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作品:《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

    林淑娴知道上一世阿娣看着屋子, 直到她回来。这一世,交给阿娣依然很放心。只是自小跟阿娣一起长大, 蓦然分开, 很是不舍。

    “阿娣,暗室里还有一点东西, 遇到困难就拿出来用吧”

    “嗯, 夫人, 我都记下了”

    李阿娣点了点头, 眼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

    林淑娴拿着帕子给她擦拭, 就像回到了孩童时代。

    那时阿娣是她的玩伴, 也是她的丫鬟,常常代她受过, 还被打过板子。她们名为主仆,实则亲如姐妹, 这一别就是数十年,怎不令人伤感

    沈晓月看着,也颇为感慨。

    大夫人是个奇怪的女人, 相比起书中她变了不少,也大度了不少。按照书中的描述, 大夫人逃离前是啥都没给太太留下, 拍拍屁股就走了, 这突发的善心,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楼下的座钟响了,该吃晚饭了。

    “夫人, 下楼吧”

    林淑娴和李阿娣离开了小客厅。

    沈晓月赶紧溜过去,想打开箱子。刚才大夫人把匣子放在了里面,还上了锁,她打不开,只好原路返回。

    晚饭过后,沈晓月又挎着花袋子,大着胆子摸了过来。

    小客厅里,林淑娴围着壁炉烤着火。

    现在已是二月底,天没那么冷了。可她依然怕冷,把壁炉烧得旺旺的,恨不得把那堆劈柴一下子都烧光。

    能享受一天是一天了,以后这种生活就没有了。

    李阿娣陪在一旁说着话儿。

    沈晓月忍不住犯困,就打起了盹。

    等她醒来时,小客厅的灯已经熄灭了。

    沈晓月打着手电筒,用细铁丝捅开了箱子。她拧开木匣子,拿着手电筒照了照,找到了三份财产文书,就一并揣进了花袋子里。

    把证据都收起来,就没有实锤了,这也给大太太和二太太省去了麻烦。她们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省得相互揭发。

    检查查无误后,沈晓月把匣子放回了原处,锁好了箱子。这是大夫人要带走的东西,已经核查过了,不会再轻易打开了。

    江采莲在屋里提心吊胆的。

    见娇娇从壁柜里爬出来,才松了口气。

    “姆妈,这个文件要收好了,谁也不能给”

    江采莲把文件藏在了密室里。

    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拿到银行保险箱就搬出去。那边的公寓是现成的,家具什么的都很齐全,打扫一下就能入住。

    她想赶在大夫人走之前,就离开公馆。

    可娇娇说,大夫人后天就要出发了,等她走了可以多搬点东西。

    第二天,吃了早点。

    林淑娴从林家找了一部汽车,拉着三位太太去银行。

    沈晓月也跟了过去。

    那是一家外国银行,银元都存在保险库里。如果搁在刮民党的银行,这些钱早就变成金圆券了,也就一钱不值了。

    这几年为了打内战,货币天量超发,国库里的黄金白银都被运走了,整个国家被搜刮一空,这是刮民党对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注定了旧政权的分崩离析。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林淑娴。

    她是个掌家能手,精于算计,也很谨慎。要说,她也不是坏人,也是旧制度的受害者,跟三个太太斗来斗去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当然,也是思想狭隘的一种表现。

    “妹妹啊,一人一个保险箱,来核对一下数目”

    三位太太的户头已经开过了,钥匙交手,就算了结清楚了。

    林淑娴早有准备,一切都谋划好了。

    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一碗水端平,这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大善事,再也不会被家里埋怨了。

    三位太太打了收条,领了钥匙。

    至于大太太索要的嫁妆,那是口头之说,林淑娴答应了并不代表要立即兑付。二太太的要求更好办,那五小姐和六小姐就住在公馆里,吃喝不愁,真交给二太太倒不大放心。

    大太太和二太太相互看了一眼。

    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再闹下去已无任何意义,就收了心思。

    沈晓月心说,原来两千块早就备好了。

    这是爹爹的安排,还是大夫人的意思真不好说哦。

    三位太太拿到钥匙,就回了公馆。

    至于这笔钱怎么弄出来,那就各想办法了。反正钱不能一直搁在银行里,那样很不保险,林淑娴做了最后提醒,就不再言语了。

    太太们的事情了结了,佣人们也要被遣散了。

    第二天中午,沈管家给大伙儿结了月钱,吃了一顿散伙饭。公馆里的仆妇裁减了一多半,只剩下厨娘赵妈、门房张伯、崔阿婆和一个使女,都归李阿娣管着。

    她不肯走,就找到太太哭诉。

    “太太,我不想回乡下,我要跟着你一起走”

    本章节

    江采莲有些为难,她养不起佣人。

    “太太,我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就行”

    江采莲知道一个小姑娘回到乡下意味着什么,就点了头。她想,以后她出去做事,让阿花带着豆豆。

    沈晓月看着阿花,心绪有些复杂。

    她想跟太太说,不能把豆豆交给阿花,得长个心眼儿。

    对阿花,她不知该如何评价

    小姑娘不过十四岁,就从老家出来帮佣了。大夫人把她分配给了三太太,伺候她们三个。小姑娘干活很麻利,跟太太也很亲近,太太脾气好,从不摆架子,待阿花亲如姐妹。

    解放后,阿花的对象从老家赶过来,要她回去成亲。阿花不肯,还是太太出面给了钱,退还了彩礼,才解除了婚约。在太太的鼓励下,阿花上了识字班,毕业后去工厂里做工,不再当佣人了。

