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6. 曜初的重生之骰 真正有了‘强烈迫切愿……

作品:《[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李令月。”

    说来, 曜初如此沉声一唤,别说太平了,连姜沃都下意识想站的端正一点回想起了被家长连名带姓一字一顿称呼的恐惧。

    就差一个三、二、一了。

    其实在曜初解决拦路虎之前, 还有个路过就被创到的倒霉蛋。

    且说太平躺在她的殿门口不起来, 与她住对过的殷王李旦倒是乖乖的,除了向长辈问好什么话也没说。

    但闻声而来的周王李显就不是了。

    他原就是十处敲锣,十一处有他的性子, 见太平闹着要跟随姜姨母出行, 而且父皇母后明显有点没法子,李显就也想来搭个顺风车, 跟着出京玩玩。

    然而皇帝对皇子,绝没有对女儿的耐心。

    李显都没躺下, 才站在门口说了句“父皇, 我也想”就被皇帝勒令去抄二十遍孝经, 抄完之前不用出门了。

    虽说孝经只有两千来个字,但抄二十遍对李显来说,已经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了。

    见李显垂头丧气而去, 姜沃突然想到了那句路过的小狗都被打了一巴掌。

    直到曜初出现。

    曜初有一兄两弟,但妹妹只有太平一个, 待她自然不同。而媚娘这些年主外,更是曜初素日带妹妹多一点。

    “李令月。”曜初走近后, 又叫了一遍太平的大名,然后道“坐起来, 我跟你好好说话。”

    姜沃就见太平方才那一往无前,坚决躺定石砖,扎根基层的气势慢慢暗弱下去。

    然后乖乖坐了起来。

    曜初蹲下身来,跟太平对视。

    “令月。”

    “我已经与你说过了, 姨母出门,不是去游山玩水的,是代天巡视、黜陟官员、访查民情。”

    “带着你一个,只怕还要多带二十个人保护你,岂不是添乱”

    太平便反驳道“可是婉儿与我一般大,怎么就能随姨母去呢”

    姜沃觉得出婉儿在自己身侧,靠的更紧了。姜沃安抚地拍一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无事,不会有人把太平的行径怪在她身上。

    听曜初这话,看太平这一身齐全的行头哪怕今日婉儿不来与她道别,只有姜沃自己进宫,太平也得躺下,甚至可能直接躺大门口去。

    她这碰瓷的主意,估计从听说姜沃要离京就准备好了。

    曜初听太平如此问,就很冷静指了指妹妹的碰瓷装备“你如此躺在地上,谁说都不听,父皇母后都拿你没法子,谁敢带你出门呢若是到了外头,姨母该去哪一处巡查,你不想去,也躺在地上不走怎么办”

    “我若是姨母,哪怕原来愿意带你去,但见你这般放赖威胁后,也就不肯再带你了。”

    而曜初接下来的话,姜沃听得很耳熟。

    只听曜初道“令月,这一年多,你不是常要文成姑姑给你讲吐蕃的故事吗又问文成姑姑要了两个女卫。姑姑怎么说来着好的兵士要服从命令,听于指挥,才。”

    “姨母这次去做巡按使,也是去打仗的,那怎么会愿意带你这种将士呢”

    姜沃嗯,好红的语录。

    而帝后虽然觉得这几句话有些直白,但因为这两年饱受不听指挥长子的折磨,听曜初这几句教导妹妹的话,就很入耳了。

    不由欣慰点头。

    只见太平想了一会儿,然后坐在她的毛茸茸大氅上,牵袖相告“那姐姐,我听从指挥。”

    帝后均松口气好了,有一个省心的孩子也不错了。

    然而很快,在场的几位长辈,就听曜初又对妹妹道“你这脾气急起来如烈火一样,也只有我说,你才听了。”

    曜初转头,望向父母,柔和的杏眼里全然是仰望和孺慕的弧光“父皇母后,那我带着令月一起跟姨母去好不好,我可以照顾她,也能管住她。”

    帝后好家伙,在这里等着呢。

    唯有姜沃猜到了,只是含笑。

    其实姜沃辞官的那一日,就曾与皇帝说过,如果放心,可以让曜初跟她出门走一走。

    她跟曜初还不一样。

    姜沃前世是真正的普罗大众芸芸众生,而媚娘也是从宫外而来,年少时吃过苦,当年在掖庭的时候,与姜沃说起外头的常平仓、粮米铺子掺杂新米陈米勾当,都是很清楚的。

    但曜初,对真正的民间事,了解未必少姜沃也有在按指南教导,也拿户部的奏疏给曜初看过,但她真正见过的太少了。

    类比起来,就像是现代的孩子,很多都只从彩印的课本上,见过农民春耕秋收的照片一样。

    知道有这么回事,但从未体验过。

    姜沃对曜初的期许,自是比对自己还高。

    更想她多见一见,体会一二。

    但姜沃知道,帝后,尤其是皇帝,只怕不能允许自己带着曜初山南海北的到处去。

    不过

    姜沃向来是熟练运用开窗理论的人,曜初亦然。

    果然,在曜初提出过分要求,要跟着姜沃甚至带着太平一起,走遍大唐十道后,皇帝十分拒绝。

    但姜沃再说起“陛下,臣会先就近去看看关中的几处灌渠。”备旱的重要一项就是检修水利,能够引河渠灌溉干涸的农田。

    姜沃规划了路线既然要做巡按使,不如就先去看看郑国渠、六辅渠等灌渠,抽检一下工部的水利工程做的如何。

    京中的备旱计划做的再好,修出来的灌渠不能用,也是白搭。

    “臣知道陛下不放心公主们远行,但若是就在关中呢不过几日,陛下也可派亲卫扈从,如何”

