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222 章 番外二
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老四顺利结婚,算是让郭美凤放下了一桩心事。
而且老四这回的效率委实让人刮目相看,婚后不到四个月,就传出了两人即将升级当父母的喜讯。
可谓是双喜临门了。
全家人都欢欢喜喜地期盼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郭美凤甚至还跟妹妹感慨,她现在这日子真是没有丁点儿不顺心。
然而,这话刚说了不到一个礼拜,自家老大那边就传来一个让人悬心的消息
他们家在太平里胡同的那两间屋子要拆迁了
这些年不知有多少老北京靠着拆迁发了家,很多人都盼着拆迁呢。
若是放在前几年,郭美凤也是乐意拆的。
可是如今的郭美凤对拆迁真是一点也不期盼。
她只觉得,这次拆迁会把老狄家原有的平静生活搅乱
自打听到了要拆迁的消息,她这颗心就没放下来过。
与郭美凤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大哥两口子。
离开这间陈旧、拥挤、没有洗手间的老房子,搬进宽敞明亮、双水双气的楼房,是他们这个小家一直期盼的。
尤其是林桐,自打跟狄思国复婚,她就期盼着能搬进干净的楼房居住,好好打扮一下他们的小家庭。
可是,太平里胡同的拆迁,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02年,才得到确切的拆迁通知。
这个消息,对胡同里的其他人家算是好消息,可是换到他们家,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当初老狄家分家的时候有协议,老狄留下的两间屋子,由最大的兄弟四个平分。
也就是说,狄思国只拥有这间房子的四分之一。
前几年市里各单位大搞公房私有化,很多职工都把自己居住的公房买断了。
当时这笔买断费是郭美凤出的,两间房花了两万多块钱。
其实,这两万块钱,他们两口子也能拿得出来。
问题就麻烦在房子要由兄弟四人平分。
她们可以用两万块钱买断房子,但显然不可能给另三个兄弟每人五千块钱,彻底拿下这套房子的产权。
当时他们区里的商品房价格已经快三千了,他们要是用五千块打发了兄弟,那以后就没法处了。
所以,以防之后在财务上纠纷不断,这笔买断费是由郭美凤出的。
那年要拆迁的风声传得特别大,原以为买断以后,很快就能迎来拆迁通知,可是他们等了好几年,愣是将商品房的价格从两千多块,等到了五千块,才有了确切的拆迁消息。
拆迁补偿方案一贴出来,两口子就去看了。
政府给了两套方案,可以要钱,也可以要房子。
要钱的话,就是用本区商品房的均价房屋建筑面积,再加上本区经济适用房的均价房屋补偿面积。
他们这两间房的面积不大,但是加上院子里的小厨房和旁边的一个储藏室,总
共有40平米。
房屋补偿面积,是在原有的面积上乘以07。
所以,除了原有的40米,他们能得到28平米的补偿面积。
区里的商品房均价在5000块左右,经济适用房均价是3000块左右。
如果直接拿补偿款走人,老狄家可以得到28万多。
与当初的两万块买断费相比,可以说是大赚特赚了。
可是28万,给四兄弟平分以后,每人只能拿到7万块钱。
想用7万块在北京市内买房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住房全部商品化,再没有两万块买断公房的好事了。
林桐跟男人商量“要不咱们要房子吧,然后把差价补贴给老二他们。”
“咱俩现在不可能一下子拿出21万。”狄思国说,“要是不能一次性给齐,万一过两年房价又涨了,这钱要怎么算”
林桐后悔道“早知道当初就在老三买房的时候,先给他五千块钱了。”
“现在说这些没意义,咱们还是看眼前吧。”
夫妻俩把家里所有的存折都翻了出来。
林桐跟二舅妈合伙投资了苗圃,这几年赚了20多万。
去年苗圃扩大规模,她又追投了12万。
平时家里开销的大头都由狄思国的工资和外快支应,但她赚了钱以后,总想给家里改善生活条件,往这两间小屋子里添了不少大件。
所以,他俩手头只有8万存款。
“要不咱跟二舅妈商量一下,从苗圃拿13万出来”大哥提议。
“钱投进去就买材料建温室了,二舅还从银行贷了款,钱全都压在花圃里怎么拿钱”
