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1章 福克斯伯爵的公开秘密

作品:《法兰西1794

    第951章福克斯伯爵的公开秘密

    伦敦白厅的街道,在这阴霾密布的午后,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一辆豪华的四轮马车缓缓前行,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沉闷的声响,与马蹄那有节奏的“哒哒”声交织在一起。街边的建筑巍峨耸立,却仿若沉默的巨人,冷眼旁观着这世间的风云变幻。

    车内,新入阁不久的殖民地大臣福克斯,正与外交大臣格伦维尔相对而坐。车厢内部装饰得颇为精致,柔软的皮革座椅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与弥漫其中的熏香相互交融,本应营造出惬意的氛围,可此刻,却无法驱散两人心头的阴霾。

    福克斯那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挂着他那招牌式的笑容,只是仔细端详,便能发现这笑容之下,隐隐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那笑容如同薄薄的一层纱,试图掩盖内心深处的不安。

    “尊敬的格伦维尔勋爵,我已经听说了法国方面发来的最后通牒,这事儿可闹大了。”福克斯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圆润,带着几分与生俱来的亲和力,那声音仿佛能让人在瞬间放松警惕。但此刻,语气中却多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严肃。

    格伦维尔抬起头,对于福克斯知晓法国外长的最后通牒,他并不感觉惊讶。事实上,在英国复杂的商业与政治交织的版图中,福克斯伯爵的身份极为特殊。英国当下三大航运船队之一的克劳德远洋商会,其背后老板正是这位福克斯伯爵。

    这个克劳德远洋商会,其成立时间不过短短5年,却如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在英国航运界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还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克劳德远洋商会实则是英国最大的走私集团,与海峡对岸的法国人有着干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联。

    回溯过往,这五年多以来,克劳德远洋商会之所以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原来,加入该商会的英国商船,竟得到了法国方面的安全保障。凭借这一保障,这些商船得以如入无人之境,安全航行于法西两国控制下的直布罗陀海峡,以及丹麦扼守的厄勒海峡,进而顺利进入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开展商业贸易。

    尤其是在1796到1798年期间,英法两国局势剑拔弩张,全面交战的战火熊熊燃烧。

    彼时,海上航线沦为残酷的战场,每一艘商船都在惊涛骇浪与战争阴霾中艰难求生。即便是克劳德远洋商会旗下的商船,也未能幸免地卷入这场风暴之中。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战事平息之后,法国人却展现出一种与战争时期截然不同的“绅士”姿态。他们会在第一时间着手归还克劳德远洋商会旗下商船的大部分货物。

    那些被归还的货物,有的虽然经历了一番折腾,略有损耗,但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样。倘若遇到货物有所损毁或丢失的情况,法国人便会以部分现金予以赔偿。他们会与商船负责人进行看似公平的谈判,根据货物的价值和受损程度,确定赔偿金额。

    反观其他船队的英国货主,其遭遇可谓天差地别。

    这些英国商船被法国舰队扣留后,索赔之路宛如陷入了无尽的泥沼。法国人对他们的诉求百般拖延,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

    有些货主为了追讨赔偿,四处奔走,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终却一无所获。甚至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不少货主因资金周转困难,生意难以为继,最终无奈破产,可他们的索赔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毫无疑问,这般奇特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法国人的“慷慨”并非毫无缘由,克劳德远洋商会的幕后大老板的福克斯伯爵,与法国当权者之间,存在着干丝万缕的利益关联。法国通过给予商会特殊待遇,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诸多好处,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的商业格局,为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博弈增添筹码。

    基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克劳德远洋商会在运营成本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其航行保险费,比起英国的其他船队要少得多。

    保险公司深知商会与法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商船遭遇扣押后有较高概率获得货物归还或赔偿,风险相对较低,因此愿意降低保险费率。

    这一因素直接导致克劳德远洋商会的货运成本比起同行低15%左右。让克劳德远洋商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承接货物运输业务,吸引了大量的货主。

    一时间,其他船队的业务量大幅下滑,而克劳德远洋商会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赚得盆满钵满。

    福克斯伯爵,这位隐匿于克劳德远洋商会幕后的关键人物,收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额财富。

