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9. 第 79 章 资本家的仁慈(bush……

作品:《穿成清穿文里的胤禛后我成了清宫男神

    高阳的内心处于一种极度后悔的状态, 那些天被雍亲王叫过去说奏折哪里不对的经历在他面前一一重现,他十分后悔自己的莽撞和侥幸心理,他以为皇上回来之后雍亲王便不会管这奏折的事情了, 但雍亲王直接回头盯着他看, 而且皇上听到自己说什么“奏折还没有写好”这句话之后也没有表示疑惑, 而是直接让自己直接写好之后下午再重新递上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王爷之间教他们写奏折这件事皇上知道啊甚至有很大的可能,这就是皇上授意的。而他,刚好撞在这枪口上了, 现在他的同僚们肯定都很开心自己帮他们先趟了这个雷吧

    果不其然,下朝之后,那些同高阳平时关系不怎么样的同僚纷纷跑到了他的跟前对他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表示赞叹。

    高阳正要讥讽回去,他的好友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雍亲王好像在等你过去呢。”

    高阳身体一僵,有些慌乱地问道“不,不会吧”

    “你要是不主动过去的话,”高阳的好友颇为同情地看着高阳, “那雍亲王可能会亲自过来。如果雍亲王亲自走过来了,那你”

    好友的话还没有说完,高阳便立即转过身朝着雍亲王的方向冲了过去。

    “见, 见过雍亲王。”站在雍亲王面前, 高阳恨不得将自己的脑袋直接塞进地缝里。

    许雯雯上下打量了一眼高阳,“这才过去几天呀”

    “臣, 臣”

    “本王记得你, 高阳,第一天写奏折的时候只写了问好的话是吧”

    高阳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王爷恕罪, 王爷恕罪”

    “站起来。”许雯雯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高阳的话,“你做错了事情只知道喊恕罪吗你也知道你做错事情了”

    高阳没敢起来,将头紧紧地贴在地上。

    “一下午的时间能写好吗”

    “能,”高阳连忙应下,“一下午的时间能写好”

    “如果写不好呢”

    高阳顿时词穷,“臣,臣”

    许雯雯抱着胳膊慢慢后退了几步,“如果写不好,就不要来上朝了,在家里继续写。这个规矩,你应该还记得吧”

    这话说完后许雯雯便转身直接离开了她刚刚用余光就瞥见了在不远处站成了一排的兄弟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一直看着自己,于是许雯雯跟高阳说完话之后便直接抬脚走向了他们,然后,许雯雯便发现他们的表情是如出一辙的惊讶脸。

     ̄ ̄

    “你们在这做什么呢”许雯雯朝着自己的便宜兄弟们往前走了一步,随后,他们齐刷刷往后退了一步。

    许雯雯

    “四哥,你刚刚你你对他说了什么”胤禟没有绷住,几乎是第一个开口询问。

    是的,在同康熙巡视了一趟塞外之后再回来,胤禟便正式加入了上朝会的兄弟组,以后再也不用去上学了虽然上朝的时候起的要比上学的时候还要早,但最起码在上完早朝后基本上都是自由的,所以非常值得庆贺。

    “怎么了”许雯雯挑了下眉头,“你问这个做什么”

    “他刚刚好像很害怕的样子,”胤禟蹭到了许雯雯跟前,伸手拽了一下许雯雯,“四哥,我能问一下在我们离京的这段时间,你都对他们做了什么吗”

    “成为了他们的父亲。”

    胤禟十分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唉”

    许雯雯试图提醒胤禟她刚刚其实是讲了一个很幽默的笑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哦哦哦”胤禟瞬间明悟,“所以四哥你是当了他们的师父”

    “算是吧,”许雯雯轻轻点了下头,“好了,我府上还有点事,先走了。”

    许雯雯伸手摸了摸胤禟的脑袋,随后抬头看向其他几个依旧沉默着的兄弟,朝着他们轻轻点了下头,随后便转身离开。

    “四哥慢走,”胤禟朝着许雯雯挥了挥手,等他一回头却发现了其他哥哥们正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一向很勇的胤禟被盯得地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怎,怎么了”

