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4. 番外四:木兰舟归来 农作物

作品:《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海边的春风, 吹到脸上除了带着春日的寒意,还夹杂着海边特有的咸湿。

    赵金铃垫着脚尖,手搭在额头上, 不断朝远处张望, 焦急地道“怎地还没到”

    赵神佑安慰她“很快就能到了,你别急呀。”

    清空倒没催,转动着灵活的眼珠,不时打量着周围的景象,惊叹道“不过几年没来,直沽港口都快认不出来了,多了好些屋舍, 真是热闹得很”

    岳飞奉命到直沽成立水师,与赵寰一起来到了直沽。以前他曾去过明州等地的港口, 尚是第一次来到直沽的港口,止不住震惊不已。

    港口除了市舶司的关衙,商铺, 酒楼, 客栈鳞次栉比。各州府的商会会馆, 全在此地聚集。

    除此之外,在码头边还建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仓库。

    整个直沽港口的规模, 比起明州府的港口,至少要大三四倍左右,尤其是此处能停泊巨舟。

    看来,赵寰当年在选择建造港口时, 就已经做好了长远的打算。

    岳飞望着海上的波涛,不禁想到了朝堂的风波。

    赵寰登基为帝之后,还是经常离开燕京到处巡视。

    不过她毕竟身为帝王, 再轻车简从,在布防上就是一大笔支出。除非有必要,她一般都留在燕京,连直沽都少来。

    这次赵寰亲临直沽,则是为了等待“木兰舟”归航。

    “木兰舟”比“南海”号还要大,足足能容纳上千人。就如一个镇子般,酒楼食铺等应有尽有。

    从当时的建造到下水,时至今日,“木兰舟”一直伴随着无数的争议。

    首先是造船花费巨大,海贸对于大宋来说,最远到大食波斯这几条航线已经足够。

    毕竟沿途的番邦国穷,远远比不上大宋,来往贸易的货物就只有那几样。

    大理国已经灭亡,归了大宋,如今叫云南路。从云南路出发,可以到达南边的番邦国。

    这条贸易路线于商户来说,投入少,风险小,走茶马古道的贸易,比起海贸还要热闹。

    再者还有一点,朝臣们担心,如此巨舟,连找到能停泊的港口都难。

    试水之后,“木兰舟”出海。此次开辟了新的航线,去往了番邦的更远处,离出发已经足足三年有余。

    海上风浪滔天,天气不比陆上,变幻不定。在所有人都以为“木兰舟”遇险,再也回不来的时候,去年冬日总算有了消息。

    赵寰力排众议,坚持打造了“木兰舟”,她因此承受了无法形容的压力。

    没多时,海平面上纷飞的风帆,出现在了众人的眼里。

    “到了到了”

    “哇,好大的船比一座堡垒还要大”

    伴随着惊呼与欢呼声,“木兰舟”越来越清晰,朝港口边驶来。

    岸上,爆竹锣鼓齐鸣,热闹盈天。

    这几年的等待,赵寰看上去波澜不惊,其实从没一天不为之牵挂。

    “木兰舟”花了数不清的钱,这些还不算。船上的船员,商人,后面牵扯到的无数家庭,这些对于她来说才最重要。

    但她必须冒这个险。

    因为根据记载,大宋海船曾到过的木兰皮,古临国,大秦国,王舍城,天竺国等地。当地的物产红玛瑙,生金,珊瑚珍珠,对应的应当是中美洲,墨西哥,罗马帝国等地方。

    天下太平之后,人口跟着增加。粮食短缺,仍然是横在大宋面前的最大难题。

    赵寰并非要做海上霸主,也不在乎珍珠玛瑙各种奇珍,她要的是玉米,红薯,以及土豆。

    这些农作物,如今都还在原产地美洲地区。

    来自遥远他乡,从未出现过的农作物,赵寰对朝臣的质疑,也没办法清楚解释。

    海风吹起赵寰的发丝,她抬手拂去,顺便拂拭了朦胧的双眼。

    岳飞肃立一旁,视线从赵寰身上收回,胸口如同巨浪滔天,脸上浮起笑意,眼眶却红了,不着痕迹拉了下,朝她轻轻摇了摇头。

    “木兰舟”已归,所有对赵寰的攻讦,迎刃而解。

    赵寰是顶天立地,统一天下的王。她的卓远见识,能理解的人极少。

    帝王是孤家寡人,她更是如此。一年比一年沉静,几乎见不到她情绪的波动,威压之下,是深深的孤寂。

    赵神佑怔住,偷偷朝岳飞点头,乖巧站在了那里,将目光移向了前面。

    “木兰舟”靠岸了,尚富贵立在甲板上,他已经提前收拾过,看上去脸还是如老树皮一样,黑黢黢,笑着露出的那口白牙,尤其显眼。

    赵寰不由得微笑,与他挥手打招呼。尚富贵身子一如既往矫健,几步跳下甲板上前见礼,先前早就想了一堆要说的话,一开口,那些话全部堵在了嗓子里,化作了呜咽“官家,在下回来了,回来了啊”

    赵寰伸手亲自搀扶起他,笑着道“是啊,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放心,你家人都安好。你呢,身子可好”