大哥想了想说“这两间房子不是咱们一家的,要商量还得全家人一起商量,看看其他人是什么打算。”
以前是兄弟几个自己决定就行了,现在所有兄弟都成了家有了娃,肯定还要跟媳妇商量的。
大哥很快就联系了郭美凤,想要组织一次家庭会议,聊聊这两间房子的问题。
郭美凤心说,该来的总要来。
叹着气给其他几个儿子打了电话,让他们周末带着媳妇来北海公园,大家一起说道说道关于老房子的事。
然而,到了约定好的这天,五个儿媳妇中,只有老大媳妇来了。
老房子跟狄思科没关系,于童自然不会掺和,大清早就带着女儿去中央音乐学院拜师了。
钟晓莎不差那几万块的拆迁款,将事情完全放手给了老二,让他自己拿主意。
苏晓原本想来的,但是听说卢娟因为孕期反应大,不会出席会议后,她也打消了参会的念头。夫妻俩关起门来,商量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底线。
四个有分房资格的兄弟里,老二最有钱,要是按照他以往的做派,八成会直接说,房子他就不分了,让其他兄弟分吧。
但他这次并没有先放炮。
一方面是因为这房子是他亲爹留下的
,作为亲儿子,他有分房子的权利。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大嫂还跟二舅妈合伙做了生意,听说收益还挺可观的。
既然如此,他就没必要发扬风格了。
说实话,他这些年一路走过来,欠老五的比较多,老五给他出过不少赚钱的点子,他也拉着老五的虎皮扯过大旗。
但是,他还真不欠大哥什么。
他俩的年纪只差三岁,当年大哥接班捧了铁饭碗,他却成了无业游民在胡同里瞎混。
他吃的喝的都是自己想办法倒腾的,没怎么用过大哥的工资。
大哥那些工资基本花在了三个弟妹和彬彬身上。
所以,如果大哥说,他现在有困难,暂时拿不出这笔钱,以后再慢慢还给他。
这算是大哥大嫂的一个表态。
他看在兄弟情分上可以不要这笔钱。
但在大哥什么都没说的情况下,他不会主动发扬风格,放弃老爸留下的东西。
与二哥情况差不多的是三哥,他小小年纪就去了体校,早就不用花家里的钱了。这些年不但没占过大哥大嫂的便宜,还花时间精力帮他们培养了彬彬。
三哥实在想不出自己不要这笔钱的理由。
而且他家的条件并不比大哥家好多少,他们两口子都是拿死工资的,暴富只能靠房子。而大嫂现在是生意人,赚得比他们多。
大哥在经济方面比他有实力。
至于他结婚时的那套房子,那是二哥和老五给他凑钱买的,跟大哥大嫂没关系。
前几年房子拆迁的时候,他也用拆迁款把当年的欠款还给二哥和老五了。
所以,他打算拿钱,那是他应得的。
见这几兄弟都闷不吭声,没人想先表态,郭美凤就率先说“老大,现在那房子是你们两口子住着,房子拆了以后,总得让你们有个落脚的地方,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大哥说“区政府给了两个方案,拿钱的话,可以到手28万。先把买断房子的两万给您,我们四兄弟每人分六万五。”
“还有一种方案是要房子,区里可以直接给一套56米的商品房,如果选朝阳区那边的房子,面积会更大一点,能多一个房间。”大哥实话实说,“我确实想要个大点的房子,以后彬彬和佳佳回家也能有个房间。”
郭美凤问“如果要了房子,你手头能拿出多少钱来,给你这三个兄弟”
“我俩现在的全部存款就是八万五千块钱。”大哥把家里的存折都摆了出来。
老三在心里直叹气,他就知道,拆迁的钱不是能轻易到手的。
他们拿了钱,大哥就没房子住。
可是,大哥有了房子,损失的就是其他兄弟的利益。
郭美凤的目光在几人的脸上扫过,先问“老二,老三,老四,你们三个现在有没有急需用钱的”
那倒是没有。
大家都有房子住。
三哥想买辆代步车接送孩子,但也不算是特别着急的事。
“既然你们都没有急需用钱的事,”郭美凤严肃地问,这笔钱要如何分,由我说了算,你们乐不乐意”
二哥先表态,“行啊,您说怎么分吧,我听您的。”
随后老三老四也点了头。
“那行,咱家的老房子要如何处置,就由我说了算。”郭美凤在心里松了口气,先看向老大两口子说,“就按照你俩之前想的,咱家不要钱,只要补偿的房子,但你们三个弟弟该得的钱,不能少,每人六万五,没问题吧”
老大两口子连忙说没问题。
“你俩手头有八万五千块钱,那就先把老三应得的六万五给他,”郭美凤强调道,“老三这些年,对你们这对大哥大嫂很够意思了,不说别的,彬彬能在那年抗洪的时候,留下一条小命来,有一半的功劳得归功于他三叔对他的训练。这一点,你们认吧”
