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作品:《七零之当家媳妇不好惹

    除以之外, 还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是鱼塘的鱼大部分已经重达五六斤, 有点甚至七八斤,春节前夕可以捕捞一部分去卖。

    因为生产队占了百分之二十的红利, 夏惊蛰跟两位队长商量, 今年第一年出鱼,量不是很大, 大大小小的鱼都有, 干脆让大家伙尝个鲜, 根据公分多少,每户人家分一条不同重量的鱼过年, 算是生产队今年的红利, 多除少补算到下年, 反正从下一年开始肯定每年都会出鱼。

    萧春来没意见, 第一年出水的鱼不多, 也不在交公的预算里, 原计划是明年开始交公,家家户户分一条应该足够。

    萧文山原本不同意, 回去跟老爷子商量之后被他破头大骂一通,说他的格局远不如一个女人, 当什么大队长。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全生产队皆大欢喜,过年家家户户添上一口肉那真是天大的喜事。

    夏惊蛰因此声名远播,整个公社都知道她的名字。

    今年的“挥春”行动跟去年一样,夏惊蛰和阿婆在村里写, 几个孩子们出去勤工俭学。

    去年收获的各种山货,夏惊蛰留下一点自己吃,剩下的让强子拉去虎哥那,别说,也小赚了一两百块,一点也不比孩子们的收获少。

    春节过后,萧青山和夏惊蛰开始认真复习,进入高三一样的备考状态。

    三个男孩子分数排名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一名开始轮流上,不再是夏立冬独占鳌头。

    有竞争才有进步,这一年孩子们的成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他们包揽的前三名抛离第四名一大截,几乎是断崖式的。

    当知道这三个孩子是一家人的时候,老师和校长纷纷震惊,又知道夏立冬是梁阿婆的孙子后,更是惋惜他们生不逢时,若是早个十来年出生,肯定是省高考状元,更可惜如今取消了高考,他们无法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人才流失,可悲可叹。

    又一年双抢,到了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几个孩子都不再参加,等候恢复高考消息的心也开始变得焦虑。

    他们并不是怀疑夏惊蛰,而是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都已经开学了,消息还迟迟不来。

    转眼便是十月,开学已经一个多月的时候,恢复高考的消息终于传遍神州大地,全国学子欢呼。

    正如夏惊蛰知道的那样,历史上唯一一个冬季高考的时间确定在1977年12月10日。

    也就是说,留给他们复习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最早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已经在乡下呆了超过十年,书本的知识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

    但总归是一条回城的路,该准备还得准备。

    对比起其他人的兵荒马乱,夏惊蛰一家就淡定太多了,为了迎接高考的到来,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时刻准备着,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反倒成了最平静的几个。

    萧青山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心情。

    更不想去深究小妻子为何一早就知道这个消息,对恢复高考以及开放市场的笃定,她好像一早已经预知似的。

    这一夜,他紧紧搂着妻子,沉默了一整夜,睁眼到天明依旧没有办法相信已经二十八岁的他,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参加高考。

    幸好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最近一年在小妻子的要求下,更是加入到复习大军中去,因此他很有信心。

    老师和校长差点喜极而泣,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他们学校这些优秀的人才总算不会被埋没,甚至很可能成为今年的高考状元。

    振奋人心的消息过后,一家人如常复习。

    夏惊蛰最后的侧重点放在思想政治上,事实上对于后世来说,这时候的高中的课程并不难,问题是政治思想浓厚,别人的长项正好是夏惊蛰的短板。

    这一天夜里复习,夏惊蛰突然问萧青山:“山哥,你有心仪的学校或者专业吗”

    萧青山放下手里的钢笔,摸摸她的脑袋,“经济学方向,其余看你的,只要我们在同一所城市就行。”

    “你们呢”夏惊蛰又问三个男孩子。

    “姐,经过这两年的思想调整,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当一名伟大的军人,我对房屋构造和画图,精准计算这些都很感兴趣,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当一名建筑师,设计出更好的房子。”

    好家伙,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业根本不发达,房子多数是乡下的个人或者单位的自建房,像桃花县这样可以让个人认购的自建房怕也是全国首例,没有正规的房产证,就是一张独立的房产证明,证明房子的归属权属于个人,这时候的概念顶多就是住上一辈子不愁,不存在自由买卖,。

    等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商品房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建筑师这个职业开始吃香,一直持续到后面几十年,都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职业,尤其是后世的结构工程师,号称最变态的考试,排在职业资格考试难度的首位。

    夏立冬是典型的超级学霸,他自读书以来,最差的成绩是第二名,性格温和,心细如尘,倒是很适合往这个职业发展,以后还可以进军房地产行业,有她的加持,搞不好能混成创一代。</p>

    夏惊蛰越想越美,点了点头,“冬冬这个想法好,我予以支持,你们呢”

