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5. 社稷之臣陆逊 等到吕雉退下后,嬴……

作品:《历史直播通诸朝

    等到吕雉退下后, 嬴政这才有功夫看向了面前的小天幕。

    头顶的天幕女子已经很久没有开口了,想必是里面的他们说了什么。

    果不其然,等到嬴政将大部分的心神都放到面前后, 他才发现里面的人说话都已经隐隐带了火药味。

    魏文帝曹丕继承人不出色怎么了

    谁能保证你们的继承人就一定是明君

    如今在座的各位, 不光皇帝, 连大臣都没有家族后代全是好的那种。

    汉武帝刘彻这话说的挺中肯的。

    自古权力最会腐蚀人心。

    唐太宗李二凤的确。

    有时候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更难。

    明太、祖朱元璋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明成祖朱棣父皇,朕怎么觉得你话里有话啊

    晋武帝司马炎不管你们如何辩解, 总之朕统一了天下,这功绩可没法抹去

    你们努力了一辈子,不也没有成功统一天下

    所以, 朕说你们不如朕有什么不对

    吴大帝孙权你也只敢在这上面耀武扬威, 想着咱们如今收拾不了你, 有本事你叫你祖父司马懿出来,看他现在敢不敢出头

    大家都少说两句, 这里主播说纠正一下晋武帝司马炎的话。

    主播不否认晋武帝司马炎是统一了全国的人, 咱们这里面,统一全国的也有几个,但是, 垫底儿的就得数你司马炎了。

    统一了全国, 这个功绩是不假, 但是你立一个痴呆儿子做太子,最后更是将他一举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上面去, 你是根本就没有把这天下百姓放在眼里

    西晋不过短短数十载的国祚,晋武帝司马炎虽说统一全国,但也是由你自己亲手给摧毁的

    隋文帝杨坚足下说的是

    立不能任事儿子为太子,简直把皇帝当做责任儿戏

    这个咱们以后讨论, 现在说回三国。

    说实话,赵清清对于晋武帝司马炎也没有多大的好感,毕竟在司马炎死后,历史上最大的内乱长达十六年之久,更是让这整整让天下陷入混乱两百年。

    咱们来说孙吴的最后一个臣子陆逊。

    他要比前面咱们说的三人都要年轻些,在他们成名的时候,陆逊还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陆逊的主要功绩,都发生几人身死之后。

    陆逊出身于吴郡陆氏,是当时的江东四大姓之一,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官至九江都尉。

    因为陆逊幼年丧父,所以他是跟着叔祖父陆康长大的,当时的陆康是庐江太守,而在公元194年的时候,袁术因为和陆康不合,所以派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在坚持了两年之后,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孙策,被随之攻破了城门。

    在攻破城门之前,陆康将陆逊送往了吴郡,而在这场战争之中,陆氏家族死伤过半,所以在陆康死后,陆逊便开始支撑门庭。

    公元203年,时年二十一岁的陆逊被孙权招为幕僚,当时因为有周瑜等人在,陆逊虽有才能,但也是孙权幕僚中并不怎么起眼的存在。

    因为陆逊在做官的时候,非常的能体会民意,且灾难之前也从不退缩,阻组织民众自救,并开仓放粮,所以陆逊在当时深得民心。

    公元216年,陆逊带兵平定了鄱阳贼帅潘临,斩首数千人,被孙权封为定威校尉。

    在陆陆续续的战役之中陆逊开始崭露头角,随后越发的得孙权器重,将自己的侄女也许配给了陆续,并时常的找陆逊商讨国家大事。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驻军陆口,吕蒙这时候装病返回建业,在芜湖的时候遇到了陆逊,并随之跟吕蒙献计。

    吕蒙回去之后,就向孙权推荐了陆逊,于是三十六岁的陆逊彻底显现于人前,被孙权任命为偏将军,代替吕蒙前去跟关羽拉扯。

    陆逊刚到陆口的时候,也没有一来就跟关羽打起来,而是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开始针对性的实施计策。

    他给关羽写信去,言辞之间全是对关羽的吹捧和仰慕,并表示自己绝不会与之为敌。

    关羽看了信之后,对陆逊越发的轻视大意,完全丧失了对孙吴的警惕,他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孙吴的军队全部调到了前线,打算算计抵抗曹操。

    但这也使得当时的荆州危机四伏,而关羽刚而自矜,早就引起了部下的不满,于是留守江陵的糜芳叛变。

    陆逊见破城时机已然成熟,便立刻上报孙权,随后孙权让吕蒙和陆逊作为前部部队开始攻克南郡。

    陆逊长驱直入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并封为华亭侯。

    随后就是关于败走麦城,陆逊在此战役中斩杀招纳关于军队数万人,此战结束之后,陆逊被进封于右将军与镇西将军,并加之娄侯。

    公元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诫,非要去讨伐东吴。

    本来孙权这次是没想跟刘备应战的,因为在这时候虽然曹丕和刘备已经称帝,但孙权还是个诸侯,并没有称帝,所以他派了人前去跟刘备请和,但是吧已经被关羽张飞的死冲昏了头脑的刘备,此刻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和平相处的意思。

