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作品:《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

    商量好了之后, 阿花顾不上吃饭就要去送信。

    “太太, 您放心,我回去后绝不会乱说话的”

    阿花跟太太打了保票。

    她是知道好歹的,没有太太,她早就被家里接回去了。

    大太太在公馆里, 心绪不宁。

    一连三天没有儿子的音讯, 总觉得不踏实。听到门房来报, 说阿花找她有急事,就把人叫了进来。

    “大太太, 奕宣少爷受伤了”

    阿花压低了嗓门, 说了事情的经过。

    大太太吓了一跳,差点晕倒。

    随后,就忙乎起来。她让兄弟租了一辆汽车,去弄堂口等着。自己带着阿花,搭乘黄包车赶了过去。

    接人还算顺利。

    只是看到奕宣少爷裹着披肩扮成小姐, 有点哭笑不得。临上车前, 她跟三太太说了电报的事。

    “妹妹啊,这个被我压下了, 你也要小心一点”

    江采莲点了点头。

    她和娇娇已经做好了准备。

    送走了奕宣少爷。

    江采莲要去银行办事, 她不敢让娇娇独自在家, 就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江瑞丰和江太太心知有事, 关起门来一问,果然如此。

    “采莲,一会儿爹爹陪你去银行”

    说着, 从床底下找出了一只旧箱子。

    “娇娇,你跟外婆在一起,姆妈一会儿就回来”

    父女二人出了弄堂。

    为了保险起见,江瑞丰找到公用电话亭给江采文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去银行那边等着,毕竟提着一箱子银元很不安全。

    沈晓月在家里也很紧张。

    她背着小手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晃得江太太眼直晕。

    “娇娇啊,你坐下来”

    沈晓月却坐不住。

    按照现行政策,国民政府发行了金圆券,禁止民间使用银元、黄金和外汇,逼着老百姓把家里的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兑换成金圆券,私自流通者要判刑。像太太这样从保险箱里取出银元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一旦被抓住可就麻烦了。

    这个刮民政府真是坑人啊,临垮台前还不放过老百姓。

    这最后一次掠掠夺,让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居民倾家荡产,留给新政权的是满目疮痍。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马上就要熬过去了,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加倍小心。

    沈晓月双手合拢,小声祈祷着。

    “老天保佑,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吧”

    江太太见娇娇忙个不停,就一把搂到怀里揉了揉。这个小囡囡跟个小大人似的,啥都知道还特别爱操心。

    一个小时过后。

    在外公和舅舅的护送下,那一箱子银元总算提回来了。沈晓月围着箱子,是既兴奋又紧张,这辈子还从没见过这么多银元呢。

    三个人又跑了一趟,把保险箱清空了。

    江采莲舒了口气。

    听到娇娇的表现,笑得不行。

    “采莲啊,今晚就住在家里吧”

    江瑞丰不放心,让女儿明天再回去收拾东西。江采莲点了点头,她也怕沈家那边过来要人,万一把娇娇扣下就麻烦了。

    江太太收拾了阁楼上的房间,让母女二人住下来。

    这一晚,江采莲带着娇娇睡在楼上。

    这是结婚之后头一回。

    她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一桩桩一件件就这么压了过来。她习惯性地摸了摸手指,光秃秃的,那枚金戒指已经没了,那是结婚时继昌给她买的,这一下就清理干净了。

    想着那人抛下她们母女不管,就那么走了,还是有点伤感。

    沈晓月倒是睡得呼呼的。

    半夜里,被尿憋醒了。

    她蹲了马桶回来,就蜷在被子里。

    黑暗中,绿光一闪。

    她伸手一摸,发现脖子挂着一颗珠子,小小的,只有米粒大小,发出微弱的光。不记得自己有这个啊

    她心里一动,难道是修仙时冒出来的那棵小苗苗

    想着自己也是有灵珠的,不禁得意起来。

    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第二天吃了早饭。

    江采文陪着姐姐去公寓。他跟报社请了假,准备送姐姐回乡下老家。

    “姆妈,床里的东西不要忘了”

    沈晓月揪着太太的衣襟,小声提醒着。

    江江采莲笑着点了点头。

    姐弟二人赶到公寓,收拾了衣物就准备离开。

    “采文,把大米和鸡蛋也带上吧”

    江采莲想把这些吃的都留给父母。

    江采文扛着一袋子大米下了楼,累得直喘气。他叫了一辆黄包车,刚准备搬东西,就看到两个戴鸭舌帽的青年男子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那俩人眼珠子滴溜溜直转,不像个好人。

    江采文往边上靠了靠。

    见他们进了单元楼,就有点紧张。

    他不放心,就让门房看着东西,自己跟了上去。果然,那俩人在302号门口停了下来,其中一位还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听。

    “喂,你们找谁啊”江采文大声喝道。

    “呃,不找谁”

    一位便衣打着哈哈,朝他脸上瞄着。另一位从兜里掏出了一个蓝本本,朝他晃了晃。

    本章节

    “兄弟在执行公务,你少管闲事”

    江采文心知遇到了特务。

    他故作镇静,上前拍了拍房门,大声喊着“开门啊,我回来了”

    江采莲也听到了动静。

    她趴在猫眼上看了看,门外的正是前天来盘查的那二位。她拉开门,冲着江采文说道“你咋才上来啊赶紧的,娇娇还等着呢”

