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又多两套
作品:《穿成知青去种地》 等把土地证拿到手, 买房这事儿完美结束。
把这宝贵的东西收好,姜棉准备请廖文去饭店吃一顿饭, 以示感谢。虽然昨天中午那顿也是她请的, 不过因为下午还要去看房,就是随便吃了一点。
谢东和听了却摇摇头,“不要下馆子, 就买点东西回来我家煮得了。”
姜棉担心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够尊重,谢东和却傲娇道“我都下厨给他做饭了,不比下馆子尊重”
行,你的哥们你做主。
最后是几个小伙伴一起买材料回来做了一顿大餐,廖文带了好几个哥们过来,等知道是谢东和亲自下厨弄的, 感动得不得了,最后吃得也很满意。
果然, 谢东和的手艺还是比饭店的大厨有面子。
姜棉以为房子的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料过两天, 他们两个过去汪外公家吃饭的时候,被他抓住问道“小姜很喜欢老宅子”
姜棉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由得转头看向庄清梵。
庄清梵想了想, 觉得是前几天他们买四合院的事情被传了出去, 便问道“您听谁说的”
汪外公摆摆手,“我昨天听说你们前几天买了几套老宅子,你也甭管是谁说的, 就说有没有这回事。”
姜棉点点头,“有。”
买房又不犯法, 没什么不能说的。
至于哪里来得那么多钱,家里的两位长辈多少都知道他们在下乡时暗暗做买卖的事儿,虽然没问, 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昨天汪外公咋一被人问到的时候,开始有点愣,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用他资本家的头脑,很容易地就把人糊弄过去了。
他倒不是生气,只是思量着这两后生是不是喜欢这种老宅子,一下子买这么多套。并且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套四合院当礼物,反正他现在手里还握着几套宅子,自己留着也没什么用,以后也都是要给他们的。当时想着他们住在小洋楼,各方面都比较方便。就没想到这茬儿。
“小姜你要是喜欢,我这还有几套,先给你两套吧。”
太吓人了,一来就送房,这种做法太土豪了,姜棉受不了。
如果东西是给庄清梵,她没话可说,但汪外公现在是点名要给她,她可不敢收。
“不用了,外公,我这不是有了吗您自己留着吧。”姜棉干巴巴地应道。
“你不是喜欢吗自己买了那么多套,多两套又有什么关系”汪外公盯着她,“不喜欢我给的”
姜棉赶紧否认,“没有不喜欢您的。其实我买这些宅子,也不是为了自己住。就是觉得这些宅子以后应该会挺值钱的。我怕自己没有经营的头脑,就先买几套以防万一。钱留在手里,一花就没了。变成房子说不定还能增值。”
姜棉这话半真半假,把钱换成房子留着增值是对的。没经营头脑肯定是胡说八道。
说到底,可能还是心里没多少安全感。她买这些四合院其实就是为了预防某一天她的沙漠计划如果没有资金了,拿出一两套来换钱,也能应一下急。
其实按她的计划,加上她身上的空间,应该不会出现那种情况,而且还有庄清梵给她兜底呢。
她找的这位老公,上辈子就算是坐在轮椅上,依然是搞钱的小能手,虽然其中也有他的合伙人的功劳,但也不能否认他在商业上的能力。
可能是她已经形成习惯了,喜欢给未来加上一层又一层的保险。就是为了那一个“万一”,虽然这个“万一”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
汪外公听了这话就看向庄清梵。
庄清梵赶紧说道“我觉得自己对于经营还有些心得,可以弥补阿棉这个短处。如果她有的话。”
不说庄清梵是学经济的,就单从他是汪外公的血脉后辈,如果敢说自己不擅长经营,不得被他拍死就是把汪外公气死。
汪外公的祖上本来就是经商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出自安全的考虑,他出来做生意的时候,用的是化名。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家族的关系就不能用了,纯属从零开始。
就算这样,最后他也是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并用这些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也是这个原因,他在那场运动开始的头几年,才不被人所注目,最终保全自己。
作为他们唯一的后辈,庄清梵身上自然也遗传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基因。
“那这两套宅子就写小姜的名字吧。你要是有本事,以后能挣得比我还多。”汪外公对着庄清梵说道。
庄清梵笑了笑,“是您的东西,您怎么高兴怎么来。”
姜棉在背后悄悄掐了一下他的手臂,被他温柔地把手拉住,再轻轻地握在掌心。
姜棉看指望不上他,便说道“外公,我的名下已经有了这么多套了,要不,您把它们过给清梵吧。”
汪外公看着她,“你们俩是两口子,过给谁都一样。以后我走了,留下的东西你们两个都有份。还是说,你想哪天就甩掉他”
这话一出,姜棉不敢再推辞了。
于是姜棉的名下又多了两套房产。
事了之后回到家,汪大明有点激动地对着汪外公指手画脚。
