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作品:《七零之当家媳妇不好惹

    那天萧青山提了以后, 夏惊蛰第一时间整理好腊肠腊肉腊鸭的腌制方法,细无巨细。

    春节过后, 一切又回到正轨上来,上学的上学, 上工的上工。

    萧青山上班后第一时间把方子交给厂里的老师傅, 让他们结合原来的方子,研究新的腌制方法, 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良。

    经过多次试验, 选取了最优的腌制方法, 等到厂里的配料都用完之后,开始用全新的腌制方法生产, 新研发出来的腊肠腊肉获得一致好评, 连职工自己都忍不住买回家吃。

    厂里象征性批了一笔奖金, 萧青山那份他技巧给夏惊蛰, 说是给她的奖金。

    夏惊蛰都差点忘记这件事, 钱不多, 也就是个意思,她也不嫌弃, 笑眯眯收下。

    日子不紧不慢地进行着,转眼又到了新一季的双抢, 三名初中生相当争气,夏立冬和萧家好以初三级全县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县一中的跳级测试,确定九月份开学直升高二, 与萧家强一个班。

    萧家强成绩稳定向前,考了年级第四名。

    萧灵这丫头牟足了劲要跳级,还真让她考了初一级全县第一的好成绩,直接跳级到初三。

    饶是这年头的乡下人不太注重学习,听到他们考出这样的成绩都忍不住咋舌,况且永宁大队还出了萧春梅这样一个高中生考上食品厂的例子,他们觉得读书其实是有用的,萧春梅的命运不就是通过读书改变的吗

    社员们都纷纷感慨,不愧是梁阿婆和书记家的孙儿,读起书来一个比一个厉害,以后考食品厂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小洋楼就是在双抢开始的前一天收回的,因为已经明确夏惊蛰和夏立冬是城里户口,萧青山也忙得分不开身,因此都没有参加这一年的双抢。

    新建的政府大院离县府很近,参考了小洋楼的建筑,萧青山当时也提了一点意见,锦上花食品厂的收益是临近同级县城最高的,资金还算充裕,干脆合建一个大院。

    当时夏惊蛰提了一点,计划经济时期大家是有钱没地花,职工手里其实不算缺钱,这些宿舍分到职工手里不出意外的话基本就是住一辈子,那干脆办独立房产证,让职工自己购买,这样就算以后不再是职工,房子也是他们的,不至于说丢了工作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这也算是额外的福利。

    这一点意识在当时来说太过超前,磨了很多次都无法与县委达成共识,后来萧青山亲自上书到省委,又去当面会谈了一次,交代过细节,最后才拍板。

    因为在职工的意识里,宿舍是免费提供的,这一下子让他们掏钱出来买,思想自然转换不过来,反对的声音特别多。

    几次的动员大会是萧青山亲自主持,把“借住”和“永久拥有”的概念和利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算是福利房,价格十分公道,并强调说如果不愿意或者不方便购买的话,还是可以以宿舍的形式分配给大家住,单纯是归属权的问题,但是先说明,这一次以后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还是不是这个价格,并不能保证,让大家想清楚了来。

    该说的都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愿者上钩,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萧青山的职位可以定最高配置的一套一百平左右的三室两厅,全款是一千块出一点,听到这个价格的夏惊蛰惊呆了,二话不说掏了钱,萧青山先拔头筹,成了第一个定下来的人。

    也有知道小洋楼是梁阿婆的人不明白他们家明明有这么多产业为何还要掏钱买房,明明就有足够的地方住。

    但是很快他们又能自圆其说,梁阿婆家多少产业似乎跟萧青山没有什么关系,人家姓夏他姓萧,他只是个孙女婿,住在人娘家的房子估计心里不舒坦,关系可能也处得不大好,想要有自己的房子也很正常。

    这话幸亏没有传到夏惊蛰的耳朵里,说阿婆对萧青山如同亲孙儿也不逞多让,有时候比对夏惊蛰还好,这让她情何以堪啊。

    把小洋楼腾出来给萧青山那位有前瞻性的领导也默默掏八百多块订了一套八十平左右的小三房,他和妻子都是双职工,原本可以要一套一百平的,奈何家里刚刚建了房子,手里的钱只够买八十平。

    已经调到市里的郝厂长走之前捶胸顿足,笑骂自己没福气。

    有了这两位先行者,原本有点闲钱打算观望的小干部觉得把钱揣兜里还不如买块“砖头”实在,反正也是放着,想明白的人纷纷掏钱买福利房。

    先定的人可以优先选择户型和朝向,有的职工职务和工龄达不到三居室的标准,但是家里几个孩子还有老人,提出想要大一点的户型,这个可以调配,比如那位换到小户型的领导空出来的大户型就可以调配出来给他们,也是先到先得的原则,万一等到最后没有办法调配,就只能要大家挑剩的户型,都想清楚了来。

    到截止日为止,这些福利房不过卖出去小一半左右,还有一大半是按照原岗分配给职工居住。

    多了这一小半的资金就不得了,加上上面拨下来的款,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建六层高带独立厨卫的套间,可谓是这个年代的豪宅了,就是市政府暂时也达不到这个标配,总而言之是皆大欢喜。

