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 二百章 大唐番外篇三

作品:《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回行宫的路上, 李世民神色如常,还是和平时一样喜欢凑热闹,大街小巷的美食都让他带着长孙皇后买了个遍。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多年夫妻, 岂会不知他心里想什么, “二郎, 太医说你不能饮酒, 所以你便改用暴食来消愁吗”

    说话间还瞥了一眼李世民的肚子。

    这一眼让李世民觉得手里的炸串都不香了, 三分委屈七分无奈地叫了一声“观音婢。”

    长孙皇后目露不赞成之色,却依旧温声软语“二郎, 太医说你除了不能饮酒外, 还要少吃重油重糖重盐的食物,你这一路可吃了不少, 当心身子。”

    “好吧, 朕不吃了,不吃了。”话落,将手里的炸串小吃交给随行的侍卫,让他们分给路边的小孩。

    长孙皇后拿出袖里的手帕给李世民擦手, “二郎, 太医还说你该忌忧思。承乾和青雀都长大了, 再过几年稚奴也大了,有些事注定无法圆满,你又何必苛求。”

    “瞻前顾后, 一点也不像当年我认识的李二郎。”

    李世民长叹了一声, 自称也不用了,“我何尝不想果决一些,可是我怕啊。守江山可比打江山难多了,战场上我只管往前冲, 失败了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治国,走错一步便是步步错。后代子孙要是还像史书上记载的一样不成器,那李唐江山注定保不住。”

    当初是他把满目疮痍的江山打下,也是他把大唐治理成如今的模样,如今,天下已经成了他的全部,重过一切。

    他又怎能不多考虑呢。

    所以他在太子的人选中犹豫,在武则天一事上犹豫。

    长孙皇后沉默了好一阵,才道“妾以为,当年武士彟上书请求陛下赐死武家二娘子时,陛下已经做出了决定。”

    当年刚得知大唐改周时,李渊怒不可遏,武士彟被吓得推出不满周岁的次女,差点要杀女明志。是李世民说未来是未来,怎么能以未发生的事定罪呢。

    若是这样,那朝中还能有可用的人吗大唐的二代三代中,参与谋反的可不少,若是一杆子打死,朝中真的没人可用了。

    最终,李渊被李世民说服,武二娘子活了下来。

    李世民也想到了那个时候,良久,他语气复杂道“可能是朕真的老了,才会如此多疑。如果是朕年轻的时候,肯定早就做出决定了,又怎会被这件事困扰多时。”

    说完,他轻声喃喃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会变成朕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李世民声音轻不可闻,但长孙皇后还是听到了,这一刻,她心里的大石终于放下来。

    无论是李承乾、李泰还是李治,都是她生的,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如果有朝一日他们骨肉相残,最难受的人一定是她。

    早点定下,早点断了另外两个的念想,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结局。

    否则,只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回到行宫,李世民让宫人把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都叫来陪他用膳。

    当然这顿晚膳李世民没怎么动筷,他才刚从宫外胡吃海塞回来,吃不下啊。

    晚膳过后,李世民和三个儿子促膝长谈,最后更是抵足而眠。

    谁也不知道那晚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在那一晚后不久李世民就对诸皇子进行了分封。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分封诸皇子,大皇子李承乾封安王,三皇子李恪封吴王,四皇子李泰封魏王,五皇子李佑封齐王

    同年,立九皇子李治为太子。

    诸王的封地都在海外,就连之前太上皇李渊封的王爷、郡王、李氏宗亲,李世民都将他们的封地换成了海外的地,还许他们可以扩展。

    因为早有风声,以李建成为首的一众亲王郡王,以及李道宗为首的一众李氏宗亲并没有强烈反对,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安排,甚至还有些期待。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深信海外的环境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差。毕竟在后世的地理杂志上,那些地方还是很富饶的,而且风景优美,根本不是什么不毛之地。

    与其在中原争这一亩三分地,还不如去海外打下一块不输于大唐的领土。

    解决了这件事后,李世民心中畅快不已,很想痛饮一番,可惜因为太医让禁酒,看守酒窖的宫人看见他就跟看见毒蛇猛兽一样,对他严防死守。

    不得已,李世民只好溜出宫去,想着去找几个老臣一起喝一杯。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老臣们过得也不好,别说酒了,就是大鱼大肉都没有。

    程知节和尉迟恭家更是推出了绿色减肥套餐。

    李世民“”告辞。

    武二娘番外

    武二娘从小就知道自己家世不错,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1,母亲出身隋朝皇室,她家妥妥的权贵世家。

    不过听母亲杨氏说,在天幕没出现时,他们家只能算庶族,离高级士族还有一段距离,离名门望族更是遥不可及。

    但天幕出现后,这一切都变了。陛下开始打压那些所谓的名门望族,提拔庶族和平民,他们家就是被重点提拔的庶族之一。

    可惜除了父亲在朝中担任要职,几个兄长堂兄叔伯都不堪大用,犯错的犯错,丢官的丢官,简直就是败坏他们家的门风。

    不过即便是这样,武氏子弟想入朝为官也比别人家便利得多,进的还是六部这些重要的部门。

    对此,武二娘恨铁不成钢,有这么好机会,为何都没把握住

    她哪里知道,这些机会都是因为她才有的。

    李世民觉得武家既然能出武则天这样的人物,基因肯定不错,所以对武家大开方便之门,希望挖几个优秀的苗子,谁知道一个都没有。

    武二娘其实有大名的,她父亲武士彟给她取过武柔、武媚、武静等名字,寓意女子贞静柔美。

    但武二娘不喜欢这些名字,并嗤之以鼻,叫这些,她宁愿叫二娘。

    二娘开蒙很早,从小就聪慧过人,精通文史,颇有诗才。

    可是父亲却不喜欢她这样,从来不会为她聘请名师。二娘对此很不满,她觉得如果能得名师教导,她就成名了。

    父亲也不让她出门

    总之,在武二娘的印象中,父亲对她诸多不满,总是担心她会给家里带来灾祸,各种限制她的活动。

    直到父亲去世,她才有了接触外人的机会。

    十三岁那年,二娘发现了一个秘密。

    那本被藏在书房暗格里的日月当空武则天与武周社会。

    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她自己。

    那一刻,二娘的心怦怦直跳,快跳到嗓子眼里,她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生怕漏了什么。

    越看二娘心头就越火热,是啊,凭什么女人就不能当皇帝呢。

    男人可以为官执宰,女人也可以;男人可以君临天下,女人可以的。

    从那天起,二娘每次去书房都会把暗格里的书偷偷拿出来翻开。

    虽然一切都变了,但那一世的她一开始也不知道原来女人也可以登基称帝不是吗不知道的情况下,她都能走到那一步。

    这一世,她十三岁就知道未来,为什么不能走出一条更为璀璨的路呢

    贞观十一年,帝驾幸洛阳。

    二娘知道属于她的机会来了。

    得知母亲私下与长孙皇后有联系,并且告诉母亲希望能在牡丹花会上看到她后,二娘心中便有了主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