    萧家好和萧家强没有特别的想法。

    萧家强说:“我只想上大学,什么专业无所谓,服从国家调配。”

    萧家好点点头:“我也是。”

    好吧,这年头可以供选择的专业并不多,大部分人只要能上大学就行,调配到什么专业无所谓,反正毕业后就是干部身份,工作也是直接分配好的。

    夏惊蛰参加高考纯粹是图个人有我有,凑个热闹,她坐等市场开放好好赚钱就行,趁着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回到校园去浸淫也是极好,反正两不误。

    除夏惊蛰以外,其余人都是高中学历,哪怕萧青山这样高中毕业的老三届也是可以正常参加高考的,唯独她这个没学历的人为了获取高考资格,得靠着夏立冬姐姐的名头,被县一中校长压着做了无数试题,老校长简直不敢相信夏家能出这么多的“天才”,一个比一个学霸,这才破格,说起来这高考资格也是得来不易啊。

    她说了自己的想法,“咱家阿婆就留过洋,我的英语还不错,再去多学一门外语,比如法语西班牙语什么的,将来出国或者对外贸易开放的时候总归用得上。”

    其他人对夏惊蛰的决定从不质疑,都点头说好。

    夏惊蛰又说:“以我们的成绩考大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目前最好的大学在首都,我们五个人的成绩留在本省有点可惜,干脆就报最好的大学,我们去首都!”

    仅仅去过一趟省城的几只菜鸟你眼望我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惊疑,首都啊,首都长什么样啊

    半晌,夏立冬道:“姐,我听你的。”

    萧家好和萧家强:“小婶,我们也听你的。”

    萧青山自然没意见。

    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个人都针对自己短板进行复习巩固。

    公布恢复高考到考试的时间太短,县城的复习资料本来就少,连省城都买断货,这种时候简直一书难求,夏惊蛰手里多出来的几套参考书,她让强子带回公社给老爷子,让他分给有需要的人。

    老爷子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啊,别人求都求不到的东西,他手里有五套,他分给镇长家的儿子一套,交好的老同学家的女儿一套,剩下的分给三永公社旗下生产队的知青点,让他们共同复习,争取考上大学,早日回城,知青们对这个老书记感激涕零。

    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如约而至,全国积压了十年,五百七十三万考生迎着寒风,从车间、从田野、从军营……走进关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每个人一洗过往脸上的壮志未酬,重新迎来了知识和人才的春天,不久的将来,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人,他们的命运将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的推进而得到改写,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依旧沿用文理分科的做法,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除了夏惊蛰选择文科之外,其余四个男子汉都是选择理科。

    英语属于加试科目,分数不计入总分,像夏惊蛰这样报考外语专业的才算到总分去,同时还需要通过口语考试。

    自打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阿婆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亲自监督家里五个孩子的学习和饮食,简直比他们还辛苦。

    12月10日,阿婆天不亮就起床,给孩子们准备两个鸡蛋一根油条,一大碗皮蛋瘦肉粥,还往每个人的水壶灌满清茶,让他们带去考场,必要时喝一口醒醒神。

    时间刚刚六点半,所有孩子准时起床,六点四十五分准时出现在客厅餐桌。

    映入眼帘的是五个摆放整齐的“100分”,孩子们两两对视,会心一笑。

    夏惊蛰笑眯眯抱紧阿婆,还亲了亲老人家的脸蛋,“谢谢阿婆,您这是预祝我们考一百分,我们一定加油,不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

    阿婆笑着把人推开,“都这么大了还一点不害臊,坐下吃早饭吧,阿婆祝你们旗开得胜,鱼跃龙门。”

    大家异口同声:“谢谢阿婆!”

    阿婆是真的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还能有这么一天,凭这几个孩子的成绩,只要发挥正常,上大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阿婆再啰嗦两句,以你们的成绩是一定能上大学的,所以你们心态一定要好,不骄不躁,按照平时的水平发挥,千万不要急,不要慌。”

    夏惊蛰吃着萧青山剥好递过来的鸡蛋,调侃道:“阿婆,您看着比我们还慌呢。”

    阿婆嗔了她一眼,“你丫头我倒是不担心,你们三个是应届生,基础也好,也不用担心,青山毕业这么多年,成绩还这样突出,实在让人欣慰,倒是很想看看你们谁会考个县状元省状元回来,……”阿婆说着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好啦,阿婆不说了,赶紧吃早饭吧。”

    吃过吉利早饭,一行五人浩浩荡荡向考场出发。

    阿婆站在二楼的阳台对着他们的背影挥手,他们当中有应届生,有萧青山这样的老三届,更有夏惊蛰这样没正经上过学的青年,阿婆苍老浑浊的眼眸早已经朦胧,十年后,她终于能够在这座小洋楼,名正言顺地送她的孙儿去高考考场……

    作者有话要说:  乔安上班偷偷写的,优秀吧,贱笑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