    皇帝想了想就同意了。

    姜沃莞尔她原本想达成的目标就是这个,能让曜初时不时跟着她出趟小远门。

    其实太平真跟着她巡游四方也无妨,然曜初不可能跟着她一走经年。媚娘方摄政,曜初既要做帮手,也要做学生,不宜长久离开长安和帝后。

    这一年二月初,姜沃带着曜初等孩子,来到了离长安最近的一段郑国渠。

    郑国渠是秦代就修建的水利工程,长足有数百余里,灌溉地四万余顷。是关中极为重要的灌渠。

    姜沃每每见到这些古代工程,都很难不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动容

    这条郑国渠修自秦,时代久远,然别说终封建王朝的清朝,都还在使用此灌渠,甚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都依旧在修整和挖潜扩灌,郑国渠至今依旧在灌溉田亩,造福百姓。

    因太平和婉儿到底还小,尤其是太平又太活泼。姜沃就让崔朝带着她们离得远一些,再给她们讲讲河渠的用处。

    而她则带着曜初走的更近些。

    很多年后,姜沃再次回想起这一天,依旧确定,这是曜初真正有了强烈迫切愿望的一天。

    一如多年前,抛出重生之骰后的自己。

    姜沃与曜初都穿着便于行走的胡服,沿着河渠旁踩出的小路往前走,彼此还得互相扶着,毕竟不是平整路面。

    自然有皇帝拨下的扈从亲卫,不远不近地跟着,眼睛眨都不敢眨的护卫着。

    而这段河渠附近,有一个黄泥村,时不时能看到小路上途经的村民。

    不过在这京城周边的村落,村民们都很会看身份高低,远远见这边有威武的银甲侍卫,自是都远远绕开,没有敢靠近的。

    直到有一个扁担上挑着两个竹篓的中年村夫,鼓足了勇气往这边走。

    侍卫自然拦下。

    姜沃与曜初眼神都很好,就见那村夫点头哈腰,脸上堆着极小心讨好的神情,与侍卫赔笑求情。

    风将他的话断断续续吹过来,显然是尽力学着长安城里的官话语调“贵人买不买这货物就问一问”

    姜沃与曜初也看到了他挑着的竹篓。

    算着天色,显然是要进城去贩卖些货,补贴些家用。大约是见到这些侍卫,知道是有达官贵人在,就想卖掉自己的货。

    “姨母”

    姜沃只道“既然出门了,曜初想怎么做都可以。”

    曜初颔首“我见那路上,走过的人也不少了,但只有他一个人胆子这么大,那咱们看看吧。”

    说来,曜初头一回出门,媚娘也不甚放心,还特意令嘉禾陪着曜初一起。

    此时嘉禾听公主如此说,就走过去问那农夫的货物。

    那农夫喜出望外,很快放下他的竹篓,掀起盖子,先倒出来一只竹篓,滚落了一地的是新笋,他口音很重,但说的话姜沃她们都能听清,显然是常进城的“是昨夜刚挖的山笋,最是新鲜,长安城里许多贵人喜欢这一口。”

    怪道见了银甲侍卫,还会特意来问一声,想来是觉得贵人们都喜欢这野意,那索性在这里卖了省一趟腿脚。

    而不等嘉禾再问,农夫又把另一只竹篓掀翻,倒出里面的货物

    不,不是货物,是活物。

    地上滚落的不是什么笋子,而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正瑟瑟缩成一团。

    那农夫脸上依旧带着讨好的,甚至憨厚的表情。说起地上滚落的孩子,跟说起那一地山笋的语气别无二致。

    他堆笑道“这一冬都没下雪了,来年春耕可怎么好,必是有旱的家中孩子多,养不活这许多张嘴。”

    那农夫试探道“这孩子也七八岁了,能做很多活了。只要一贯”他不敢看侍卫身后的贵人们,只对嘉禾讨好又嗫喏重复道“一贯就够了。”

    姜沃就见曜初怔住了。

    她自然听说过,民间有卖儿卖女事。

    真正让曜初怔住的,不是百姓在荒年要卖掉儿女,大概是这样像卖笋子一样卖掉女儿的样子。

    姜沃略微闭了闭眼睛。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事情多吗

    或许不很多,但在此世,也绝对不会少。

    甚至能把女孩子养到七八岁上,在荒年前才卖掉,而且是鼓着勇气试图卖给贵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有良心的爹娘了。

    就像许多年前,姜沃要抛出她那枚重生之骰之前,设定了很苛刻的条件没有得到过父母真心疼爱,身处恶劣环境难以自救,没有主动用恶意伤害过其余人,极度想要逃离目前生活却力有未逮的女性。

    她当时以为很苛刻的条件,系统为她筛选出的符合之人,却多如繁星。

    她是对着繁星一样的苦难,抛出了她那枚重生之骰。

    曜初或许跟她一样。

    最开始的想法,大概是源于孩童朦胧的不甘心她与兄长为什么得不到等同的待遇,为什么不能被父皇一视同仁的考较

    曜初真正意识到自己能做更多,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做更多事的时刻,就是这一日。

    她看到从竹篓里滚落出来,被称作货物且只卖一贯钱的小女孩。

    脏兮兮的小女孩缩在地上,全身上下只有一双眼睛,还是干净的。

    而七八岁的孩子,曜初是很熟悉的,比如就在不远处,被十数人护着的妹妹。

    七八岁的身量原来还能瘦小到被塞进竹篓吗

    这一刻,曜初心底涌出很分明又很强烈的想法这些年她的所学,以后她的所为。不只是为了父皇的一视同仁,不只是为了给母后和姨母分忧,不只是为了自己不被关起来

    而是希望这世上,因为有我,能少一个,少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小女孩。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