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作品:《忠犬攻略

    春末, 信王兴兵南下,伐楚国。

    自梁悼王六年申王薨逝,诸侯国兵刃相见, 天下大乱战火如荼, 北有信郇大战,以信国大胜告终, 而南,则是南楚频频告捷。

    楚国乃南方第一大国,远胜周遭大小诸国,拥五十万雄兵,傲视群伦。楚王雄心勃勃, 久蓄大志, 战火一兴,旋即率大军东征西战,现已一统南方。

    三月初,楚王称帝。

    同月中,楚王诏, 挥军伐鲁, 歃血祭旗, 旋即率六十万雄兵北上, 过彭城, 兵锋逼近鲁国南界。

    鲁国国小兵弱,断不是楚国对手,然鲁王极识时务,君臣连夜商议过后,当即下定决心,遣使投信。

    鲁乃北地之国, 因着有郇,信王比楚国略慢了一步,未来得及拿下东边的燕鲁,一统北方。

    楚王现在是要抢先攻占北地,信王怎肯

    楚国一动,信王立即下诏集结大军。

    同时接鲁王使者呈上国书,更加名正言顺,信王旋即点兵七十万,南下急伐楚国。

    这是今年一场意料之中的战事。

    数月时间休养生息,信军上下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得王诏,旋即集结,分三路汹汹南下。

    中军三月二十九开拔。

    韩菀再度送穆寒出征。

    临进营前,她亲手给他披上乌金麒麟甲,他单膝跪在她身前,握着她的手亲吻。

    “菀儿,你等我回来。”

    穆寒郑重说。

    韩菀隐约有点明白他的所思,她好奇,但他笑而不语,那她就索性不问了。

    其实外面那些风言风语,她就根本不在意,反倒是穆寒,他不出声,但她知道他一直耿耿于怀。

    韩菀翘唇笑,应了他一声,“好”

    那她就等着。

    她相信这将会是一次极甜蜜的体验。

    把他拉起来,踮脚理了理他领口,搂着他紧实的健壮腰身,韩菀脸贴着他的胸膛,听一下下有力的心跳声。

    “小心些。”

    “我等你回来。”

    穆寒应了一声,圈住她柔软的身体,闭上眼睛,低头轻轻亲吻她的鬓发。

    千钧臂力,轻柔却坚定。

    不舍送穆寒入营,次日一大早,韩菀送他出征。

    三月二十九,三更,韩菀就醒了。

    天还没亮,但已能隐约听见城外动静,母子三人加快速度梳洗,匆匆登上辎车,四更就登上了城头。

    天际隐约泛起一线鱼肚白,城下火杖熊熊如星火燎原,一列列戴甲兵士正自南郊大营鱼贯而出,旌旗漫天,隐天蔽野。

    旭日东升,中路大军三十万军士皆出尽,肃容戴甲,军威凛然,大小将军飞马巡检完毕,俱勒马军前抬头看城门前。

    信王太子丹以及诸随军幕臣皆已整装立于城墙之下,信王勉励诸军,而后歃血祭旗。

    韩菀等不随军开拔和留守的文臣武将皆立于城楼之上目送。

    孙氏也来送战。

    距离不远,大家都看见了,于是十分讶异,太子丹拍了拍穆寒肩膀,张覆更是戳了戳穆寒,用非常的惊奇的语气说“穆兄弟,你岳母也来了。”

    难怪大家惊讶,实在是孙夫人不喜穆寒并不是什么秘密,小圈子都知道,并还知道孙夫人直到现在都没承认穆寒这个女婿。

    她现在来了,就代表她妥协了。

    穆寒没说话,家中私事,不足与外人道,哪怕眼前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推开张覆,“认真些。”

    这是在誓师出征。

    众人也不敢多说,这场合确实不合适交头接耳的,挤眉弄眼啧啧两声,一肃容踱马开去了。

    穆寒提了提马缰,战马动了动蹄子,他借机望了后方的韩菀一眼。

    韩菀冲他挥了挥手,露出大大的笑脸。

    这一趟城头送战,和上次不一样了,她不但看到了穆寒,而且非常清晰。

    他就跨马立在信王与太子丹的下一位。

    乌金铠甲寒芒闪烁,身姿笔挺矫健英姿,内敛而肃穆,军威赫赫气势凛然,站在前排的许多兵士皆用崇拜的目光仰看着他和帅旗。

    穆寒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将军了。

    老帅匡胥在决战郇国中负了伤,之后引发旧疾,已不能再率军征战。他向信王推荐穆寒为接任者,信王也有此意,于是欣然允纳。

    这次南征楚国,正是穆寒挂帅。

    军中或许还有些许世家子秉持旧偏见,但信王的军功改革推行数年,席卷整个营辕,信军之中已翻天覆地。

    穆寒今日位置,乃无数战功实打实垒上去的。在军中在信都乃至整个北地和天下,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军中崇拜者极多。