林桐忙接话说“妈,我们都感激老三呢。”
郭美凤嗯了一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感激的话不用多说,这次房子拆迁,你们先把老三的钱还上就行。”
三哥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轻易得到拆迁补偿款,愣在那里半晌都没回神。
老三的事,就算解决了。
郭美凤又看向老四说“当年你高考复读,一连读了五六年,不但一分钱不赚,还要天天花钱,我那点工资不够咱们一大家子花,那几年都是靠你三个哥哥支应的。而且主要是你大哥的工资。这件事,你认不认”
四哥颔首“我都记着呢。”
“那行,你现在没有急需用钱的地方,房子也早早就买好了。当年你要复读,你大哥一直支持你读书。现在轮到你大哥遇上困难了,你帮帮你大哥行不行”
四哥被她说得满脸通红,搓搓手说“有什么不行的,肯定行啊我本来也没想要这笔拆迁款,钱由大哥拿着吧,就当是报答大哥当年对我的支持了。”
“你报答了老大,那老二老三的情,你要怎么还”郭美凤正色说,“供你读书,那是能改变你整个人生轨迹的恩情,这份恩情,能用六万多块钱还清吗”
四哥慌忙解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郭美凤摆摆手说“我知道你不是那个意思,但当年供你读书的恩情,你三个哥哥没提过,你也不用整天挂在心上。兄弟遇上事的时候,你想想他们当年是怎么对你的,你依葫芦画瓢,也帮帮你兄弟就行。”
老五考上大学以后,几乎彻底改变了老狄家的命运。
但也因为有老五在前面支撑着,老四读书工作的时间都比较晚,家里人基本没沾到他什么光。
老四读大学、参加工作,改变的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命运。
对其他兄弟并没什么助益。
大家嘴上不说,但不代表大家心里不想。
所以,郭美凤今天就大大方方地提出来,也让老四借着这个机会,给
他大哥雪中送炭一回。
“六万五千块钱,算是老四借给老大的,一码归一码,老大手头有钱以后,把钱还给你弟弟就行了。”
闻言,老大和老四都老老实实地点头,没人说反对的话。
老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
最后到了老二这里,郭美凤在他手背上拍了拍说“俗话说,巧者劳智者忧,你在几个兄弟里算是脑瓜子最活络的,这些年也发达了,我知道你不差这六万五,但该你得的,不能亏了你。”
“但你大哥现在确实拿不出这笔钱,你就当孝顺我,让我少操点心吧。这钱先借你大哥用几年,时间不会太久,最多四年就让老大两口子把你跟老四的钱全还上”
郭美凤早就问过二弟妹了,他们那花圃的生意还不错,四年时间还清13万欠款应该没什么问题。
二哥乐呵呵地说“我难得能孝顺您一回,那肯定没问题啊。”
郭美凤一拍大腿,“行了,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老大先给老三65000,老二和老四的13万不计利息,你们在四年内尽快还清。”
四哥起身说“那我去炒几个下酒菜吧,咱们在老五这里喝点。”
“嗯,你们都去帮帮忙,”郭美凤将几个儿子都赶去厨房,最后留下老大两口子说,“外面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但这次换房花出去的大头,都是小林通过苗圃赚的,之后还钱也要指望苗圃。我听说现在房本儿可以写俩人的名字了,要是房子下来了,你们去问问能不能写俩人的名字。要是不行,就写小林的名儿。谁花的钱多,就写谁的。”
看老大两口子的状态,应该不至于离第二次婚,那还不如把事情办得敞亮点,直接在房本上写林桐的名字。
毕竟人家确实赚得多,出钱也多。
要是靠老大买房子,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林桐完全没想到婆婆会提这个话题,她甚至都没想过房本儿的事情。
这个提议着实把她感动坏了,心里一激动就掏出一个存折说“妈,还完老三的钱以后,我们手里还剩两万块。先把您那两万还上吧”
郭美凤不带半分犹豫地接过来,顺手就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也行,这回你们就专心还老二和老四的钱吧。”