    “你刚刚问出了什么”

    “是谁跟我说你自己很聪明的”

    “你被骗了。”

    “蠢货。”

    胤禟身上的毛立刻炸开了,“你们那么想知道就自己去问啊自己不问我问了还嫌我没问好,那是我没问好吗那是四哥他就不想说如果四哥想说的话他一定会告诉我的”

    “但你不好奇吗”

    胤禟不紧不慢地抱起了胳膊,“四哥说过,好奇心可以有。但是当别人不想告诉你的时候就最好不要继续好奇,这很不礼貌。我问了,但是四哥没有说,那就是不想说,你们也别去问了,要实在好奇那就去问皇阿玛吧,皇阿玛肯定知道。”

    看着言之凿凿的胤禟,胤禩突然感觉这个以前跟自己很亲的兄弟突然离自己很远。

    “四哥他什么时候对你说的这话”胤禩问道。

    胤禟抬脚走到了胤禩跟前,很自然地像以前一样跟胤禩贴在了一起低声说话,“就是上次我跟四哥一起去天津府的时候啊,唉,都怪我没能看出那些官员那么可恶,还有太子反正就是很可恶。”

    胤禩心中微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四哥同你说什么了吗”

    胤禟闻言一脸沮丧地低下了头,“四哥说我是笨蛋,然后把账本给了我让我自己找出里面不对的地方,整理出来给他看,还不允许别人帮忙。我之前都要按时去上学,只能在晚上点着灯看账本,先前去巡视塞外的时候因为白天玩太累了所以只多看了几页,幸亏刚刚四哥没想到这件事,不然我现在就完了。”

    “这样啊,”胤禩轻轻点了下头,也压低了声音道“那需要我帮你看吗用了八十万两白银的账本估计也挺多的,你一时半会儿看不完的。”

    胤禟眼前一亮,抬头一脸惊喜地看着胤禩,“真,真的吗八哥”

    胤禩轻轻点了下头。

    “那八哥你”胤禟当即便想说八哥帮我的话,不过从刚说了四个字后胤禟便立刻止住了声音,随后颇为惆怅地叹了一口气,“还是算了吧,这次就是因为我不懂这些所以才被那些官员轻易蒙骗了,若是麻烦八哥你帮忙那我还是不懂,下次继续被骗,那四哥估计就不理会我了。”

    胤禩沉默了一瞬,缓缓低下头,“这样啊,你长大了。”

    “当然”胤禟下意识挺直了背,不过下一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弯下了腰,语气也变得失落,“不过在四哥眼里,我还是个小孩子,跟胤祥还有胤禵那两个家伙没什么区别。”

    “四哥会知道的,”胤禩轻声道“只要你继续努力。”

    “没错”胤禟用力点了下头,随后伸手抱了一下胤禩,“八哥你真好,若不是你,我现在心里肯定很难过的。”

    胤禩但笑不语。

    高阳倒也不是诚心想要敷衍,只是这传闻确实是传闻,是他府上的下人出去采买的时候听到的,回来的时候便对他说了一声。高阳当下便问了下人这消息从哪儿听来的,下人便说是一个来自山东的跑商卖东西的时候说的,高阳听完之后便想去派人将这跑商带回来,可下人去了一趟回来却说这跑商已经离京了。

    这便是没有缘分,不想让人知道了高阳这么想着,便也歇了让人继续去找的心思,直接写了份奏折交了上去,心里还想着皇上现在回京了,那自然不能照着雍亲王对奏折的要求写奏折了。

    但

    咳咳,总之,高阳从皇宫出来之后便立即派人去查那个跑商的行踪,一直到了下午才知道了这人是启程回山东,等高阳派人去追这个跑商并将他带过来的时候已经第二天中午了。

    是的,高阳没有去上朝,而皇上知道了此事之后便让高阳带着这个跑商直接上朝。

    等着跑商到了之后具体一问,这才得知那山东等地的百姓确实没什么饭吃了,不过并不严重,只是那今年的收成不知道为何比较少,所以一些穷苦的人便没了饭吃。

    “那些没有粮食吃的人平时不怎么勤快,不好好伺候庄稼,这收成少了交完税之后这才吃不上饭的。”