    他就如那东升的旭日,谁也无法掩盖他的光芒。

    韩菀翘唇笑。

    这是她的夫君,她的穆寒,她心爱的男人,经历人世间种种苦难的打磨后,最终焕发出独属于他的光彩。

    不但她移不开眼睛,这城头上许许多多的人,视线焦点都集中在他身上。

    韩琮兴奋,小小声说“姐夫好厉害”

    孙氏轻哼一声,没有说话。

    她脊背绷得紧紧的,有多少目光落在穆寒身上,就有多少目光落在她娘仨身上,孙氏对此极敏感,一手拉过儿子,另一手拉着女儿,把两个孩子都挡在自己身后。

    “阿娘”

    韩菀晃了晃母亲的手臂。

    孙氏没好气“干什么”

    自从孙氏妥协接受穆寒后,母女俩算是真正和好了,哪怕孙氏仍有些心气不平,说话有点点硬。

    不过自己亲娘,韩菀并不介意多多软和一些。

    “穆寒说,他有法子解决的。”

    她能感觉他已有腹案计划,虽然她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韩菀也没有思索分析,她就等着,她对穆寒很有信心,他是个稳重的人,事关她,他更是再慎重不过。

    韩菀抿唇笑。

    孙氏喷气“嗤,这他还能怎么解决”

    连江河大决都可以堵,唯独世人口舌无法阻塞,这种跨越阶级又前后翻转还带有传奇色彩的恋情事件,偏偏就是这些人最喜欢议论。

    很多人素昧平生,但偏喜欢以坏处和恶意去揣测别人,此类八卦就是流传最广经久不衰的。

    可以预见的,接下来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流言都不会停止,并且将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韩菀和穆寒,一旦这对夫妻有什么容易发散思维的动作,就必然又掀起新一轮的蜚语。

    而且最重要的,孙氏本人对穆寒其实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但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这样,她唯有趁他尚未变质之前,让两口子多生几个孩子。

    再以后如何,就随他去吧。

    看女儿笑靥如花,那双眼睛盯着穆寒闪闪发亮,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光彩,她心里就不是滋味。

    瞥一眼穆寒,孙氏重重呼了口气。

    韩菀并不知母亲想了这么多,或许她知的,但没办法解决只能不理了。

    穆寒说过,那就交给他吧。

    底下誓师结束了,号角吹起。

    沉沉的呜呜声响彻云霄,穆寒当先驱马,帅旗一动,大军随即开拔。

    她跟着人潮涌了过去,望着帅旗越去越远,山川原野,漫漫雄兵,如海潮一般,缓慢往东南方向涌去。

    信王兵发鲁南。

    七十万大军分三路,急行军往东南而去。

    信军与鲁军胜利会师,与南楚对峙于鲁国南界,南北两大霸主角逐天下的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共计投入兵士愈百万,此一战,撼动九州。