林桐瞅一眼空空如也的手心“”
郭美凤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困扰她多日的拆迁问题。
而城市另一边的于童和狄思科,也带着孩子从音乐学院的大门走出来了。
“大闺女,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啊”
“我不想转学,”狄嘀嘀有些失落地说,“我还想跟弟弟,还有我的好朋友们一起上学呢。”
“那咱们再考虑考虑。”
狄思科对眼前的局面也有点犯难。
他家狄谨言同学前段时间在全国少儿钢琴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这个比赛是全国性的,比她之前参加的任何一场钢琴比赛都要正规,而
且全国的参赛选手有几千人,都是812岁的琴童。
于童替她报名的时候,只是让她去大赛上试试,感受一下气氛。
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想过让狄嘀嘀走专业音乐的路子,所以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是给孩子增加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当时除了钢琴老师,以及狄嘀嘀自己,所有人都觉得她能进决赛就不错了。
没想到这孩子不但进了决赛,还直接拿了第一名
全家人都为她放的这颗卫星而惊讶
听闻她得了第一名,杜金金还询问过于童,是否要在报纸上给咱闺女宣传一下。
这个比赛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她已经看到第三名的男孩在报纸上发通稿了。
虽然那孩子只得了第三名,但他是前三名得奖选手中年纪最小的。
前途无量、明日之星之类的词全都用上了。
于童当时想也不想就摇头拒绝。
伤仲永的例子太常见了,狄嘀嘀要是不走专业路线,会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此时大肆宣传报道的话,很可能会在多年后,被人当成伤仲永的典型。
然而,也许是在这次高水平的赛场上取得了自信,从来没谈过理想的狄嘀嘀,在参加完比赛之后没多久,突然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钢琴家。
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狄谨言的名字。
于童笑着问“你不想当大明星啦”
“想啊,但我弹钢琴也能当大明星。”
“唱歌或者拍电影不行吗”
于童觉得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太辛苦了。
她是跳舞的,每天排练有多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表姐是拉中提琴的,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仍要坚持每日练习。
作为爱好时,弹钢琴是一种享受,一旦将它当成了工作,会减少很多乐趣。
狄嘀嘀之前去片场客串过,但片场那乱糟糟的环境,与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情景大相径庭。
完全破坏了电影在她心中的美感,所以她从没想过当演员。
“我不喜欢拍电影,倒是挺喜欢唱歌的,”狄嘀嘀说,“但现在更喜欢弹钢琴,我觉得我演奏的时候,好像能飞起来在舞台上飘飘忽忽的”
“嗯,我看你得了第一名以后,确实挺飘的。”
于童口中吐槽女儿,但还是认真考虑起了让她走专业路线的可能性。
“她想弹钢琴,就让她弹呗,咱家要是真的能出一个知名钢琴家,那也挺光荣啊够我吹一辈子了”狄思科得意了一阵,又偷偷跟媳妇嘀咕,“即使半路反悔了也没什么,反正孩子年纪小,理想变来变去的。她想当钢琴家,咱就把她往钢琴家的方向培养,万一哪天她反悔了,再让她选择别的路线也来得及。”
于童觉得二狗子对他闺女的滤镜太厚,他说的话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她自己琢磨了两天后,
