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十五十八章 以爱之名(17)

作品:《快穿之三千世界

    合上笔记本,宣告自己的记录告一段落。打开手机,跳出的新闻也都是关于书院事件。

    这件事似乎没有结果,但总有人执着追寻。

    一个月以来,豫和书院学生野外拉练事件几乎引爆了舆论。

    连带着挖出来这家书院的种种黑料,逼得书院相关利益方此刻都在装死。

    还有一点她没有说出来。

    因为她记录搜救事件的习惯,队里拍照留证也是她在做。后来又有一位吴先生给了她一份视频材料,又经过自己的探访和了解,逐渐拼凑出一个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猜想。

    同时也是令人无法相信的,充满直觉的猜想。

    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的李成性侵过书院里不少女生。这家书院每年都有事故发生,李成似乎与其中几个女生的死亡都有微妙的关系。

    哪怕是臆测或者说是一种隐秘的希望她多希望这场看起来惨绝人寰的事件是那些女孩子的集体报复。

    这样一切就解释得通了为什么营地的人距离不远却迟迟找不到遇险者,为什么五人遇险唯独他一个遭受了性暴力。

    不过是,女孩子们手牵手进行的一场同态复仇。

    她按捺心中的兴奋,打开笔记本不停敲打,逐渐将自己的猜想细化成具体的文字。

    齐玉此刻并不知晓作为搜救队员的女主对这件事后续的深扒和灵感迸发。

    她也没有预料到,女主因一个极其接近真相的猜想写出了大卖的悬疑小说,就此从业余记录搜救案例走上了专职写作的道路,可以说是直接魔改了原世界走向。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而海面下暗流汇聚而成的海啸,正显露出它的形状。

    起初,“豫和书院学生拉练出现意外”只是新闻上一闪而过的小标题。

    只是这个小标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建了词条,而后词条出现在热搜榜末尾的末尾。

    而后,一路飙升。

    人们投来的关注和某些势力删帖降热度的操作同时存在,这场博弈本应像水消失在水面。

    就像从前无数次那样,一条没头没尾的社会新闻,总归是会消失在时间里。

    然而天气热了,死灰也会复燃。

    铺天盖地的声浪引爆在一篇专题栏目发出后。

    记者亲身卧底在豫和书院将近两年时间,视频图文一应俱全。

    此次导火索的拉练事故和专栏中展露其他种种相比,只能说小巫见大巫。

    这位记者便是吴哥了。

    人们惊诧地发现迈进文明许久的时代还有这种带着中世纪气息的教养机构。

    海啸的前兆。

    齐女士发动了自己的朋友圈。须知一直在工作的人势必有那么一些社会关系,需要的时候调动起来也大有益处。有位点赞之交是某平台半红不火的博主,一时间货也不带了照也不拍了,看完齐女士发在朋友圈的文字二话没说给曝光在了自己的平台上。

    瞬间涨了10粉,争议随之而来。

    有刺眼评论指责博主蹭朋友一家的热度为自己带流量,并且信誓旦旦赌咒发誓说如果自己是当事人一定不会同意所谓朋友出面将家丑外扬。

    齐女士直接本人回复我是当事人 我同意她将这些发出来 另外 请问你为什么要觉得自己和犯罪嫌疑人是一家人

    什么家丑不外扬。

    法律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用你们活在满清的村规民约来处理

    齐女士不是茫然无知的小白花,她是一个女孩的母亲。

    为了她的女儿,她一定要站在前头。

    网友们吃瓜日久,见多了二手消息,猛一下看到这么生猛战斗力十足的当事人,顿时表示长见识

    握草 正主下场

    敢为女儿硬刚 不愧是母亲

    对啊 为什么要觉得自己和犯罪分子是一家人层主没事吧 没事就去看看眼科 顺便也查查脑科 莫不是有啥大病叭

    有些声音冒出来说热心也好,蹭热度也罢。

    人家做博主的,敢于冒着争议和质疑拿自己吃饭的家伙为她们发声,那便论迹不论心。

    为此,齐女士特地配合这位博主做了一次采访,顺便把自家女儿去看心理医生的病历单晒了一波。

    当然,该隐藏的信息都码掉了。

    发声有意义。持续的讨论是思想的碰撞,也是同频人群聚集的前提。赛博空间里的声浪同样拥有影响现实世界的力量,那是每一个她,为她的前路献出的微光。

    在这样持续的声浪中,风暴逐渐成型。

    这年头,自媒体没有门槛。

    从书院拉练出事到学生家长爆料书院违规办学、非法拘禁,再到卧底记者的深度报道,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串接着一串。

    豫和书院俨然成了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

    专业记者在关注,无数自媒体人也在关注。

    书院停课了。

    原本关在学校里头的小孩全部要家长领走,盛况空前。

    趁着学生和家长同时出现,有记者来随机采访,但险些遭到殴打。

    家长横眉竖目“小孩不听话不学好,老师不给我们管教以后没有指望的你们这样对老师、对学校,你们要遭报应的”

    “那请问您有没有关注过这家书院虐待孩子的新闻”

    “什么虐待什么叫虐待,怎么就是虐待了,你讲一讲,你小时候没被打过啊,就是虐待你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你晓不晓得”视频里的男人神情愤怒“怎么搞你们这帮管闲事的,把老师,把学校逼走了,我们那小孩你来管哪”

    记者试图采访被男人泄愤般拉扯着的学生,被回以示威般的拳头示意。

    采访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那个被父亲当作累赘负担拽走的学生,他的人生,应该继续到哪里去呢

    被家长逼着跪在关停的书院门口,见父母第一面就被揍了的学生,被家人认为是祸害的小孩。他们的人生,要继续到哪里

    书院关停了,没了书院,还有无数没有名字的机构,藏在暗巷里吞吃少年人的青春。

    他们说“为你好”,便以爱之名作恶。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