阴影慢慢过去,九月到来,率先撩开了秋日的流金面纱。
火车站,赵枫刚走下火车,便听到了一个广播,手中的行李瞬间掉落。
其他乘客也都呆傻了一样看着广播的方向。
双山公社
赵枫沉默地走下客车,沉默地走在公社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突兀。
“赵枫你是赵枫吗”
赵枫抬头,见是王老三,微微惊讶,“王三哥你怎么在这儿”
王老三这才大步走过来,激动道“你咋回来了我刚看到你,还有点儿不敢认,你高了,也壮了,看这肌肉”
他抬起手,想要拍拍赵枫的手臂,又因为陌生感,收了回来。
赵枫情绪不高,也不用强颜欢笑,回道“王三哥,你也变了不少。”
他们两个对彼此都有新的观感。
王老三在小组长的位置上,经过了各种各样工作的锻炼,而且当了父亲,气质上更沉稳更可靠。
赵枫呢,没离开之前,是眼神纯净的大狗狗,现在是凶悍有力量的黑犬。
王老三感叹“你现在真是个纯爷们儿了。”
赵枫强调“一直是纯爷们儿。”
男人吗,不管多大,都觉得自己是个纯爷们儿,可只有真正懂得责任,能担起责任,才算是纯爷们儿。
王老三没跟他争论,转而道“听说你去救灾了,你可真了不起,大家一直都很担心你,看见平安,真的太好了。”
赵枫意味不明地摇了摇头,并不想多说,“王三哥,你怎么来的能捎我回去吗”
“坐送白菜的拖拉机来的,走走走,大伙儿见到你肯定高兴,余老师和赵主任看见你肯定得高兴坏了。”
王老三拉着他的手臂,往食品站走。
赵枫问了他们返回大队的时间,道“我先去公社卫生所看看我爹。”
王老三一拍脑袋,“差点儿忘了,你快去,我先不跟大家说,等你突然出现,给他们个惊喜。”
赵枫勾了勾嘴角,跟他道别。
父子俩两年未见,骤然见面,自然很激动。
不止赵建国在这儿,还有一个石头。
赵柯提出要赵建国带徒弟的时候,赵建国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石头。
即便对于学习来说,石头的年纪有些大,也有些不知变通,可石头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默默无闻却坚实,对赵建国很尊重,对学医很敬畏,一丝不苟。
公社的病人多,赵建国就带着他在这儿,通过一个病例又一个病例慢慢锻炼学习。
信中能讲的事情,不及现实的一半,赵枫再次感到意外。
又有病人,赵建国得去忙,赵枫便退到边缘,然后无声地摆了摆手,默默离开。
赵枫走在公社的道路上,这才注意到,公社也变了。
道路两旁有一丛又一丛的花簇,花已经谢了很多,仍有粉的白的花瓣张扬地绽放。
赵枫不由自主地,怔怔地看了好一会儿,才猛然回神,匆匆往食品站走。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看到他,果然很惊喜,围着他说了好一通话,上拖拉机了还在关心这关心那。
赵枫全都有所回应,手握着拖斗的围栏,渐渐有了实感。
赵村儿大队,老槐树下
“你们快来看看,是谁回来了”
高昂的一嗓子惊破这几日赵村儿大队的沉郁,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纷纷冒头,一见是赵枫,霎时涌向他。
“赵枫你回来啦”
“咋没提前来个信儿”
“诶呦,你看你黑的,受苦了吧”
“累不累王老三他们真没眼力见儿,来来来,东西给我。”
一瞬间,赵枫就被熟悉的人们包围,身上的几个包也都被不同的人抢走。
赵枫想要回话,都不知道回谁,完全插不进去。
“你姥跟一帮老太太上松树林里采松蘑,应该快回来了,老太太自打回来,老能折腾了,老不着家。”
“你妈应该放学了,在家做饭,她做饭不好吃,今晚上上俺家吃去啊。”
“你姐也搁家呢,你回来的巧,她跟赵萍萍下乡去看猪,昨天刚回来。”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告诉赵枫他家人儿都在哪儿,说到余秀兰和赵柯,扯着嗓子冲赵枫家的方向喊
“赵主任赵主任赵枫回来了”
“余老师赵枫,你儿子回来了”
还有人先跑去赵枫家找余秀兰和赵柯。
其他人则是簇拥着赵枫,往家走。
余秀兰和赵柯听到喊声,从家里小跑出来。
“妈姐”
赵枫的情绪终于有了剧烈的起伏。他隔着百来米的距离,便向母亲和姐姐冲了过去,将她们紧紧搂住。
赵枫的胸膛变得宽厚了很多,也需要微微弯腰,才能抱住她们。
姿势不重要,这一刻他心里无比的宁静。
部队的领导让他们回到家乡,是真的爱护每一个兵,认真为他们考虑,体恤他们。
家乡,是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港湾,最柔软的地方。
其他人站在远处,望着抱在一起的一家三口,笑容欣慰。
而赵柯体谅赵枫离家两年,又刚救灾回来,一直任由他抱着,但他在路上一直抱着不撒手,再不控制,余秀兰同志就要泪洒在这儿,成为她的黑历史,以后想起来可能就要羞耻暴躁
“赵枫,你还没断奶吗”
赵柯为了家庭和谐,冷酷打断。
赵枫幽怨,“你没有姐弟爱。”
“你都馊了,我忍你这一会儿,已经很有爱了。”
赵枫当即松开亲妈,给了二姐一个结实的熊抱,挑战二姐的威严,熏死她。
“”
赵柯挣扎不出来,放弃,小心眼地记他一笔。
小子,等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