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3. 李斯:“六国之人不服陛下统治,但千百年后……
作品:《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 度量衡之后, 就是文字一体化。
始皇帝想要用中央集权制度替换世卿世禄制度和分土封侯制度,如此,就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全国发布命令, 宣传政策。
地方上, 各县也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始皇帝上书事务。
而在秦国一统后,各县缺吏
随后, 天幕列出各县缺吏人数的表格。
这些都是史书上不会记载的。
清朝。
乾隆皇帝看着那张表格, 吩咐臣子们都学一下尤其是财政方面,以后所有财政记录, 都按照这个表格计。
大臣们“”
这看来还得重新想一套贪污后做假账的法子。
汉朝。
汉武帝刘彻啧了一声“居然这么少人。那个什么县来着一百零四人名小吏,居然缺了三十五人。”
卫青仔细看后,接着说“还有长吏三人, 缺一人, 只得一人。”
虽然不是每个县都这样, 但足以证明秦朝多缺底层工作人员了。
看到表格后, 刘彻就感觉脑子里某个答案呼之欲出“原来如此”
卫青捧场“陛下在说甚么”
刘彻“早听闻始皇帝管天下之事,无论小大皆需上书, 每日都要批阅一石公文”
就是一百一十斤。
“如今看来,除却那始皇帝勤政外,还有一项缘由,恐怕就是为了维护这郡县制度。”
不然, 郡县制度因为官吏不够而崩塌, 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汉初也不会选择秦制了。
天幕也将始皇帝不批阅完各地文书不休息的一幕投放出来
始皇帝用他的坚忍, 完全撑起了官吏不够的秦朝,维护着郡县,维护着中央集权。
这些文书皆用小篆便是将昔日的秦文, 史籀大篆进行整理、简化而得来的文字。
在书同文字之前,七国所用文字皆不同。
同时,天幕里放出七国的所有文字。
那一个个形状不一、写法不同的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哪怕是秦文,本身也并未统一,明明是同一个字,有的增加偏旁,有的减少偏旁,有的偏旁在左,有的偏旁在右。还有偏旁倒立的。
比如“阳”字,七个国家能找出一十八种写法。
汉朝。
卫青瞳孔地震。
汉距离秦已算很近了,但也没想到当年书同文字时,不是七种文字,是足足一十八种
这就是始皇帝的威势吗一十八种文字,说统一就统一,底下郡县也没有乱套。
而汉武帝则想到一件事,眼神往太常身上放,太常负责礼仪的官员便在座上对着汉武帝行礼,表明自己收到了陛下的示意。
刘彻这才说“是不是自秦以后,文字都化为了同一种就算乱世到来,也不会分成数种文字”
随即,刘彻又补充“朕所言,是指寻常文字,而非书体。”
太常的反应十分神速“确是如此。”
“想来后世也是如此。”
大汉天子低语“始皇帝么”
第一皇帝之名,并非是自我吹嘘啊。
始皇帝一共确立了八种书体,分别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
其中,大篆为统一之前秦文,小篆是统一之后的官方书体,刻符是符信所用,虫书写于旌幡之上,印玺用摹印,封检题字用署书,兵器刻文用殳书,狱吏用隶书。
又令臣子作字书,全用小篆书写,供孩童开蒙,于是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
文字一统不仅是对于秦朝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整个华夏史上,也是极为重大的一笔。
以往的文字更多是像图画,没有定形,小篆的出现做到了一字一形。且结束了华夏千年来书写纷纭,异体繁多的局面。
书同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始皇位面。
李斯清了清嗓子,傲然环视周围人。
看到了吗我李斯作苍颉篇是能出现在天幕中,传颂至历朝历代
赵高汗津津地抬起头,脸色奇妙。
原来他在天幕这里,还能有好事出现吗
胡毋敬这个太史令含着笑,轻轻捋顺下颌长胡。
没想到,他居然能凭借这份启蒙书籍,青史留名。
楚国,屈原抬头望天。
“今夜之月,真圆。”
在他这个时代,天幕是夜间门出现,伴随着或圆或弯的月亮,画面莹莹而变。
