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外 姜梨花身世(3)

作品:《高调断亲,你家祖宗老娘不认!

    可惜不管今天殿中这些人到底如何打算,恐怕都无法得愿了。

    伍成在听完旨后,突然俯首跪地,高声道:“陛下,臣斗胆,想以军功换您一道旨意。”

    闻言,大殿中陡然一静。

    随后便有早看不惯伍成这些人的官员拍案怒喝,“大胆!伍成,你竟……”

    不过人话没说完,就被北朝帝摆手制止。

    北朝帝稍微舒展开眉心,目光垂落,看着地上跪着的伍成,眸光锐利,眼底暗含波涌。

    北朝帝对伍成观感是真的不错。

    不少人也没猜错,他的确有心想把伍成留给下一任皇帝当新的定国神针。

    因此在伍成神箭将军之名传开,同样被神化时他并没有制止。

    可这一切都建立在,这个人确实用。

    至少不能是个急功近利,冒失的蠢人。

    他觉得,能得武定大将军如此推崇看重,能得蕙王几番夸赞,连赵廷臣几人都对他赞许钦佩。

    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是个蠢货。

    而且他看向武定大将军时,发现对方似乎早有预料,并无惊诧。

    他再看与伍成关系夫妻的姜梨花,发现对方也一脸淡定。

    倒是身边两个孩子似乎吓到了,正一脸担忧的看着地上的伍成。

    皇后这时倒是先开口,缓和一下气氛。

    “陛下,倒不如先听听伍将军如何说?”

    淑贵妃嘴唇一扯,似乎习惯性的想跟皇后唱反调。

    只是嘴还没张就被身旁的嬷嬷碰了一下,这才想起什么,忙朝下方儿子看去,却正好看到姜梨花,不由神色复杂。

    淑贵妃也算倒霉。

    当初被褚家当做令牌,无故与姜梨花有了龉龌,后来还被沾上刺杀姜梨花的名头,被陛下盯上。

    虽然后面解决了,但总觉心有不甘。

    偏偏姜梨花这个女人也真好像有什么神异在身。

    无论多少势力刺杀她都没法成功,这些年地位和影响力还越来越高。

    得知她要来时,她便被儿子多次叮嘱,要尽量寻到机会与之交好,若不行,也万不能交恶。

    此时也只能压下心中郁闷,垂眸不说话。

    有了皇后递的台阶,北朝帝便颔首应道:“行,伍成,你便说说,想与朕换何旨意。”

    伍成直起腰身,转头朝姜梨花看去。

    盯着他的群臣便也都跟着看去。

    然后就看到姜梨花朝他露出一个清浅,却似乎带着那么几分情愫的笑容,顿时一个个心里都是一咯噔。

    不等他们理清心中那瞬间的猜测,便听伍成道。

    “臣想以军功,求陛下一道赐婚圣旨。”

    北朝帝同样也没错过伍成和姜梨花的互动,顿时心中就有谱了,眉心也彻底松开。

    姜梨花和伍成那点事,别人不知道,北朝帝哪会不知道。

    毕竟姜梨花身边放着他那么多眼睛,每日发生什么基本都会出现在御案上。

    更别说姜梨花还没下决定时,有多嘴的人就先给他们俩关系定性了。

    所以得知伍成求赐婚,北朝帝意外,又似乎不是很意外。

    意外的是他竟然拿军功来换。

    毕竟两人关系不是说已经板上钉钉。

    听说战争结束后,伍成当天就快马赶回潼阳县找姜梨花,由此可见双方感情。

    两人背后也没什么恩怨或者家庭纠葛,什么成亲,要不要成亲不都是各自一句话。

    哪里还需要浪费军功来换。

    北朝帝淡定了,其余人却不淡定了。

    瞬间整个大殿都是一片嗡嗡声。

    当然,也不是大家都不知情,还是有部分知情的,此时也很是淡定。

    只是忍不住感慨,这两人若结合了,恐怕京城势力真的要洗牌。

    倒是皇后面色微变了下,忍不住看向姜梨花,眉心紧皱。

    可这时候她也不能说什么。

    北朝帝哈哈一笑,“原来如此,若是能成一段良缘自是好事,但赐婚也需双方意愿,北昌侯,不知你如何想?”