    后来,阿花结婚成家,生了孩子。

    运动来了,阿花的革命劲头可高了,跟他们家一刀两断不说,还揭发了她们娘俩。娘挨批,她被下放,都跟阿花有点关系。

    好在这这一切还未发生,还有机会补救。

    出发的日子到了。

    沈晓月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大夫人上路了,跟香江那边的消息就错开了,豆豆就安全了。公馆里的电话也停了,就更不方便通消息了。

    当家的一走,公馆里就没了约束。

    二太太是个性急的,当天上午就找了几个人过来拉东西。她把五小姐和六小姐丢在公馆里,自己搬到公寓里去。

    见二太太穿着红色毛呢大衣,站在小汽车前,容光焕发,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就有点担心。

    二太太这是扎上姘头了

    本章节

    按照书中描述,她找到了昔日的“表哥”,不清不白的,后续惹出了天大的麻烦,把小命也给丢了。自己作死谁也救不得,可如果影响到了一大家子,就不能不救一救。

    二太太是个苦出生,变成这个样子跟环境有关。她本质上不算坏,就是虚荣心强,见钱眼开,被那个表哥糊弄住了。

    沈晓月想了想,这件事得找奕宣哥哥帮忙。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切还处于萌芽状态,也没人会相信她。

    第二天,江采莲也收拾好了东西,准备搬家。

    为了不暴露豆豆的行踪,她没敢让江家出面,只是拜托沈管家雇几辆黄鱼车来搬运东西。沈管家心地善良,见三太太带着七小姐很不方便,就亲自押车把东西送到了公寓。

    阿花已经打扫好了房间,麻利地指挥着车夫们摆放物品。

    不过半天功夫,东西都运走了,剩下的是一些大件家具。

    “姆妈,能搬走的都搬走吧”

    沈晓月背着小手,在屋里转着圈圈。

    江采莲看着那张雕花大床,神色复杂。

    这是是她回到申城后,继昌专门定做的。当时请了最好的木工师傅,花了三个月时间才做好,很是精美。这张床就留在这里吧,那边搁不下也搬不走,她也想跟过去的生活做个了结。

    “姆妈,拆开来”

    沈晓月摸着雕花床头,舍不得。

    “娇娇,还是搁着吧”

    “姆妈,以后就给我睡吧,公寓那边只有一张床”

    沈晓月猜到了太太的心思。

    “好吧,那就找个木工师傅来帮忙”

    江采莲锦衣玉食惯了,还不晓得过日子的艰难。沈晓月早有思想准备,能节省的就要节省,能用的物件就绝不能浪费。

    “这都和离了,要床做什么”

    她去找沈管家交涉,沈管家说“唉,过日子不容易,就随三太太的意思吧”

    本章节

    李阿娣气鼓鼓的,想找奕宣少爷。

    可奕宣少爷去码头上送人,就没再回来,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她不想抬高大太太的地位,就没再言语。

    午饭过后,沈管家找来了木工师傅。

    木工师傅拆掉了雕花床上面的阁子,把床顺利地搬出了屋子。又随着沈管家去公寓,把床再装起来。

    屋里搬空了。

    沈晓月检查了一下壁柜,抹去了一切痕迹。

    “姆妈,小书房里的书是不是带走一些”

    “好吧,我去找李妈开门”

    书的事,江采莲跟大夫人提过,大夫人说跟奕宣少爷商量,如果他允许就可以带走。可奕宣少爷去了哪里谁也不晓得。

    李阿娣沉着脸,打开了小书房。

    在她的监督下,江采莲捡了几本中英文版的,塞进了袋子里。沈晓月也抽了两套线装书,搁了进去。

    就要离开了,沈晓月跑到阁楼上看了看。她跟格子间说了“再见”,就下了楼。

    江采莲带着女儿离开了公馆。

    她坐在黄包车上搂着女儿,脚边是一只箱子

    “太太,一路走好”

    在门房的目送下,母女二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华东公寓到了。

    这一片属于文化区,离申城大学不远。

    沈晓月仰着小脸,看着三楼。

    这跟书中的描述有很大不同。

    在书里,她跟太太住在公馆里锦衣玉食,成了寄生虫,与外界也脱离开来,思想陈旧,小姐习气十足,被班里的同学诟病。

    本章节

    这一回,她要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当然,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先要解决吃饭问题。

    进了公寓,沈晓月顾不上打量,就揪住太太的衣襟。

    “姆妈,快去买米买面,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太太,我已经买了半袋子了”

    “阿花姐姐,那不够,过两天大米还要涨价”

    沈晓月晓得接下来物价还会持续暴涨,那些套物资的资本家和投机势力要多狠心就有多狠心,粮食、布匹、棉花、医药,那是一天翻几番,钞票就跟手纸似的,一钱不值。

    经济崩溃了,财富被转移走了,剩下的大鱼小鱼还在相互倾轧,这是人吃人的旧社会,呆在公馆里还不觉得,出来后才叫一个可怕。如果不是解放后抓了一批,只怕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江采莲顾不上休息,就跟阿花去了米店。

    她第一次买米就吓了一跳。

    “东西咋这么贵啊”

    以前一块大洋能买到二十多斤大米,现在只能买五斤米,其他东西也是贵得惊人。当然,那法币就更不值钱了,按照目前的市价,十万法币连一粒米都买不到。

    看来,娇娇说得很有道理,赶紧存点粮食吧,别到时候抢都抢不来。

    ”

    ”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