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207:番外7

作品:《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二天, 唐二叔和一众秀才去见了提学,知道了簪花之礼的时间。

    这个时候,家里已经知道了唐二叔中了秀才, 一个个都为他高兴, 尤其是唐二婆和唐二婶,最是激动。

    咸阳府里,等唐二叔参加完簪花之礼后,便由提学领着新秀才到泮宫去拜谒孙子。

    秀才虽然不能做官,却是有身份的人了,在普通百姓的眼里也是身份高贵的人, 是以每次新秀才入泮时很多百姓都来看热闹,那热闹, 比起状元游也就差了一些而已。

    唐二叔春风得意。

    四人回了家, 车走在村里路上的时候,村里人夹道围观。

    这个时候天气太热, 车门与车窗都开着,能看到车里的人, 有与唐二叔相熟又性格活跃的在家门口看到车里的他,还对他挥手“唐相公好”

    唐二叔也对对方挥了挥手,对方立刻比儿媳给他生了孙子还要兴奋,不停的对着车挥手, 车走远了还在挥手。

    车还没到家门口, 家里的小孩已对跑出来看了。

    唐二婆在自家门口等着,却见车停到了老宅门口,唐二叔下了车和兄弟一起进了老宅没过来。

    她有些不高兴,也没有过去,回了自己家。

    唐二婶跟在她身后, 心下叹气。

    这边唐二叔被一群人拥簇着进了屋,正和唐爷爷说话故做镇定的唐二爷立刻起身,期待的望着他。

    唐二叔唤了“伯”和“爹”,拿着手上的包袱上前几步放到了桌子上,打开。

    里边是崭新的秀才服。

    唐二爷一看就激动了,伸手在在自己衣服两侧擦了擦,这才摸了上去,眼里含着泪水,哽咽的道“好,好。”

    唐爷爷看着也很激动,感叹着说“不容易啊”

    “是啊,不容易啊”唐二爷说着,想起年轻时的经历,眼泪就流了下来,唐爷爷也哽咽了。

    家里人也都触景生情,一个个心里很是感慨。

    几个村里年龄大向来与唐家交好的人还以为他们是高兴的,都在劝。

    本来这事也是个喜事,大家很快就高兴了起来,议论起了这事。

    最后,决定请人看过日子以后,办宴席请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等这边散了以后,唐二叔回了自己家里,唐二婆拉着唐二叔一阵关心,开心的摸了又摸他的秀才服。

    听说要办宴席以后,她更高兴了,忍不住道“还好要办宴席,要是你中了秀才家里都不办宴席,我都要说你大伯故意的了。”

    唐二叔笑道“怎么会故意不办,这办了宴席会收很多银子呢,不办自然有不办的理由。况且要是到了我这里不办,到了其他兄弟那里也不会办,不会故意的。”

    唐二婆不以为然“就是会收很多银子才故意不办,断你财路。”

    唐二叔沉默了一下,有些不高兴,态度坚定的道“就算会收很多银子也是看在小四的面上,银子也是以家里的名义收的到不了我手里,以后别人有喜事肯定要还回去,只我的人情能收多少银子”

    唐二婆想说什么,看儿子不高兴,最后还是没有说,抱怨起了他来“死孩子,你不向着我倒是向着别人,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爷偏心你伯一家,以后能落到你手里的有多少,你还不得为自己打算。”

    以往唐二叔听了也没什么,这一次听了却有些不耐烦“所以我才好好念书啊,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我现在是秀才了,我爷能赚到的家业我以后也能赚到,你怕什么。”

    唐二婆停顿了一下,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唐二叔不耐烦听,回了自己屋子里。

    相临的老宅子这边,柴氏也在自己屋子里安慰唐三叔“这次没考上没要紧,这三年好好念,下次一定能考中秀才。”

    唐三叔心里还是不甘心“我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为啥要被一些杂事分心要是再努力一点,我也能考中秀才了。”