    他的话带着几分打趣。

    姜梨花拍拍两个同样被惊住的孩子的肩膀,大大方方绕过桌子,跪到伍成身边,拱手行礼,“微臣愿意。”

    战后两人见面时,伍成就同她说过这件事。

    当时姜梨花的想法和北朝帝也一样。

    反正两人都有意,不就结个婚而已,何必用辛苦拼来的军功换。

    可伍成认为这是他能给的最大诚意,用军功换,也想表明他可以把一切都给她,包括自己的命和一切殊荣。

    姜梨花闻言,便不再劝说,也答应了。

    北朝帝一脸果然如此,闻言笑得更开怀了。

    “哈哈,那看来今日这桩良缘,朕是非成不可了。”

    武定大将军几位立刻起身,“陛下英明。”

    “伍将军神勇无双,北昌侯巾帼不让须眉,两人着实天定良配。”

    蕙王也乐呵呵笑道。

    回过神来的许多朝臣不由纷纷朝他看去,想看他是不是在说违心话。

    毕竟和姜梨花的绯闻,除陛下外,蕙王可排第二位。

    想到这里,众人又忍不住看向陛下。

    不是说陛下也有意把人纳入宫中?

    可现在看两人神色,似乎半点没有不愉,好像还早就知道这对的关系?