    他断然拒绝了孙权的请求执意想要攻打孙权。

    而孙权这边派出的应战之人也正好是陆逊。

    前头刘备势头猛劲,将之陆逊逼之了夷陵,陆逊借助夷陵的地形,任凭刘备如何挑战,陆逊始终坚持不出。

    等到这种劲头持续了半年之后,蜀军正是疲劳之际,陆逊开始了自己的反攻。

    他派人火烧刘备连营四十余寨,使得蜀军损失惨重,多位将领被杀甚至投降,刘备不会是败退至马鞍山,随即陆逊激烈兵力四面围攻,蜀汉军队彻底的土崩瓦解,刘备趁夜突出重围,一路不得不丢盔弃甲焚烧物资好阻挡吴军的脚步。

    此战过后,刘备部队军资略尽,尸骸遍地,这一战刘备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夷陵之战过后,陆逊被根据自己的军功,被孙权进封为辅国将军,并兼任荆州牧,爵位也升至江陵侯。

    当时吴国本来想趁着刘备势弱之际一举歼灭,但陆逊仔细分析之后,向孙权上书,曹丕势大,如果他们趁机攻打蜀汉,难免会让曹魏有机可乘,所以便只让人象征性的去追击刘备。

    公元222年,陆逊与丞相孙邵上书请求孙权登基,但当时的孙权并没有同意。

    而后刘禅登基的诸葛亮辅佐,吴国和蜀汉才从新从修旧好,且在两国的关系维持之中,一直都是诸葛亮和陆逊在通信,而孙权还复刻了自己的玉玺放在陆逊的住所,而每次蜀汉来信,孙权也都会给陆逊先看,有不对的地方,也让陆逊直接修改。

    由此可见孙权对陆逊的信任。

    公元228年,陆逊官拜大都督,也是即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吴国第四者大都督。

    在随后的石亭之战中,陆逊更是大败魏军,缴获牛马军资无数。

    孙权登基之后,陆逊就成了吴国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辅佐太子,文能定国,武能安邦。

    那就没有陆逊不能做的事情。

    公元244年,陆逊被任命为丞相,当时的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为了太子之位相互争夺,使得朝廷乌烟瘴气,陆逊想到力挽狂澜,但因为卷入孙权和孙和的父子相争之中,最终不胜愤忿而卒,时年六十三岁。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一生忠心耿耿,被称之为“社稷之臣”,但最后却还是被卷入了争斗之中。

    史书三国志中,陆逊因其功绩之多,再加上其后辈也有能臣,所以陆逊的待遇跟诸葛亮一样,是被单独列传的。

    不同于其他早逝的三人,陆续是他们中活的最久的,但是吧,相比较其他三人在孙权在位信任的年纪去世,陆逊活的久,但后期跟孙权的君臣关系,就远没有以前那么无所忌惮。1

    孙吴说完了,咱们休息一会儿就来说三国最后一个国家。

    吴大帝孙权不是,我那么信任薄言,怎么可能让他就这么去世

    汉昭烈帝刘备后期帝位之争,陆逊的年纪也不小了,稍微一激动,人可不就没了。

    刘备想的长远,陆逊不光是文臣。他以前也是带兵打仗的武将,身子骨什么的。可没有那些个纯粹的文臣来的好,加之年纪上去了,人一激动,一口气儿没上来,可不就容易撅过去。

    魏文帝曹丕说什么信任,其实还不是没有自己的皇位来的重要。

    隋文帝杨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不愧乃“社稷之臣”。

    汉武帝刘彻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全能型人才啊,也送两个给朕啊。

    唐太宗李二凤三国就挺让人羡慕的。

    吴大帝孙权我就剩一个陆逊也走的比我早

    怪不得后期吴国衰落得那么快,定海神针都没了,尽是些野心勃勃的人,唉。

    汉昭烈帝刘备不是谁都能像卧龙他们那般,一心一意,只为辅佐明君的。

    乱世出英豪,已经三分天下的局面,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忠贞不二之人。

    宋太、祖赵匡胤三国是个好时候,又不是一个好时候。

    明成祖朱棣乱世是机遇也是危机。

    东汉中元六年

    “伯符,三国都有顶尖谋士,曹魏的顶尖谋士的谁”周瑜扒拉了一下自己现在熟知的各种谋士,好似都没有特别出名的那种,且他觉得有才能的,以后不是在蜀汉就是在孙吴,所以周瑜对于曹魏的谋臣很是好奇。

    能助曹操曹丕成就三国霸业,且领土面积最大,怎么看曹魏的谋士都不是一般人。

    周瑜想想就觉得心潮澎湃,想要现在就去提前结交一番。

    “公瑾,不急,这不是马上就要轮到曹魏了,咱们接着听下去就知道了。”

    “如果是个如今还不显眼的,说不定咱们还能提前结交一番,成为好友。”周瑜和孙策两人,生平就爱结交朋友,不管是三教九流还是贤能之人,只要志趣相投,他们都会结交,并不拘泥于身份。

    “那就看谁的动作快了。”周瑜看向好友,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