    唐三叔读书已经非常用功了,只是他身为父亲和儿子,有时候有些事还是需要他去做,不能像唐瑾那样一件闲事都不去做。

    唐爷爷也安慰了他一番,唐三叔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用心的读书。

    唐家里的宴席办的很热闹,家里除了给年龄渐大的孩子相看人家以外,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了。

    哦,最重要的应当是唐六婶十一月十一日生了个儿子。

    这让家里人都极为的高兴,唐爷爷还写了信,发到了木饶县去,想让唐老爷子高兴高兴。

    在唐瑾以前,家里的孩子都是女多男少,自唐瑾以后,家里有已经有四个男孩出生了。

    男孩多了,家里就能更兴旺,唐爷爷相信,唐老爷子收到信以后一定会很高兴,会觉得这是家里转运的迹象。

    唐三叔家的唐五弟比唐瑾小一岁,唐四叔家的唐六弟比唐瑾小两岁,他们满月的时候唐家还很平常。

    如今唐家发达了,唐七弟却远在外地,只有唐八弟在家里。是以他满月宴的时候,可是来了一大串亲戚朋友和相熟不相熟的人。

    来看孩子的少,拉关系的多。

    是客人也不能挡着人来,这个满月宴极为的热闹。

    满月宴一办,进入腊月,快要过年了,家里很快忙起来。

    年过了后,新的县试又要开始了,唐家年过了之后考了一次试,最后决定让唐转唐大哥唐二哥唐三哥四个人一起去考。

    唐转本来不想去的,唐三爷说没道理侄子都去考试了,大伯还没去。

    唐二爷也应和着。

    这要是去三个人的话,唐大哥兄弟三个里边叫谁不去都不太好,最后就一起去了。

    反正算上今年唐家已经连着三年去参加县试了,以唐家如今的地位其实做什么都有人关注着,也不再乎多一人了。

    唐老爷子定下每次最多三人参加的原因是想让家里的人有竞争感,不要不好好学习就觉得能去考试,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努力向上不懈怠,不是为了让大家觉得学的好不好都能下场考试。

    唐六叔的孩子年龄还小,不管白天晚上,有时都会哭闹,为了让大家认真学习,唐大哥唐二哥白天都在老宅这边学习。

    唐老爷子那里也接到了信,很为家里子孙争气而高兴,又回了信。

    今年县试前,唐爷爷生病刚好,唐二爷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陪着四人住去县里的是唐二叔唐二婶,以及第二惠。

    第二惠女儿多啊,她女儿里现在虽然只有唐三姐婚事着急,不过最下边三个年龄也不小了,要早早的打听接触那些来问他家姑娘的人家到底怎么样。

    唐二叔如今是秀才了,不过如今作保都比以前严格了,亲戚之间不能作保,是以不能让唐二叔来给家人作保,还是请的沈秀才。

    唐二叔去是给别人作保的。

    唐二婶和第二惠目的一样,给女儿找人家,顺便帮大家做饭。唐二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又比第二惠脾气好一点,两个妯娌相处的非常好。