    言语间,就像夫妻一般。

    两位便衣也跟了进来。

    在屋子里晃了一圈,拉开衣柜看了看,又瞅了瞅床底下,没发现什么异常,就走了。

    江采莲冒出了一头冷汗。

    亏得奕宣少爷转移了,不然就抓了个正着。

    姐弟二人坐上黄包车,出了弄堂。

    一辆小汽车开过来了。

    车子一停下,纱厂的张经理就跳了下来,同行的还有沈管家和李阿娣。

    “咚咚咚”

    敲了半天,也没人应声。

    沈管家问了门房,说刚才见太太和先生提着箱子出去了。

    张经理摇了摇头,说要给香江那边拍电报。

    李阿娣想起了什么。

    “张先生,三太太会不会躲到娘家去了”

    她知道三太太跟娘家断了来往,可也挡不住重新联系上啊。不过,三太太太的娘家在哪里倒不是很清楚。

    “听说江先生在申城大学教书,去那边打听一下吧”

    不巧的是,赶在学校里放假,教员们都未到校,打听起来颇费功夫。

    到了次日,终于探到了江家的住址。

    等张经理带着人找到那里时,江采莲早已经走了。

    江瑞丰守在家里,自然不肯承认女儿回来。江瑞启和江许氏也是一问三不知,说“没看到侄女的影子,都好几年没照过面了”

    张经理没辙,只好往香江那边拍电报。

    他这边是尽力了,六少爷能不能找回来,就看天意了。

    远在香江的沈继昌发了一通脾气。

    他对夫人打发姨太太的事,虽然不满意也能理解,只是把六少爷搞丢了,在老夫人那里不好交代。

    他想回去接人,却被林淑娴拦住了。

    本章节

    “继昌,马上就要打仗了,那边乱得很,路上也不安全,还是不要过去了”

    她家兄弟虽然辞去了警察局的职务,还是认识几个人的,继昌给公馆拍电报的同时,她也让兄弟给警局打了电话,拜托寻找六少爷。

    沈继昌还是不放心。他跟厂子那边联系了一下,让张经理去找六少爷,他自己也想回一趟申城,把母子三人接过来。

    林淑娴见瞒不住了,就说了和离的事。

    继昌跟她商量过,把大太太和二太太打发了,三太太是要留下的。

    “继昌啊,是三太太自己要求和离的”

    沈继昌有些黯然,也只是一会儿的功夫。

    来到香江之后,要打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女人什么的也顾不上了。再说,他还要仰仗夫人和林家,根本离不开她。

    林淑娴也了解继昌,他喜欢女人不假,可喜欢到什么程度却是可预见的。其实,他最爱的是他自己,断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去冒险的。

    果然,沈继昌权衡了厉害关系之后,就不言语了。

    当然,六少爷还是要找回来的,那是沈家的骨血,不能丢在外面不管。

    江采莲一行三人,悄悄离开了申城。

    他们搭乘火车抵达姑苏城时,已是半下午。

    “姐,先吃点饭吧”

    在一一家馄饨摊子前,江采风要了三碗鸡汤馄饨和三个烧饼。江采莲擦了擦板凳,让娇娇坐下来。

    现在已是三月天了,暖和了不少。

    沈晓月捧着汤碗,吃着小馄饨,鼻尖上冒出了一点细汗。

    对这座古城是再熟悉不过了,后世把这里保护得很好,依稀能看到往日的风貌。现在,她就在城市的中心,感受着那温婉旖旎的气息。

    再过一个半月,姑苏城就要解放了。

    这里将成为支援前线的大后方,届时将有部队驻扎在这里。江家就在三十里外的古镇上,也会被动员起来吧

    沈晓月扎好了架子,到时候一定要积极一点,把太太带动起来。只有追求进步,才能谋个好前程。

    江瑞丰带着家人回到了古镇。

    十几口子挤在一起,吃饭喝茶都要碰头。像他们这样回乡躲避的不少,镇子上的人口多了好几倍,粮食紧张起来,物价也跟着飞涨,禽蛋类更是稀缺。

    对老百姓来说日子更艰难了,可再艰难也得过下去啊。

    为了节省口粮,江家人喝起了米粥。

    本章节

    沈晓月也提着小筐子,跟太太和舅舅下地剜野菜。几天下来,嘴里寡寡的,涩涩的,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

    她摸了摸小脸,觉得瘦了。

    再看看豆豆也是面色苍白,粉嫩之色都没了。

    江太太搂着外孙直叹气。

    “瞧瞧,镇子上连个鸡蛋都见不到了”

    江瑞丰也不禁叹道“这就是战乱之苦啊”

    “外公,等解放了就好了”

    沈晓月仰着小脸说道。

    对解放一词,江瑞丰虽然早有耳闻,可具体怎么个解放法却是一知半解。

    他跟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埋首于学问,对时局持观望态度。这也跟国统区的宣传有关,对广大民众进行了误导,甚至是妖魔化的宣传。

    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

    解放大军势如破竹,沿东线快速挺进。

    不过两天,姑苏城被包围了。

    在外围战中,虽然做了抵抗,可内部早就被瓦解了,领头的将领都跑了,底下的自然没什么反抗。城里的地下组织把工作做得很好,重要设施都保护起来了。

    ”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