    回溯至1794年,彼时的福克斯伯爵深陷债务泥沼,财政状况岌岌可危,负债多达7万英镑,府邸的奢华装饰在黯淡的经济阴影下,都显得有些摇摇欲坠。家族的晚宴不再高朋满座,债权人的催债信件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福克斯伯爵在那段艰难时日里,眉头始终紧锁,焦虑如同阴霾笼罩着他。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从1795年开始,短短的数年间,福克斯伯爵的个人资产状况实现了惊人逆转。

    据业内最资深的商业分析师们极为保守的不完全统计,到了如今,他的资产已从曾经的负债7万英镑,一跃成为手握30万英镑正资产的大富豪。

    曾经那座略显破败的家族府邸,如今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翻新后的建筑气势恢宏,庭院中珍稀的花卉与精美的雕塑相得益彰。府邸内举办的社交宴会,也再度成为伦敦上流社会瞩目的焦点,权贵们纷纷趋之若鹜。

    他的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而且正以每年8到10万英镑的惊人速度急剧膨胀。

    这些财富不仅让他在英国商界声名鹊起,成为众多商人羡慕和追随的对象,更在政界为他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凭借雄厚的财力,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结交权贵,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之地唐宁街十号,即便如小皮特这般极具影响力与铁腕手段的人物坐镇期间,面对福克斯伯爵那错综复杂的所谓商业行为,也深感棘手,难以从法律层面实施有效的阻止。

    从货物品类来看,福克斯与克劳德远洋商会运送到英国本土的货物,有着极为精妙的考量。

    他们从不涉足武器军火等敏感领域,相反,运来的皆是本国急需的、关乎民生的大众物资。粮食、药品、棉花、生铁、橡胶、绳索等原材料与工业制品。

    而从英国的历史发展根源来看,大英帝国能够安身立命、逐步崛起,走私与海盗行径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即便时光流转至当下,英国的商业基因中,依旧留存着那股冒险与逐利的因子。

    小皮特深知这一点,他屡次在议会上,言辞激烈地指控克劳德远洋商会在“肆意资敌”。

    然而,每次当动议案进行投票时,那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议会中的议员们,各自心怀鬼胎。

    有些议员,背后收受了福克斯伯爵或是相关利益集团的贿赂,在投票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对;

    有些议员,则因自身产业与商会的业务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担心议案通过会损害自身利益,故而也投下反对票;

    还有些议员,被福克斯伯爵巧舌如簧的辩解或是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所迷惑,在摇摆不定中最终选择了放弃支持小皮特的议案。

    如此一来,每次动议案都未能达到足额的票数,小皮特的努力一次次付诸东流,福克斯伯爵的商业帝国依旧在英国的经济版图上肆意扩张。

    等到小皮特不得不选择病休,而波特兰公爵临危受命,接过代理首相重担之际,上述二人都知道,要想在这复杂的政治棋局中走出一步好棋,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平衡势力至关重要。

    福克斯伯爵,在英国商界可谓声名远扬。其一手打造的克劳德远洋商会,虽有着走私等诸多争议行为,却在英国的经济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控着大量的财富与资源,背后更关联着众多的利益集团。

    波特兰公爵心中明白,与其让这样一股强大的势力游离于政府管控之外,倒不如将其纳入麾下,为己所用。

    于是,波特兰公爵借助格伦威尔勋爵之手,向福克斯伯爵表明了邀请其入阁的意图,并提出给予殖民地大臣一职。这一职位虽并非内阁核心要职,但也有着一定的权力与资源。

    波特兰公爵委婉地表示,希望福克斯伯爵在继续经营商会的同时,不要给新成立的“贤能内阁”增添麻烦,共同为英国的稳定与发展出力。福克斯伯爵在短暂的思索后,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

    自那之后,福克斯伯爵正式成为殖民地大臣。在这段时间里,他确实很遵守官场规矩。

    每日清晨,大腹便便的伯爵大臣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很少主动插手内阁的其他事务,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自己负责的殖民地事务中。

    在很多人的眼中,原本躁动不安的福克斯伯爵,俨然成为了一位勤劳的农夫,喜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耐心耕耘。

    但在格伦维尔看来,福克斯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有利的机会罢了。

    如今,机会就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