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1. 第 81 章 想不到什么好的标题

作品:《穿成清穿文里的胤禛后我成了清宫男神

    夺嫡重不重要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个合适的理由能离开京城,前往山东等地实地考察。

    但什么才是合适的理由

    无故离京肯定是不行的,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得到康熙的首肯。如果实话实说觉得以后会发生大饥荒, 那可能不会成功, 因为许雯雯已经试过了,康熙觉得她是在杞人忧天,然后告诉她这世上没有那么万一。

    她得承认康熙说的很有道理,但她现在拿着这剧透挂呀谁让那三年后的大饥荒那么不讲道理呢

    “直接说肯定不行, ”冯静撑着下巴, 眼睛在资料上来回扫视, “距离皇上现在最近的离京时间是康熙四十二年,他第三次南巡,到时候四爷你可以一起过去,然后再找机会去山东那边看一下。”

    “不行, ”许雯雯摇摇头, “那就太迟了。”

    “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那我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冯静轻轻唔一声,抬头看着许雯雯,“你去求他。”

    “你求他让你去山东转转, 不让你去你就哭。”

    许雯雯

    怎么着,窝囊组上大分是吧

    “他要是还不同意我们就把你现在的头发再给染白。”

    这是什么离谱的建议, 许雯雯绝对不能接受, 于是她扭头看向了胤禛,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靠谱的建议。

    “她说的有点道理。”胤禛抬头,“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那皇上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同意。”

    许雯雯用力咬了一下下嘴唇, “不行,我拒绝这么,做这么做的话也太蠢了。再想想别的办法吧,我没有理由去哭,还是为了想去山东哭,我总得找个什么听不去就正大光明的理由吧”

    “有时候你想出去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许雯雯深吸一口气,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再想想别的办法,一定还能找到更好更合适的理由。如果实在没有理由的话,我们也可以人为创造一个。”

    冯静随意得点了一下头,视线落在了一行文字上面。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山东布政使揭报原任布政使刘皑亏空库银,原任巡抚王国昌盘库时竟保题并无亏空。实际上,仓粮亏空竟达五十余万石。1

    “四爷说的没错,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理由”冯静蹭地一下站了起来,“找人弹劾山东仓粮亏空。”

    找人弹劾山东仓粮亏空确实是一个好办法,甚至可以借着仓粮亏空,而趁机多同屯些粮食以备之后的大饥荒。

    但问题是找谁来弹劾资料上的那个新任的山东布政使是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现在还没去山东当官呢。

    找跟许雯雯亲近的那些官员好吧,这天下好像还没有跟许雯雯亲近的朝臣。

    “姜宸英呢他现在的名声还挺好的,直接上奏给皇上也可以,要不我们给他递个消息”

    许雯雯轻轻摇了摇头,“他现在在浙江,浙江离山东多远那山东仓粮亏空的消息传到浙江去,这合理吗”

    “我记得他不是回去教书了吗那他的学生可以来自五湖四海啊,万一他那个来自山东的学生,就正好知道这件事情呢”冯静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低头再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补充了细节,“要不这样,让我们制糖司的人去山东,然后传播一下消息。

    “到时候就这么说吧,原本那官府是准备开仓放粮给那些没有粮食吃的百姓,但是因为仓粮亏空了,所以才没有放。最后再让我们的人在山东找一个书生护送他到姜宸英那里上学,最后再由姜宸英上奏

    “姜宸英应该不会拒绝上奏的,因为你曾经帮过他,而且你也不是让他做什么违心的事,而是真正的为民发声。”

    许雯雯抿了下嘴唇,“我们的人不能露馅。”

    “放心,不会的。”冯静十分自信的点了下头,“他们最擅长传谣言了,从来没有被抓到过,王爷您做的事情那么快就被京城以及天下都百姓知道了,那都是他们传的呢。”

    许雯雯

    好家伙,她就说呢,她在民间的名声怎么咔咔涨呢,原来都是自己人传的啊。

    “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呀四爷,”冯静嘿嘿笑了一声,“我们又不是在撒谎,说一些你根本没做过的事情。我们传出去的事情哪件不是你自己做的”

    许雯雯认真板起脸,“三年后大饥荒的事情不能传,如果我们成功阻止了大饥荒的发生,也不许传。”

    冯静啊了一声,“可这件事过去了”

    “这件事过去就过去了,不能传,那样会被误解的。”

    “可是我觉得我能,”冯静想要对许雯雯说她能传好,但看着许雯雯坚定的眼神,最后也只能默默低下了头,“好吧”

    “你发誓。”

    “行行行,我发誓。”冯静随意地举了下自己的手。

    “如果你做不到的话,你就回不到属于自己的时代。”