    康熙沉着脸看着跪在下面的跑商,“既然是此等原因,那你为何要危言耸听说是有许多饥民”

    “草民,草民是为了卖东西”跑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感觉自己很委屈。不过是夸大其词好让自己的东西有更合适地卖的贵的理由罢了,就这么点小事,谁知道会有人上报给皇上呢

    “高阳,”康熙皱着眉头看向了高阳,正准备斥责他不知变通之举,许雯雯却站了出来。

    “皇阿玛,”许雯雯想起了冯静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康熙四十三年的,“儿臣想问这跑商一些问题。”

    康熙收回心神,看着许雯雯轻轻点了下头,“问吧。”

    “谢皇阿玛,”谢过之后,许雯雯这才扭过头看向了跑商,“这些人前几年也没有粮食吃吗”

    “这自然是有的。”

    “那为何今年就没有粮食吃了你说他们今年收成不好,是因为不好好伺候庄稼,那他们以前也好好伺候庄稼了”

    “回,会王爷的话,他们一直惫懒的很,从来都没有好好伺候过庄稼。”

    “既然他们一向如此,那为何偏偏今年就没有粮食吃了”

    跑商被问的头脑发懵,“因为他们不好好伺候庄稼”

    许雯雯有些无奈地闭了闭眼睛,随后换了另外一个问法,“今年所有人的收成都少了,而那些少的粮食恰好是这些人要吃的粮食,所以少了这些粮食后他们便没得吃了。而其他人的收成多,纵使收成少了只要少吃些便也不缺吃的,可是如此”

    “这”跑商的眼神变得清澈且愚蠢,细细琢磨了一番雍亲王的话之后便轻轻点了下头,“确实如此。今年大家的收成是要比前几年少,如今山东粮价都贵了不少,我们这把东西拿到京城来卖自然是要卖得更贵些才能”

    “好了,”许雯雯打断了这跑商的话,“你不用再说了。”

    “皇阿玛,”许雯雯转头朝着康熙行礼,“儿臣以为这粮食减产的事情需要重视起来,每年都少上一些收成是钝刀子割肉,若是不重视那每年到要死上一些人,到了最后恐怕死的人会更多。”

    康熙沉吟了好一会儿,“老四,你所想是否太杞人忧天了可能这只是今年收成比较差而已。”

    不,不是这样的。三年后就会有一场大饥荒,山东、河间的流民都流入了京城,五城施粥不能遍及。而这预兆,原来是从三年前便开始了。

    首先便是这地里的粮食收成一年比一年少,官府又不作为,巧立名目,多方征取,等到了康熙四十三年,河间水灾,一下子便冲垮了勉强维系着的绳子,死伤无数。

    在这场灾难里,有束手旁观的官员,有挣灾难钱的商人清政府耳目闭听,一直到了灾难发生之后才紧急救灾,在京城施粥后便让官员将流民领回自己的省份。最后再下令了一些减免措施,比如免除山东九十四州县卫所康熙四十二年的水灾额赋,缓征本年丁粮、漕粮

    是的,免一年,缓征。

    嗯很好,很有资本家的仁慈。

    当然,这里面最让许雯雯有些大吃一惊的是李光地,这个她在后世经常耳闻的名字,被许多官员联合弹劾他作为直隶巡抚不报水灾,目击流亡却什么事也不做,徒以诗文巧饰。

    而最令人叹惋的是,如此这般的清政府,做得竟然算是不错了。因为自古以来面对天灾的历代朝廷都是如此行事,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因为在灾难发生之后能及时赈灾让百姓活下来,最好还能不影响京城的繁华,那这个人便是劳苦功高,要被所有人都赞扬的。

    许雯雯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些书,那上面大多数的男主和女主似乎都因为救灾而获得了赏识。

    她很清楚地知道要想利益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囤积粮食,等到三年后的饥荒来临,等到水灾发生后拿出这些东西,那么她就能一跃天下人口口称赞的存在。

    如果灾难不发生,又如何显得她多有先见之明,多聪慧,多么善良呢

    但想想她即将要做的事情,这些夸奖她应该是得不到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