    他们再看,发现上首那一批大臣勋贵中,好像还有不少神色淡定,似乎也早就知晓。

    这时,倒没想到淑贵妃也主动开口帮忙说话。

    要说伍成求娶姜梨花,最高兴的无异于担心了好几年的宫妃们。

    甚至淑贵妃也没少犯嘀咕,生怕姜梨花哪天真成了她的姐妹,那真就好笑了。

    如果她嫁给伍成,那就再没入宫可能,自然松口气。

    在一阵阵好话中,北朝帝顺势便应了伍成之请,当众给两人赐婚。

    不过北朝帝并没有收回对伍成的封赏。

    赐婚便当是成人之美。

    不止伍成没有被收回封赏,接下来也轮到对姜梨花的封赏。

    而对姜梨花的封赏,无疑又是投掷下来的一声炸雷。

    把还惊与两人关系的人炸得一阵眩晕。

    三年的时间,姜梨花不止填满了北朝国的所有粮仓,挽救千万万的百姓。

    她还改良兵器,为战事添一份助力,也让北朝国军事力量更上一层。

    除此外,还大力发展经济。

    她的经济策略,不止在潼阳县有效,在其他地方同样有效。

    这些还只是其三。

    这次甚至详细的罗列了她所做的一桩桩壮举,每一项都足够让她再往前一大步。

    只是她前面升得太快,跨步也大,所以这次只能升两级。

    但就这两级也足够叫不少人吐血了。

    姜梨花的爵位从北昌侯变成北昌国公,再赐定州为封地,儿子袭爵受封北昌世子,女儿受封福荣郡主。

    除此外,北朝帝正式宣布新建一个部门,名为工农司,与六部齐平。

    姜梨花为工农司正监,从一品,监管北朝国工、农两项。

    不过这个工与工部的不同。

    工部的工以后就负责主工匠将作,比如修水利,扩运河之类。

    工农的工则是以工人、工厂为主,还是在民生这一块。

    这个理念是姜梨花呈交过的一份计划中提及。

    只是北朝帝一直没消息,她就当对方不赞同。

    到没想到对方会在这个时候抛下这么个雷。

    这事自然也有一些朝臣知道,但还有更多不知道的。

    这会都傻了。

    有人忍不住想站出来谏言,却被身边的人眼疾手快拦住。

    没见上头那些大佬都没发话反对么。

    显然就早定下的事。

    大佬们都没意见,他们这些小鱼虾有意见也没用,说了也只会平白得罪那位。

    姜梨花惊诧之后,很快便收起表情,忻然领旨谢恩。

    等所有功者都论功行赏后,便轮到使臣们递交国书了。

    北朝帝看着使臣们不甘不愿递上来的国书,心情甚好的多撸了几遍胡子,看着姜梨花更加满意了。

    他清楚,这次三国会这么快低头,不仅仅是因为打不过,也因为姜梨花弄出的那些高产作物和其他价值高的作物。

    所以说此次战役中,姜梨花居功至伟,军中绝对没人会反对。

    四国议和,这次北朝帝也没客气。

    虽没让金国和周国臣服上贡,却也狠狠砍上他们的大动脉,不止把以往送出去的土地要回来,还多要回不少钱粮矿。

    羌部不止需要赔偿各种损失,隔大片草原,每年还要上贡牛羊。

    不止砍上大动脉了,都快截肢。

    可有金国和周国压着,羌部也只能不甘不愿的答应。

    议和谈完,除了使臣们,满堂皆喜。

    大家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这次姜梨花也没被掠过,被敬了几轮酒。

    伍成就不用说了,几乎被人群埋了。

    宴会结束后,姜梨花直接把人带到她的北昌侯府上。

    很快,关于两人的关系,也渐渐传开。

    宫里,皇后扶着北朝帝回寝殿。

    北朝帝年事已高,不能多喝酒。

    所以今晚没怎么喝,此时也只是微醺而已。

    皇后伺候他更衣完,在床上躺下。

    北朝帝松了口气,摆摆手,“皇后你也回去歇息吧。”

    皇后这次却没有立刻走,而是迟疑着,欲言又止。

    北朝帝察觉到,疑惑看她。

    “怎么了?”

    皇后拧眉,犹豫了下,还是问,“陛下,您不觉得姜梨花,长相很像一个人么?”

    北朝帝一愣,不由坐起身,“像谁?”

    北朝帝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有点耳熟。

    好像当初崔公公也说过,不过那会他也说不出像谁,只说好像有点眼熟。

    只是没想起来,这件事便也没继续深究。

    现在皇后说起,北朝帝不免来了兴趣。

    皇后抿唇,“安平王妃。”

    北朝帝愣住,随后眉头拧起,想到什么,眼眸骤然一沉,面露惊讶。

    “你的意思?”

    “陛下可还记得,二十多年,安平王妃曾错失的那个孩子?算算年纪,似乎如今也应该与姜梨花差不多了。”