此刻,沐浴着月亮忙里偷闲洒下的月光,屈原的思绪却有些飘远了。
青史留名啊
不知道他能不能青史留名呢
唐朝。
李白喝醉了酒,慢吞吞地放下酒杯,慢吞吞地抬起眼皮,慢吞吞地看向天幕,风起了,他突然快活地拿木箸敲击杯沿。
琥珀那般的酒液在雪亮白昼下摇晃,他尽情地大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从不怀疑自己会不会青史留名。
他怎么可能不青史留名呢
清脆敲击是盛幕开始的前奏,风卷着玉声,飘向天幕。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是统一的标志。“车同轨”居于首位,象征着其为国家统一的第一要素。
一个国家,倘若没有文字的统一,一切法令、制度、律赋都无法下达。而倘若没有车轨的统一,哪怕下达了文书,到地方时,也因为传达得太晚,失去了作用。
车同轨,即统一车辆的尺寸,致使车子留下的辙印相同。
要知道,车轮为硬木所制,与泥土或者石板面长时间门摩擦后,会磨出沟痕,这便是车辙。
后来之车,倘若车轮能和车辙严丝合缝,那么行驶速度就会十分快捷,可车轮若套不进车辙,便会崎岖不平,甚至有些车轮对比车辙过于大,还会翻车。
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前,七国为了抵御外敌,都会特意将自己国家的车轮尺寸和距离塑造得与他国不同,就是为了让他国的运输队伍进入自己国家时运输不便,崎岖难行,甚至无法行驶。
而始皇帝统一后,为了国内交通便利,必然要统一轨道,否则设立三十六郡却运输困难,便无甚意义了。而且,万一郡内出现叛乱,秦兵也可以通过同样宽窄的轨道,迅速出兵镇压。
车轨统一之后,四通八达的道路才会如同经脉,将整个九州大地连成一个整体。
正是通过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始皇帝才能将自己统治的范围彻底落实到全国。
自此,华夏民族终于成了拥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的共同体
恢宏之气扑面而来。
赵高心里一动,脑海里已经闪出一百零八种歌功颂德的话语。于是气沉丹田,拔高声音:“陛”
“陛下”李斯大声插话。
赵高:“”
李斯,你礼貌吗你已经脱身了,不能给别人留一条活路
李斯:不能:
“陛下”李斯炯炯盯着始皇帝:“陛下之功,传耀千古纵使在其他世界,大秦依旧只存活了短短十来年”
从秦一世的年纪来看,秦始皇这些人基本上已经能猜出秦朝大致多少年就亡了。
“可后世无人能抹消陛下功绩。”
说着说着,随着陛下越发龙颜大悦,李斯清楚感觉到自己有些芒刺在背了。
赵高:盯
李斯恍若未觉,甚至激动到挥舞双手。
“六国之人称呼我等为暴秦,可他们后人依然要用暴秦之制”
“六国之人不服陛下统治,但千百年后,流传于世的还是始皇帝,而非那些虫豸。”
李斯涨红了脸:“陛下”
“岂不当彩”
赵高很快反应过来,吃口热乎的:“彩”
王翦老将军吼道:“彩彩彩彩”
蒙恬坚定地说:“彩”
蒙毅眼中的激动是如此明显:“彩”
那些大臣们,那些龙子龙孙们顿时随之欢呼。
整个场地都沸腾起来,他们齐声喝彩,风吹动树上枝,树叶弯摇时,也好像在露出小小的微笑。
再之后,秦连接秦、赵、燕三国长城,将中国与北之匈奴隔离。
正所谓
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
始皇帝殚精竭虑,所塑造的大一统,本来可以经由子孙数代来完善、巩固与发展,却被他的十八子胡亥只用三年时间门就败光了。
秦这辆马车本来就在山道转弯的关键时刻,胡亥不仅没有勒紧缰绳令其慢慢停下冲撞,反而一鞭子
始皇帝时期,秦律是这样的:士伍甲不报到,应笞打五十。
秦一世时期,秦律是这样的:失期当斩。
唐朝。
唐高宗李治正在喝茶:“噗”
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他瞪大双眼,不由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服兵役迟到或不到,从笞打五十到斩首,怪不得天幕说是胡亥害了秦朝。
他之前还以为是天幕夸大其词了毕竟秦始皇治理下也并非完美无缺,很多问题早就出现了。现在看来,如果胡亥不上位,上位的是扶苏,大秦还真不至于一世而亡。
毕竟扶苏干不出来把秦律从“笞打五十”改成“失期当斩”这种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