又去找女儿的钢琴老师谈了谈,向她确认狄嘀嘀是否有走专业路线的天赋。
闻言,老师笑着说她现在已经是全国812岁孩子中钢琴水平最高的了,您能说她没天赋吗而且我看过谨言的日常作息表,她是很勤奋的孩子,每天的练琴时长接近那些专业音乐学校的学生。
鹿子草的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在天赋和勤奋这方面,她已经具备了走专业路线的条件。”
继续弹下去的话,成年后去音乐学院当一名专业老师完全没问题。
但老师心里跟明镜似的,以这孩子的家庭条件,家长未必甘心让孩子辛苦练习十几年钢琴,最后只去当个音乐老师。
人家必然有更高的野心和追求。
“不过,如果谨言想走更专业的路子,只在我这里上课是不够的。您得给她物色更知名的钢琴家指点她。”
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番话,于童和狄思科才会在今天带孩子来中央音乐学院拜师。
这位张老师是于童拖了大量关系,费了不少功夫才联系上的知名钢琴家。
可是见面以后,张老师给出的建议却是,既然要走专业的路子,那就进入专业的音乐学院进行专业的学习。
她想让狄嘀嘀参加音乐学院附中的考试,正式进入央音附中读书。
这个提议,与狄思科和于童的打算完全相反。
进了音乐学院,文化课减少,狄嘀嘀就得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再想中途反悔可就难了。
“没事,”狄思科在闺女头上拍了拍说,“咱们先想想,想好了再做决定。”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甘蔗不能两头甜,他闺女总得放弃点什么。
狄嘀嘀的梦想就这样被暂时搁置了下来,家长们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更好的决定。
直到郭美云在电话中听到孙女充满苦恼的倾诉,特意放下手头工作,打飞的回了国。
“咱们谨言想当钢琴家很好啊,你们不同意吗”
“没有,”狄思科瞪了告状精一眼,“主要是怕进入专业音乐学校以后,耽误她的文化课成绩。”
“那就让她正常上中学好了,”郭美云提议道,“听说咱们谨言得了第一名以后,我就查阅了相关资料。既然谨言梦想当一名国际知名的钢琴家,那就不能只拘泥于国内的圈子,应该让她走向国际舞台看一看,见识一下贝多芬和巴赫的故乡。”
狄思科和于童“::::::”
他们家大闺女得了全国比赛的第一名以后,已经很飘了,没想到亲奶奶也飘了起来。
居然还肖想起国际舞台了。
以于童目前掌握的资源,暂时没办法把她闺女送到国际舞台上去。
郭美云理所当然地说“既然要去音乐学院学习,那就要去最好的音乐学院,国内目前没几个世界知名的钢琴家,谨言需要去国际舞台上开阔眼界。”
两口子“::::::”
咱主要是没实力将闺女推向国际啊。
于童要是有这个资源,肯定先把旗下演员送去好莱坞了。
“国际知名音乐学院不好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郭美云介绍道,“我找朋友咨询过了,某些国际知名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会推荐前几名获奖者去欧洲的音乐学院学习。咱们可以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消息。如果最近有国际赛事,就给谨言报名去练练手。”
狄思科说出自己的担忧“小姨,狄嘀嘀才12岁,还是个女孩子,我们不敢把她放到国外去学习啊。”
他跟于童都要上班,谁也不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国外陪读。
郭美凤倒是乐意,但她一句外语不会说,去了国外还得让狄嘀嘀照顾她。
“没关系,”郭美云眼里有不容错认的跃跃欲试,“如果谨言能考上,并且真的决定去国外读书,那我就正式退休,去学校陪她。我有过养女孩的经验,一定能跟谨言相处好的”
她没养过儿子,要是能帮儿子一把,养养孙女,也算弥补遗憾了。
鹿子草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