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0章 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

作品:《万人嫌重生,京圈大佬为她折腰

    片刻后,两人一起安静地坐在房间里。

    沈鸢坐在房间的书桌前,看着电脑上的资料。

    想到了什么,她皱了皱眉,转头问贺京辞:“明天那个会议,你带我一起去吧?”

    贺京辞正在整理文件,听见她这么说,停下手:“会议时间很长,内容也多,你确定要去?”

    “确定。”沈鸢点头,“我看了项目资料,有些地方我也想听听对方怎么说。”

    贺京辞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你不是说要负责外部沟通吗?”

    “对啊,所以我更要参加。”沈鸢说,“我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们怎么看我们项目,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合作。”

    她看着他,语气认真:“我要搞清楚这些,才能把事办好。”

    贺京辞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我没想拦你,我只是怕你太累。”

    “我不怕累。”沈鸢笑着说,“我就怕我不在场,有些事没听清,错过了……而且,叔叔那边,不是在负责其他事情吗?和合作方开会这种事,我怕你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他们一群人,我可以帮你。”

    贺京辞点点头:“好,那明天一起去。”

    “你不觉得我在瞎凑热闹吧?”

    贺京辞伸手揉了揉她的头:“你是我最强的搭档,怎么会是凑热闹?”

    “那就说好了啊。”沈鸢笑了,语气轻快,“我明天要表现得特别好,让他们都记住我。”

    贺京辞低头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你本来就很厉害。”

    “等会议结束了,我就请你吃饭。”

    沈鸢扬了扬下巴,笑着看向贺京辞。

    “行。”贺京辞站起来,“那你今晚早点睡,明天要打漂亮一仗。”

    “放心,我一定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两人对视一眼,轻轻笑了。

    第二天。

    会议当天,非洲合作方与贺家一同出席。

    沈鸢穿着简单得体的衬衫加半身裙,头发扎起,气场干净利落。

    几位合作方的代表坐在对面,有人低声谈论着,有人翻着文件,还有人正在看手机。

    沈鸢和贺京辞并肩走进来,坐在一排椅子中间。

    沈鸢放下包,把文件整齐摊在桌上,神情很专注。

    对面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人小声说了句:

    “她是谁?好像没见过。”

    “应该是贺总的新助理吧,长得倒是挺漂亮。”

    “你看她拿了那么多资料,是不是打算翻译用的?”

    “也可能只是来旁听的,跟着长见识。”

    几个人低声说着,语气带着些随意,还有点轻视。

    其中一个年纪大的男士压低声音:“不就是个小姑娘?这种会她能听懂?”

    他们窃窃私语时,沈鸢刚好抬头扫了一眼。

    她听见了。

    但她没说什么,只是慢慢翻开面前的第一页资料,在笔记本上记了一行字。

    她神色没变,眼神却多了几分冷静。

    贺京辞侧头看她:“没事吧?”

    沈鸢轻声说:“没事,一会儿让他们看看谁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

    贺京辞笑了一下:“好,等你发威。”

    会议正式开始。

    贺京辞先开口了。他语气不急不缓,态度一如既往的平静。

    “我们今天来,是想谈项目的下一步合作。”

    “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准备,现在要和各位确认细节。”

    “包括材料、运输、用工,还有后续的维护。”

    对面几个人点点头,但眼神仍然有些保留。

    其中一个人笑着问:“贺总,这些我们之前谈过几轮了吧,今天有新的想法?”

    贺京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身边的沈鸢。

    “今天我妻子也在,她会负责和各位对接一些外部部分。”

    “她对这方面很熟,我们很多想法,都是她提的。”

    那一刻,沈鸢抬起头,看着对方的负责人,冷静开口。

    她声音清晰,英语标准,语速适中。

    “我看过你们前几次会议的记录,也分析了你们担心的问题。”

    “你们之前说,担心运输成本太高。”

    “但我发现,如果从港口这边绕一下路线,用东边的老货场转运,时间和成本都可以降低。”

    对面的几个人明显愣了一下。

    有一人低声嘀咕:“她讲得比咱们翻译还快。”

    另一个人盯着沈鸢手里的文件,轻声说:“她怎么提前拿到我们路线图的?”

    沈鸢继续讲。

    她打开一张地图,用手指比划:

    “这里,这条旧路,看起来破,但其实货车能通,而且是封闭路线,不会经过市区。”

    “而且我们这边可以安排自己的队伍运输,不需要再花钱请外部车队。”

    “这样你们成本降低,我们时间也更短。”

    刚才那几个对她很轻视的人,忽然坐直了身体,认真听着她的分析。

    一位中年人咳了一声,问:“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沈鸢平静地回答:“来之前我查过本地交通图,又联系了几个运输公司。”

    “我还问了港口那边的负责人,确认这条路是能用的。”

    她说得很自然,好像一切都早已准备好。

    会议室短暂安静了一下。

    随后,对面的几个人终于收起随意,开始翻资料,认真听她说话。

    连刚才说她只是助理的人,也不再说话了。

    贺京辞坐在一旁,看着沈鸢,眼里带着一点骄傲。

    “沈小姐,你提的路线我们之前没听说过。”一位合作方代表皱眉,“这条老货场路真的安全吗?之前有人说那里经常有事故发生。”

    沈鸢看着他,回答得很清楚:“那条路前几年是有问题,但去年已经修过,已经通过安全测试,我也问了港口的负责人,他们现在天天走那条线。”

    “你们说可以自己派运输队,那队伍是你们贺家的吗?如果是临时的,我们担心会不稳。”

    沈鸢顿了顿,刚要开口,贺京辞接了话。

    “运输这块,是我们贺家在国内做了十几年的板块,我们有自己管理的物流公司。”

    他说话时,语气不急不缓,声音低沉又好听。

    沈鸢侧目看着他。

    他说完这句,看向那位代表,继续补充:“物流公司的人昨天已经飞过来了,会先走一轮测试。如果不合格,我们就换,不会拿项目安全开玩笑。”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那建材那边呢?”另一个人问,“你们打算从国内带来多少?”

    “第一批先带必须的基础的材料。”沈鸢回答,“我们算过数据,用海运分两批走,不走急件,时间和价格都刚好合适。”

    她翻了翻手里的资料,把一张明细清单放到对方面前:“这是预计清单,数量和时间都列出来了。你们可以找本地仓库提前接收,我们那边配合安排。”

    “如果这些数据有问题怎么办?”有个人还是不太信,“你们说得太顺了,我们之前合作的公司都没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