    尚富贵忙应了一长串好,略背过身去,抹去了泪,屏着喜气,迫不及待地道“官家,在下斗胆,官家可能虽在下上船一看”

    赵寰愣了下,当即应了好。岳飞立刻四望,见亲卫已经悄无声息上前拱卫,暗自松了口气,跟在身后上船。

    尚富贵一边走,一边往后看。哪怕岳飞身为枢密使,赵神佑赵金铃清空几个常伴赵寰身边,他跟藏着稀世珍宝般,依然防备而警惕。

    赵寰见状,微笑道“无妨。”

    尚富贵脸上旋即堆满了笑应下,只照旧神神秘秘。赵寰上了船,只见到处都禁卫森严,尚富贵领着他们七弯八拐,到了最上面的一层船舱。

    守在船舷口的人见到他们一行,忙见礼之后退到一旁。尚富贵走在前面,恭敬立在了船舱口。

    赵寰沿着木楼梯上去,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缓缓停下了脚步。

    沿着船舱外的走廊,放着一长排架子。架子底下放置着接水的木盆,架子上则放着一长排的木箱笼。箱笼里长着一株株碧绿的作物与藤蔓。

    尚富贵道“临行前,官家曾说过,种子放置太久恐会坏掉。在下让译官给了当地农人一些好处,向他们偷偷打听过,学了栽种之法。到了船上,在下想法子种在了箱笼里。船上不缺肥,每到一处海岛,备好足够的水用来浇灌。在天气好时,打开窗棂又能晒到太阳。先前已经收成过一次,当时收成不太好,不过,种子总算留下来了。”

    赵寰连声道了辛苦,“你想的这个方法不错,能保存下来种子,实属不易,”她走上前,轻轻抚摸碧绿的叶片。

    赵神佑跟着左右打量,好奇问道“这里面种的是何种作物,可都是来自于番邦,我以前从未见到过。”

    “全部是来自番邦,大宋未曾有过的作物。”尚富贵分别指着箱笼,仔细介绍道“这种像是芋头一样,底下会长出根茎,形似山药豆,当地人都拿来当做饭吃。在下曾吃过,口感与芋头也相近,吃起来细腻绵软,虽寡淡无味,却能饱腹。要是加上一些调料,保证能风味十足。”

    清空已经长成了瘦高的少年,却如以前一样贪嘴,听到吃,随之眼睛一亮,惊喜道“真是好东西,好吃还能填饱肚皮,就跟米面一样了”

    尚富贵得意笑个不停,指着另外一筐箱笼道“此种也是底下长出根茎,果实像薯蓣,比起此前的那种且更容易栽种。一株藤底下,能结出无数的拳头大的果实,比先前的收成好许多。吃起来比较甜,只吃多了会闷得慌,同样能饱腹。”

    清空喜滋滋地道“少吃一些就行了,甜甜的食物,就不会难吃”

    尚富贵哈哈说是,他推门进了自己的屋,很快提了个匣子出来,煞有其事用钥匙打开,再从匣子里拿出个布袋。

    清空赵金铃看到他慎重其事的模样,凑上前问道“这里面是什么宝贝”

    尚富贵从布袋中抓出一把种子,摊开手掌,嘿嘿道“在下给这个种子取名叫黄金豆”

    “黄金豆”清空率先叫了起来,高兴问道“这个好吃吗”

    尚富贵道“磨成细粉之后,比我们大宋的面食口味差一些,但也能吃饱。”

    赵寰看着尚富贵掌心的玉米粒,失笑出声。能吃能填饱肚子的食物,于眼下的大宋与她来说,真是堪比黄金。

    岳飞一听几样作物皆能饱腹,便止不住高兴不已。他转头看向神色专注的赵寰,拱手深深作揖“贺喜官家,大宋百姓有了官家,实乃大幸也”

    赵寰难得戏谑笑道“岳枢密使同喜,大家都同喜”

    大家笑成了一团,赵寰轻抚上叶片,如同抚上了天下至宝。

    如今玉米,番薯,土豆都有了。

    正值春日,正好栽种到地里去。

    有了种子,再推广到大宋各地,根据适合的土壤栽种。

    不出几年,不敢称粮满仓,至少百姓不会再挨饿。

    尚富贵接连从匣子里,拿出了几样作物种子与干果,赵寰看到有西红柿种子,辣椒种子,还有一大捧花生。

    清空剥了花生,喀嚓喀嚓吃得欢快不已。赵神佑与赵金铃围在尚富贵身边,听他说得很是起劲。

    岳飞背着手,含笑望着岸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忙碌个不停,卸下船上货物。市舶司的官员,在一旁检查清点。

    到处都是喧哗热闹,他收回目光,再看向专注,认真打量着箱笼的赵寰。

    以前赵寰说,她要一统天下。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

    历朝历代开国的太祖,皆怀着雄心壮志,要打造盛世河山。

    细究之下,只是王朝更迭,结束了王朝末年的战乱而已,百姓照样耕无田。哪怕有那么几分田地,交掉赋税之后所剩无几。

    盛世河山,只能称作是权贵富绅的盛世。

    此时,岳飞亦深深明白,赵寰打造木兰舟的用意。

    赵寰打造的不是木兰舟,她打造的,是大宋全天下百姓真正的海晏河清,太平安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