    房子交吉可以住进去的当天,有人笑那些掏钱买的人傻,我们一分钱没掏,不也跟你们一样住到这豪华宿舍里

    人家只是淡然地笑笑,你住的是公家的房子,随时可能被收回去,我住的是自己的房子,永远都是我的,怎么折腾都行,这就是区别。

    以为自己捡到大便宜笑话别人的人傻眼了,还能收回去

    好像这么说也没错,这的确是公家的房子,人家掏钱买了的,的确就是自己的房子,谁也赶不走,想着想着也不禁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错了。</p>

    再说已经收回小洋楼的老夏家,福利房同时交付使用,可谓双喜临门。

    永宁大队忙着双抢的日子,他们一家人忙着收拾屋子,尤其是老洋房,本身有些年头,被用做政府宿舍之后根本没人爱惜,如今是千仓百孔。

    夏惊蛰决定全家人先搬去福利房住着,小洋房找师傅翻新后再搬回去。

    福利房的楼层和朝向是夏惊蛰选的,唯一一栋大户型位于大院中心的位置,夏惊蛰选了五楼的东边套,客厅带室内阳台,水电齐全,水泥地板,坐北朝南,跟后世的商品房很接近了。

    住进这样的房子,夏惊蛰一阵阵恍然,好像距离上辈子那个世界又近了一点。

    双抢过后,萧家好和萧灵背着大包小包过来,晒脱了一层皮的兄妹俩对比细皮嫩肉的夏立冬羡慕得嗷嗷叫。

    夏惊蛰搞卫生累了,从兄妹俩背过来的东西里取了两根黄瓜拍碎,下了一锅面条,码上卤味,就是极好的午餐。

    萧灵顶着黑不溜秋的脸蛋儿,哧溜一口面条,郁闷地问夏惊蛰:“小婶婶,我这个样子去省城,人家不是一眼就看出来我是个乡下丫头吗会不会给你丢脸呀”

    她小婶婶现在也是又白又嫩,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比她见过的所有女孩儿都要漂亮,萧灵自卑了。

    夏惊蛰想了想,引用她上辈子看过并且记得很牢固的一段话:“傻丫头,你知道女生最美的四样东西是什么吗”

    萧灵茫然摇头。

    夏惊蛰:“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这话连阿婆都侧目,她的孙女儿比悟性很高,这些话并不是她教的,应该是她自己的感悟。

    萧灵低声重复了一遍,又很认真地想了想,这四样东西她小婶婶都具备,在没有变美的时候就很自信,其他品质更不用说,她再没见过比她更好的人,过好一会她才抬起来头,目光前所未有的坚定,“我明白了小婶婶。”

    夏惊蛰揉揉她的脑袋,“傻丫头,快吃面,都坨了。对了,家强为什么不跟你们一起过来,他明天一早去码头跟我们汇合吗”

    两个男孩子也刚刚消化完她的话,听到她问话,萧家好才回过神来,“二婶好像在家里闹,不同意他跟我们去,他是说明天一早在码头等,我就是担心……”

    夏惊蛰笑着摇头,“不会,他说了会来就一定会来。”

    萧灵插了句话:“三叔跟我们一起去吗”

    夏惊蛰:“他忙到午饭都在食堂解决,哪里还有时间去玩怎么,担心我卖了你们啊”

    萧灵笑得花儿一般欢快,“你才不舍得呢。”

    ……

    晚上萧灵跟阿婆住,萧家好和夏立冬一个房间。

    夏立冬和萧家好三观相似,性格也相似,感情本就特别好,无所不谈,哥俩很久没有见面,自然什么能聊上一通。

    上铺的夏家好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看着墙上微黄的灯泡,感慨万千,“冬冬,这些日子我总像做梦一样,害怕一觉醒来就什么都没有了。”对于他来说,幸福的日子来得特别突然,可以说因为夏惊蛰这个人改写了他的一生。

    夏立冬又何尝不是一年多以前,他三餐不继,还在为家里的红薯粥多放了几粒白米而不知道下一顿应该怎么办。

    如今的生活可不就是跟梦一样吗

    “我也一样,可能我比你的感受还深,自打我姐嫁给姐夫,我把她从你们家接回来,她就好像换了个似的,忽然变得特别能干,胆子特别大,什么都懂,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说吃肉就马上能吃肉,说盖新房子就马上盖新房子,更神奇的是我们家居然平反了,连小洋楼都归还给我们,还住进这样好的房子,家好,不瞒你说,有时候我都担心一觉睡醒,这桩桩件件都是黄粱一梦。”

    萧家好笑了笑,“小婶的确是特别神奇的女人,她身上好像有一种魔力,能把所有的一切连同身边的人都变得很好很好,家强哥以前多招人讨厌啊,小婶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竟然也让他跟变了个人似的。”

    “说实话冬冬,我以前很羡慕他,现在挺同情他的,我二婶那人……对比起来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娘经常说,没有三叔和小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话我特别认同。”

    夏立冬盯着上方缓缓转动的吊扇,五官精致的小少年微微一笑,惊艳一室暖光,他轻轻地问:“家好,你说我们以后会怎么样”

    上铺的萧家好保持和夏立冬一样的姿势,干净单纯的眼眸充满憧憬,“就像小婶说的那样,一切都越来越好吧。”

    仔细看的话,年纪相仿的两个少年不管动作神态,还是眼里的憧憬都是一样的。

    作者有话要说:  顶多肥点点,下章内容也有点多,改明天更吧,晚安,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