    今年县试时,有了倒春寒,很冷,考生答卷的时候多少有些受了影响。

    不过这影响是大家都受影响,像唐转唐大哥习惯了受苦倒没什么,像唐二哥唐三哥这种年龄小还没习惯受苦的,影响可就有些大了,被冻的手都有些不灵活了。

    第一场考下来,没有哪个不抱怨天气的。

    不过幸运的事,唐家四人都过了。

    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也都过了。

    奉天县的县令前年没有换,还是应禹海,他是个实用型的人,也怕麻烦,县试每次都是只考四场,从来没有像别人一样考过五场。

    四人里,唐二哥的成绩算是最不好的了,他挂在了末尾倒数第三,第四十九。

    唐转成绩在第十,唐大哥比上次成绩好,名字挨着唐转,唐三哥第十六名。

    这成绩吧,看起来府试能过的就只有唐转和唐大哥了。

    县试结束,一回了家,家里人知道了,都让唐转和唐大哥努力,争取一次把府试过了,考个童生出来。

    又劝唐二哥唐三哥来,县试没考好没关系,离府试还有两个月呢,府试要是考好了,说不得也能中童生,让他们继续努力。

    时间紧迫,大家都抓紧了时间学习。

    四月很快就到了,唐二叔跟着一起去府城里参加考试。

    第一场的时候,唐二哥没中。

    唐二叔有些失落,还是安慰了儿子,让他下去好好学习,争取明年过了府试。

    第二场,县试成绩不太好的唐三哥倒是过了。

    最后一场,唐三哥没有过,唐转考了三十七名,唐大哥考了最后一名。

    虽然是最后一名,不过好歹府试是过了,算是个童生了。

    大家都直呼幸运。

    家里接到喜报,高兴的很。

    不待宴席,不过可以给亲戚报个喜。

    第二家知道唐转考了个童生,都为他高兴。

    唐家自家人坐一起吃了一顿饭。

    饭后,唐爷爷高兴的对三个儿子和唐六叔唐大哥他们说“后年就是院试了,这两年你们可得好好学习,争取在后年考中秀才。”

    五人都点头,应着一定用功。

    唐爷爷又对唐二哥唐三哥两人道“你们也是,要比长辈更努力,明年要是县试能过了,后年也可以去参加院试,要能考中秀才了,不说自己身份高了,连能娶到的媳妇门第身份都要比现在好,要是考不中,就只能说个一般的媳妇了。”

    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点头应下了。

    这两人年龄都不小了,唐二哥今年都十八岁了,要是按唐家以往的规矩,早都说了人家成了亲了。

    只是如今唐瑾做了官,家里孩子的婚事反倒是不好找了。

    这看起来吧,能选择的范围多了,其实在唐瑾当官以前以往能选择的那些人家,全都不合适了。

    剩下的条件合适的这些,可以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多。

    唐瑾的亲姐姐还好说,其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唐家女儿不愁嫁,儿子也不愁娶。

    唐二婶也不是那么急,她可以再等两年。

    至于考试,家里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后年的院试,还是都去参加吧。

    现在想要低调,已经低调不了了多少了。

    如今,唐家可是已经有了足足六个童生,一个秀才了

    童生虽说不起眼,可唐转兄弟去考试的五个里有四个中了童生一个中了秀才,而且还是在短短的三年里考中的,这已经是周围很罕见的了,早都引起人的注意了。

    再加之,院试考秀才可不像县试府试每年都有,三年才考一次,自然要珍惜每一次的机会。

    家里人都用心的念起了书来,唐二叔一家住到了县城的宅子里去了。

    今年有科试,唐二叔自然要去试一下,不过村里附近也没人能教他了,唐爷爷唐二爷都不行,只能让唐二叔去县里举人的私塾上课。

    唐二婶去照顾唐二叔,顺便给大的儿女说亲,小的也不好放家里,干脆全带去了。

    唐大哥夫妻没有去,唐大嫂自成亲以来,终于有身孕了。可把唐二婆高兴的,好吃的都给唐大嫂买,不再骂她是不下蛋的鸡了。

    今年的科试时间和去年的院试时间也没有差几天,在七月初,是正热的时候。

    科试过了,就可以去参加乡试,考举人了。

    考不上举人,不能说明你学业不精,因为能去参加乡试的,都有两把刷子,考不上的原因太多了。

    可要是你科试都过不了,那基本就能说明你学业不精,还得继续努力了。

    科试分两场,初试和覆试。

    初试录的松一点,相对容易过。

    第一场,唐二叔题倒是都答了,自我觉得还好。不过他估摸着自己的这个还好在阅卷官眼里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怕是平平无奇,也不知道能不能过。

    第一场成绩发案的时候,唐二叔挤到前边时紧张地盯着墙上的名字看。

    要是第一场过了,第二场就有希望。科试过了去参加明年的乡试,说不得运气好了就能过。

    家里多一个举人,人脉更好,就更兴旺了。

    而这前提是,科试要先能过,第一场要先能过。

    短短一会儿时间,唐二叔就紧张的出了一头的汗。

    跟着挤到前边的唐转也紧张地盯着墙上的人名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