    安平王妃,陆之念,先长公主之女,也算是北朝帝的外甥女。

    只是因她身世复杂,与皇室少有走动。

    当年先皇是在其长姐,也就是长公主的扶持下才成功登上皇位。

    或许为了感恩,也或许姐弟关系真的好,亦或许有什么把柄在长公主手中。

    先皇对长公主极为纵容,包括她在府中圈养诸多面首,四处搜罗英俊男子。

    直到有一天长公主怀孕了。

    那天她遣散了府中所有男子,并开始醉心养孩子。

    没人知道这孩子生父是谁,反正只要是长公主的孩子,以后自然荣宠无双。

    谁也没想到,正因为孩子生父,给孩子日后埋下祸端。

    陆之念十五岁及笄当天,被赐婚给安平王世子,同年成亲。

    成亲当晚,因一妾室出事,安平王世子半夜离屋去处理。

    回来却没在床上看到睡熟的妻子。

    直到主院发生骚乱。

    世子以为有刺客,跑过去却见父亲衣衫凌乱站在屋外大发雷霆。

    而不久前才与他洞房过的新婚妻子却裹着被子,失魂落魄的缩在他父亲床上。

    此事当时安平王虽然杀了不少人封口,但还是被有心人爆出。

    长公主一怒之下彻查到底,才知是陆国公夫人命人所至,目的就是为了报复长公主。

    原来陆之念就是陆国公的女儿。

    长公主年少时就钦慕陆国公,只是因为朝廷权势平衡关系,她不可能嫁入国公府,陆国公也不可能当她的驸马。

    等她拥有权势,陆国公老就妻儿相伴。

    陆之念的出现,还是长公主以陆国公妻子名义骗他出来,下药所得。

    甚至在后来寻上陆国公夫人炫耀。

    彼时陆国公夫人也怀胎七月,一怒之下早产。

    最后产下一名死婴,自己也不能再生育。

    基于长公主的身份,以及当时先皇对她的纵容,这件事一直被夫妻俩深藏。

    可没有想到陆国公夫人一直怀恨在心,并且等了十多年,就为在这一遭毁了陆之念。

    虽然最后陆国公夫人被长公主弄死,可陆之念的婚姻也毁了。

    不久后陆之念怀孕了,十月后生下一名女婴。

    当初房内,一个昏睡,一个醉酒,到底有没有做什么双方都不知道。

    所以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也不清楚。

    整个王府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现,气氛日渐紧绷压抑。

    最后孩子被长公主以帮忙照料的名义抱走暂时抚养。

    没多久却传出孩子丢了。

    后来又说死了。

    陆之念发疯了一段时间,这件事就渐渐‘平息’下来,没人再提过孩子的事,这件事几乎成了禁忌。

    但至此陆之念与长公主也似乎彻底决裂,连她去世都没去看一眼。

    北朝帝蹙眉道:“可那个孩子不是确定已经死了?”

    皇后便也是因此才游移不定。

    “确实如此,但兴许当年其中还另有隐情呢?陛下不如叫人查查?”

    皇后与陆之念年少时是好友,这些年虽少见,但两人也常有书信往来。

    虽然对方从未提及过孩子的事。

    但她想着,如果对方知道孩子还在的话,应该会很高兴。

    哪知北朝帝却只是摆手,“天下没有这么多巧合,那个孩子已经死了,姜梨花只是姜梨花,明白吗?”

    皇后一愣,而后嘴唇不由抿得更紧。

    她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不管姜梨花是不是安平王妃的孩子,这件事到此为止。

    他不希望姜梨花和安平王妃扯上关系,那毕竟是一段不光彩的往事,以后或许可以利用,但现在对姜梨花没有多大益处。

    北朝帝现在还需要姜梨花的光环安稳民众,她的形象和名声不能有损。

    最重要的是,如果姜梨花真的是安平王妃那个孩子,那便牵扯太深了。

    因为不管她是前安平王的孩子,还是现安平王的孩子,都是皇室血脉。

    而且与陆国公府终究也有几分血缘关系。

    姜梨花只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乡野女子,北朝帝刻意把她捧得高高,再捧出一个世家勋贵来与老勋贵制衡。

    可如果她与老勋贵甚至皇族纠缠到一起,那就违背他的初衷。

    所以对北朝帝来说,无论这件事真相如何,至少目前必须不存在。

    “听到没有?”

    皇后一颤,深吸了口气,屈膝行礼,“臣妾明白,此事绝对不会再有第三人知道。”

    “嗯。”北朝帝点点头,重新躺下,摆摆手让她离开。

    皇后只能垂眸,悄无声息离开。

    走到宫外,看着月色,只剩满腔遗憾。

    不过转念想到今日风光无限的姜梨花,她站了会,又释然一叹。

    她想着,如果阿念知道的话,或许也会选择不认吧。

    更别说一切只是猜想而已。

    世上并非没有人有相似的例子,或许真的只是巧合呢。

    皇后默默说服自己,一步一步走下玉阶。

    姜梨花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此时正让宫里主事的两位辗转反侧。

    即便知道,她也无所谓。

    她本来就不是这个时空的姜梨花。

    再说原身从婴儿时期就离开亲生父母,既然一开始就没有,后面有没有也无所谓。

    这会她正忙着给伍成喂醒酒茶。

    或许因为赐婚的事,伍成今日宴上几乎被集火。

    即便他酒量好,后面也醉得不醒人事。

    给喂下解酒茶,把人放下,盖好被子。

    她看了眼旁边一直杵着当柱子的两个孩子,使了个眼色,便起身走出内室。

    两孩子面面相觑,垂着头跟出去。

    “门关上。”

    姜梨花在桌边坐下,倒了杯水润润喉。

    两孩子乖乖拉上内室房门。

    “过来坐吧。”

    两孩子乖乖坐下。

    喝完水,她放下杯子,直接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两孩子又忍不住对视一眼。

    沉默几秒后,乐乐忍不住问,“娘,您是要跟伍叔叔成亲吗?”