汪外公笑了,问道“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不把房子过给自己的亲外孙,而是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孙媳妇”
汪大明使劲点头。
汪外公说道“小姜是个不喜欢欠人家东西的人。现在我把房子给她,就算哪一天他们两个真的分道扬镳,她也不会把房子带走的。但如果把房子直接给清梵,说明我现在没有把她当成自己人,作为长辈的,当然希望他们永远和和睦睦的。所以就算她不稀罕,我也还是要把房子过给她。”
姜棉自然不知道汪外公这么了解她,她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如果哪一天他们俩真的过不下去了,她就把房子再还给庄清梵。
她也猜到,汪外公这是在安她的心,告诉她,他把她当成自己的血缘后辈一样看待。
姜棉在后世参加过不少朋友和同事的婚礼,在当场,很多男方的父母都会说,以后会把媳妇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有些女方父母也会对新郎这么说。
虽然当时听着有些感人,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谁信谁傻。血缘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本能的关系,很多付出是无条件的,没血缘的拿什么来代替和超越
不管汪外公是不是看透了她的本质,但有这份勇气和气量,能这样做的,估计这世上也没几个人。
姜棉不由得更加佩服汪外公了。虽然她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不妨碍她对他的尊重和孝敬。
虽然名下又多了两套房子,但姜棉想通之后就把它放下了。
她相信自己以后还会拥有更多的。
趁着暑假的时间还长,姜棉去找陆小舅。除了看望他们两个长辈之外,还有就是为了周悦安的病。
当时她还在铃木生产队的时候,就找周悦安的家人要过她的病历。她也曾经把病历寄给陆小舅,请他帮忙找合适的下放人员看过。
当时一来没看到本人,二来当时的各种条件有限,药物也不全,也就放下了。
回城之后,姜棉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又跟陆小舅旧事重提,陆小舅也记得这个,爽快地答应帮忙。
前段时间,陆小舅说他打听到人了,也搭好了关系,让姜棉看什么时候合适,跟他打个招呼,以便他找人安排。
在陆小舅家吃过午饭之后,大家都坐在客厅里聊天,姜棉跟小舅再次确认那位医生的时间。
“让你朋友在这个月之内过来都行。我听段教授的助理说,他这个月没那么忙了。”
姜棉听了很高兴,当天下午就去给周悦安的妈妈打电话。
接到电话的周妈妈很意外,等听清楚姜棉所表达的意思之后很高兴,同时对姜棉也很感激,“阿棉,谢谢你,去了京市还惦记着我们安安。”
姜棉一愣,继而说道“阿姨,您这是什么话呢我和安安是朋友,别说我只是来了京市,就算是出国了,也改变不了这件事啊。想当初我下乡的时候,你们还经常给我寄东西。我现在也没其他的能耐,只能帮忙打听一下医生的事。”
周妈妈悄悄抹了一下眼泪,说道“是阿姨说错话了,你是个好孩子。”
姜棉叮嘱道“我小舅说那位医生平时挺忙的,不过这个月事情少了些,好约一点。您看看什么时候可以过来,通知我,我让我小舅帮忙安排。”
挂电话之前姜棉把陆小舅的电话给了她。
周悦安也参加工作了,在一家国营厂当会计。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家里人当初就没让她去参加高考。她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怨言,只是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
听说有一位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的男同志想和她处对象,不过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周悦安拒绝了。不过那位男同志没有放弃。
姜棉了京市以后,和周悦安的联系依然保持着,不过周悦安的收信地址由家里变成了厂里。可能是这一点让周妈妈产生了什么误会。
周悦安是在姜棉打出电话的第五天到的京市。由周妈妈和周承安一起陪着来的。
两位多年没见的好朋友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过了好一会儿才分开,放开彼此后,又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一笑,把多年没见的那一点点隔阂一下子就消散了。
姜棉把他们带回小洋楼安顿好,第二天就带他们去医院。
出来之后,一家三口的眉头是舒展开的。刚才顾虑着人太多,姜棉就没进去,现在看他们的表情虽然觉得情况可能不坏,但还是要确认一下,“情况怎么样医生是怎么说的”
周悦安对着她展开笑颜,“医生说我天生有些不足,不过这些年养得还好,情况也有所好转。暂时不用考虑手术,先吃一段时间的药再看看。”
他们刚才也问过医生了,只要好好保养,坚持吃药,不用多久就能恢复健康,就算有些剧烈运动不能做,但对结婚生子没影响。
光是这个消息,就够让他们高兴的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