    “行,”冯静咬牙切齿,“我绝对不传,打死也不穿,我连日记都不写”

    许雯雯

    这家伙刚刚果然存着敷衍自己,随便发誓的心思吧

    定下了如何迂回发展的路线后,冯静特意派了几个得力干将悄悄前往山东散播传言。

    在山东散播了快一天的传言后,其中几人便找到了一位家中贫困的读书人,拿出银子说是要赞助他读书,随后送他到浙江去,而剩下的人继续散播传言。

    结果这人还没到浙江,还没见到姜宸英将雍亲王的亲笔信递给姜宸英呢,正在上朝的许雯雯就听到有朝臣上奏说最近山东传言仓粮亏空的事情。

    而这人话音刚落,便又有好几个朝臣站了出来奏请同样的事情,其中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都有。

    许雯雯确认自己并没有同这些朝臣提前沟通过,那么现在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这些天来一直盯着他们写奏折要言之有物,所以他们在京城听到山东传来的消息之后就直接上奏了

    自己写给姜宸英那封信白写了

    “仓粮亏空”

    如果只有一个朝臣上奏这件事,那康熙一定会稍后再议,等下朝了之后再将这人带到乾清宫,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最后再派人去核实。

    当然,不是现在就去山东核实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而是先去核实这个上奏的朝臣过往同他弹劾的人有没有仇怨等等。

    之前自己之所以没想过将这些传言透露给朝臣,让他们去上奏,一方面是害怕自己到时候请缨前往山东,被康熙怀疑自己跟这些朝臣有所关联。毕竟直接透露给朝臣的话,如果康熙仔细查,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些在京的朝臣,他们在向这些康熙上奏的时候,如果事关重大,那康熙总是会去查他们说的是不是真话,如果查出来是构陷的话,这件事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查了。

    但同时有这么多朝臣上奏,康熙便没有容后再议,而是当场问起了他们是如何得知。

    这些朝臣纷纷有自己的理由,要么是在京城听到来自山东的人带来的消息,要么是自己老家在山东得到的第一手消息,要么就是自己相识的一些同僚在山东,听到消息后递到京城的。

    康熙听着这些朝臣七嘴八舌的说完,眉头就忍不住皱了起来。

    许雯雯抬头瞥了一眼康熙,随后径直站了出来。

    “皇阿玛,儿臣有几个问题想问这些大臣。”

    康熙的眉头缓缓松开,朝着许雯雯轻轻点了下头。

    “如果山东的仓粮亏空了,那为何巡抚王国昌并没有上报”

    “你们说这谣言在山东都传开了,那为何这谣言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现任布政使要回京调任的时候出现呢”

    “这传出来的流言你们能确定是真的吗在没有确实的证据之前,你们就对这位大人多加抨击,若这件事是假的,而他承受不住天下百姓的谩骂和压力在牢狱中冤屈的死去,你们要如何,能赔他一条命吗”

    “没有亲自前往山东看到仓粮亏空之前,这般话还是不要说为好。”

    许雯雯对着几位官员一同输出,随后转过身朝着康熙行礼,“皇阿玛,仓粮亏空事关重大,儿臣以为应该派人亲自先去查探。”

    “嗯,”康熙颇为满意地点了下头,“你说的不错。若这事儿是真对的,那巡抚跟当地的政布使就实在该死。可若这件事是假的”

    康熙锐利的视线从刚刚站出来上奏的朝臣身上扫过,轻轻哼了一声。

    末了,康熙便从在场的官员中点了一个他颇为信任的官员前往山东查看。

    许雯雯没有做声,因为她知道这才是正常的流程。

    又过了好几日,姜宸英从浙江递来的奏折,也送到了康熙面前,随后康熙将许雯雯叫到了乾清宫,将姜宸英的折子扔给了许雯雯看。

    许雯雯伸手接过,低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的就是冯静给的模板。

    姜宸英有一个来自山东的学生,那山东仓粮亏空的消息传到浙江后,姜宸英别便去问了自己来自山东的学生,好巧不巧的这学生家中有人在看守仓粮,于是便知道了这亏空的消息,特意上了道折子。

    “这消息传的倒是快,都传到浙江去了。”康熙轻轻哼了一声,显然对这件事十分不满。

    “皇阿玛,”许雯雯抬头看向康熙,脸上满是紧张,“这消息都传到浙江去了,那原来的政布使和巡抚会不也就知道这件事吗如果他们知道了,那他们在官员过去之前就将这些亏空的粮食补齐了呢”

    康熙怔了一下,默默握紧了拳头。

    于是当天下午,许雯雯带着一对侍卫快马扬鞭赶往了山东。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