    姜梨花点头,“嗯呢,你们不是知道我与伍叔叔的关系?”

    两孩子下意识点头,又僵了下。

    他们当然知道,而且知道的比别人还要多。

    同样也想过娘会和伍叔叔成亲,也做好准备。

    只是当事情发生时,俩孩子难免还是麻了爪。

    姜梨花自然知道两孩子大概什么心思。

    他们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后来又与母亲相依为命。

    可以后生活中就要多一个人,甚至多个人,两人自然更加没有安全感。

    “怎么,你们不希望娘跟伍叔叔成亲么?”

    两人又下意识摇头。

    康康忍不住道:“伍叔叔很好,对娘也很好。”

    姜梨花点头,“那为什么不开心呢?”

    乐乐抿了抿唇,略迟疑后,还是问。

    “娘,那,那你和伍叔叔以后,是不是会有其他孩子?”

    康康也一脸紧张。

    姜梨花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两孩子这些年一直跟着她在潼阳县,很多时间都在村中生活。

    她和伍成的关系基本村里大多数人都知道。

    想来应该听过不少村人的闲言碎语。

    她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而是道:“这个问题娘回答不了,一切顺其自然,不过有一点娘希望你们清楚,那就是无论娘以后会不会有其他孩子,你们都是娘的孩子,都一样,明白吗?”

    两人眨眨眼,拧起的眉心不知不觉松开。

    姜梨花便知道他们听懂了。

    她笑着起身,走到两孩子身边,弯腰搂住,在两人脸颊上各亲了下。

    “娘永远是你们的娘,你们永远也是我的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娘心中,你们都一样重要,不会有任何偏颇。”

    两孩子顿时红了脸,也不知道是因她的话还是举动。

    特别是康康 ,捂着红彤彤的脸,“娘,我,我长大了,男女授受不亲。”

    姜梨花轻笑,抬手揉乱他的发髻。

    “是是是,我家康康现在都是童生老爷了,的确不是小孩,不能乱亲哈哈哈哈。”

    康康和乐乐前年就被送到府城读书。

    去年开科,康康被夫子举荐去考试。

    原本夫子只是让他去熟悉一下考试过程,顺便练练手。

    谁知道他一次就种,还考进前三名,成为近十年来年纪最小的童生老爷。

    当时可是轰动整个临安府。

    以前人们说起两个孩子,都会在前面冠一个,北昌侯的孩子,姜梨花的儿子女儿。

    康康以十一岁之龄考中童生后,就变成不愧是姜梨花的儿子,神仙之子,必然也是文曲星下凡。

    甚至连夫子都不知道是否受各种夸赞影响,还建议他继续往上考。

    不过康康自己倒是挺清醒,拒绝夫子建议,表示自己还需沉淀。

    结果却又被人嘲笑胆子太小,太怂,丢了她娘的脸。

    康康生怕娘误会,还特意回来跟她解释,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两孩子向来懂事,姜梨花对他们除了必要时引导外,基本都是放任,由着他们自己做决定。

    这次自然也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康康才彻底放心。

    不过姜梨花也没少拿童生老爷这个名头来打趣他。

    主要也是不希望孩子过早老成。

    虽然这个时代孩子十五岁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但在姜梨花看来,十五岁还是个孩子。

    果然,康康被她这么一逗,脸更红,无奈道:“娘~”

    乐乐也忍不住咧嘴嘿嘿笑起来,跟着打趣。

    “那可不,再过两年都能娶媳妇儿了,娘你不知道,在府城时,好多人都……”

    话没说完,就被康康捂住嘴巴。

    他恼道:“姐,你怎么也乱说,还说我呢,你不也是,看那么多男的找你玩。”

    乐乐挑眉,“不都被你赶跑了。”

    康康哼道:“那还是我的错了?”

    乐乐笑嘻嘻,“那倒没有,以后再接再厉哈。”

    康康傲娇扬脸。

    姜梨花看姐弟俩闹,之前的低落和不安早就消失无踪了,不由也笑弯了眼。

    外面和乐融融,时不时传出娘三的笑声。

    屋中,伍成身子微侧,唇角弯起,也带着笑意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