    四月末,两军会战,各有损伤。

    五月,连续两战,依旧不分高下。

    两军旋即分开,互相观望对峙,长达两月。最后是楚王按捺不住,定策先发制人,分四路直取信王位于淮蒲的大本营。

    信军迎战,佯作不敌之态引楚军深入,楚王中计,后信帅穆寒率大军从中将楚军一截为二,旋即包抄围杀。

    楚军骤不及防,首尾失顾之下,抵挡不住信军的凌厉攻势,楚王与楚帅当机立断,下令立即圆阵紧缩,伺机强硬突围。

    鏖战一宿,天明时楚军终于成功突围,损伤不轻,楚王当即下令退兵,回营固守。

    好不容易占据上风,信军怎肯罢休自穷追不舍,又趁机分兵截断楚军粮路,继而围攻楚军位于夏丘的粮草大营。

    楚王立即分兵去救,两处战场最终演变成一场决定胜负的关键转折点大战。

    鏖战两个日夜,信军最终成功攻破楚军大营,楚王大败,折损兵卒愈十万,伤员无数,迫不得已,他下令放弃这次北伐,退回楚国。

    信王却没有善罢甘休。

    下南楚,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信军转守为攻,五路大军紧随而下。

    渠广率十万军直逼黄城,吕骁率十万军指随城,陈钦黄季勉率八万精兵东去舒邑,罗笙杜元率八万精兵剑指柏阳,而王驾和穆寒,则率二十万大军直逼楚国北部最重要的关卡容谷关。

    这一场战事持续到了第二年春,信军最终策反原庐国的楚将翁洪,里应外合,大破楚军。

    持续一年的苦战,信军大获全胜。

    而早在上月,信王已接到燕国归附国书。

    至此,九州之内,业已一统。

    楚王兵败遁退至楚都,负隅顽抗一月,眼见大势已去,自戕于楚王宫。

    信军开进楚都。

    又一月,楚国全境平。

    接到这一战报,信王正立于楚都城头,俯瞰这个富庶的鱼米之乡,信王执战报连说的三个好

    众臣将齐齐下跪“请王上早日归都,祭天登基以安万民之心”

    从大破郇国开始,就有人劝信王登基。一直到楚王僭越称帝,而信军压倒楚军占据上风,这声音越来越多。

    信王一直都拒绝。

    直至今日,楚王自戕楚国全境收复,天下一统业已成形。这天下久经王朝末年和战火的涂炭,不可再无君,信王顺应天命登基称帝的时机也成熟了。

    事不宜迟,民不可一日无君。

    “好”

    事到如今,信王不再推搪,他亲手扶起穆寒和糜松,还有跪在前头的一众文臣武将心腹。

    “卿等襄助寡人,今得天下,汝等实居功至伟,待回到信都,定要好生论功行赏”

    得了天下,这一干大小功臣必然是要封爵大赏,这没得说的。

    辛苦了这么些年,风里来雨里去,提着脑袋踏着血腥杀过来,终于等到了这一日,大家情绪都非常激动。

    “谢王上”

    “诶,都是汝等该得的,快快起来”

    君臣文武,气氛热烈,互拍肩膀,哈哈笑语。

    众人之中,唯一一个穆寒最沉着镇定,他微笑看了同伴们互相拍打笑语一阵,忽撩袍跪地。

    “王上,末将有一事相求”

    “哦”

    信王有些讶异,随即就笑,俯身欲将他扶起,笑道“子桓有何事,且快快说来。”

    子桓是信王亲自给穆寒取的字,足可见其喜爱和重视。

    信王扶,穆寒却没有马上起来,他仰首看信王,道“王上,末将侥幸立得一二功勋,若有赐爵,请王上赐予韩氏。”

    信王一愣“子桓”

    穆寒坚定说“请王上成全”

    这就是穆寒一直以来的计划。

    他必有赐爵,且必是头一等,征战沙场多年,穆寒功勋累累。

    他不要爵位,他建的功勋,请加予韩氏身上。

    当年春末,信王回师信都。

    同年五月,信王祭天登基,立国号“信”。

    同一天,信帝大封功臣。

    一道道诏令出,在广德殿当殿宣读,而后喜报再前往各自府邸。

    韩菀本身就有大功,另外,她还献了玉玺血诏,作为姜姓托付江山的代表,哪怕不立功,信帝也会重重封赏。

    信帝本要给韩氏封王爵。

    韩菀赶紧给拒了,信帝要全面推行郡县制,如今天下可没有异姓王。

    她深知尺度,水满则盈,树大招风,这唯一的异姓王,她是怎么也不肯做的。

    新朝没有公爵,最高是侯爵,她坚持,最后信帝给她封了“东阳侯”。

    跪地领了旨,目送宦者往宫外韩府而去,韩菀回头,冲穆寒一笑。

    穆寒也看着她笑,那神色温柔至极,微微翘着唇,双眸似溢满光彩。

    韩菀正不解,忽上面又喊了她名字一次,她一愣,不明就里,却还是马上跪下。

    糜松展开长长的王诏,宣读穆寒从军以来所立的所有功勋,很长很长,最后提高声音“王诏

    “敕韩氏以侯爵,封地阳陵,采邑万户,世袭罔替,以彰爱卿之功勋”

    剩下的韩菀听不见了,她愣了,蓦抬头,怔怔看着上首温柔微笑看着她的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啊,寒哥太可了

    今天比昨天粗长了一点吧

    哈哈哈哈明天见啦宝宝们爱你们づ ̄3 ̄づ

    最后还要感谢“付小c”扔的地雷哒,笔芯笔芯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