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第 110 章

作品:《重回天灾囤货忙

    俞悦桐在末世生活了很久, 为了活下去什么样恶劣的居住条件都能忍下来。

    别说一千平的房子住三十个人了,一百平的房子住三百个人她都住过,且那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是我家。”

    虽然是住过极端窒息的居所, 但那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忍受的事情。

    安置房是基地的, 她作为被救济的那一方挑三拣四就是脑子有问题。

    现在的条件是,让她拿出自己的房子去接纳救济互不相识的人俞悦桐做不到。

    她自认为不是什么恶人,但也没有善良到这种地步。

    钱、粮食、燃料甚至是空间, 她都能捐赠出一部分, 但“家”不行。

    楼上的俞小姨一家三口没有对不起她的地方,和她们家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但即便如此, 俞悦桐也没有让她们住进家里, 而是帮忙找了可以落脚的房子。

    家是她的绝对私人领域, 自家亲戚的暂住都要考虑一下,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就算是看着面善实际上也很好相处的人,俞悦桐也会直接拒绝。

    末世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她不需要自己还要承担“有可能”的风险。

    只是安置问题目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妈妈, 你在烦恼什么有我可以帮上忙的地方吗”一月体贴地端了鲜榨的果汁过来。

    这也不是什么要保密的事情, 俞悦桐就把事情说了。

    “欸无家可归”一月下意识地扭头去看窗户外面的雪, 比鹅毛还要夸张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下,整个世界被白色覆盖,全城的人出动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地方都被清理干净。

    物资不够无法覆盖所有地方, 基地的出现就是为了集中资源。

    原本需要供应给一万间房子的暖气损耗率假如是100, 只能温暖五万人。住进基地后, 还是100的损耗, 一万间的房子,却能温暖五十万人。

    用有限的资源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听着很美好,实际上也很美好。然而现实却很残酷。

    虞城基地要容纳的人口, 是一百八十万。

    它们没有十八万间房子。

    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学校宿舍教学楼一切能改的公共设施都改成了救济安置房。

    但是不够,远远不够。

    这些地方已经安排了举城搬迁而来的同胞,甚至还有在基地范围外的安置所也要跟着搬迁到基地内。

    即便临时修建了很多临时居所,可到处都在缺房子。

    “不能把基地再扩大一点吗”虽然只是用木头和金属做的傀儡,一月也为那些无处落脚的可怜人类难过了起来,“那里还有那么多空房子。”

    俞悦桐摇头“我们没有时间再为那些房子通上暖气了。”

    暖气管的铺设要比电线复杂得多,供暖也和供电有很大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手用于除雪和防守。”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末世第一年,z国境内的平均降雨量是3282米。不是常用的毫米单位,而是米。

    水落下来淹没了城市,如果不是高楼大厦的存在,人类除了躲去山顶别无他法。

    冬天的降水是以雪的形式落下,水是实心的,但雪却是松软有缝隙的。

    这一次的降水只会比第一年更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雪的流动性很差,可以堆到其他地方去。

    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

    凭借虞城的实力,日夜不停地干,也只能保证“及时”地处理掉这么大地方的雪。

    电线、管道、玻璃、墙体利用夏天的时间,能做的,也只是将这片区域的基础设置建设“简单”地升个级。

    基地之外的区域,全部被“放弃”了。

    等到再下几天雪,基地和基地之间就成了还雪海中一个又一个孤岛。

    不,应该说是海底世界。

    二月喃喃地问“会死很多人吗”

    “大概。”

    一月二月不再说话,安静地试图帮俞悦桐想出能救更多人的好主意。

    强制安排每家每户接收多少人是绝对不行的。

    以己度人,谁也不想自己家被安排进陌生人,生活空间被挤占,全无。

    即便对方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但并不妨碍抵触和不满情绪的诞生。

    “关键还是在那些安置房上。”

    一间安置房的面积是四十平左右,没有卫生间,一层二十间只有两个公共厕所和洗浴间,一间房子安排五到八人。

    基本上是一家或者两家住一起。

    人均几平方的条件拥挤得不行,但在俞悦桐看来,还是太过“宽敞”了。

    俞悦桐找出水巷市的胶囊酒店资料,又收集了其他类似的居住环境,准备明天开会用。

    搬家的劝说工作,在半个月前进展得还是十分困难,毕竟谁也不愿意舍弃掉一辈子积蓄攒下的家当,破家不仅值万贯,更因为寄人篱下的心理酷刑。

    自己家再破,也是自己家。

    但不搬就要死

    气温骤降,零下十几度满世界都是雪的极端环境出现后,再多的不满都消失了。

    只要是能活下去,寄人篱下就寄人篱下吧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房子不要就不要嘛

    这下又变成了每天催着问什么才能搬家,什么时候才有安置房给他们住。

    安置房有限,即便工作进展得再困难,也不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分配。

    只是先报名的人先享有名额。

    一旦安置房分配完毕,其他人就要另做安排。

    半个月前谁也没把这个政策放在心上,然而半个月后,所有人都后悔得心肝脾肾都在疼

    时间有限,安置房的数量只有五万间,如果按照八人一间的居住标准,也只能容纳四十万人。然而需要安置房的人数是一百一十六万。

    所有人都慌了。

    “俞队,俞队你救救我们一家老小,我们不能没有房子的啊我爸妈都八十多了,熬到现在不容易。小孩也才几岁,没有房子就是让我们一家去死啊”

    “我哥哥嫂嫂都死了,就留下一个三岁的小孩,我宁愿自己死了都不能让他死俞队,您行行好,帮帮忙,帮帮忙吧我给你跪下了”

    “您收着,您收着,不值什么钱的,就是一些家乡土特产,您拿着吃,我自己给的,不是被强迫的,您收着吧,求您啦呜呜”

    “”

    “让让,让让都让让,时间到了,大家都别围在这里了,我知道你们很着急,但再着急也得让我们先过去啊不过去这会怎么开啊”

    助理小王和小林拼了命地从人群中挤出一条路,两个一级高阶的异能者在人海中一点也瞧不见异能者的意气风发,头发衣服被扯得乱七八糟,只有狼狈二字格外显眼。

    “行了行了,都上去吧。”最后还是俞悦桐看不过眼,分出了一条空路,这才让两人顺利到广场中间。

    这么冷的天,这么多的人,俞悦桐原本是打算用直播的方式开个视频会议就好,但出于恐慌中的人们再三请求现场会议,冷他们自己扛着,踩踏事件他们坚决不会让事故发生

    俞悦桐看他们坚定,也就同意了。

    找了小区附近唯一没被改成安置房的广场,准备在这里开会。

    广场不大,之前是个公园,后来在基地规划中被规划成种植园,之前的运动设施都被挖了,由于工程要紧程度较低,现在暂时空着,等忙完这一阵才要继续建设。

    虽然不大,但也能勉强站下五万人。

    现在什么东西都少,就是雪多,俞悦桐抽了几个冰系异能者过来将附近的雪收集起来做成冰墙,挡风的作用虽然有限,但好歹不至于被寒风直面呼呼地割脸。

    虽然是线下会议,但为了大家能听清楚,除了音箱外,还开了线上的网络直播,更直观清晰。

    “我知道大家都在急什么,所以那些又臭又长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今天就来谈谈五千间安置房怎么住下五万人的问题。”

    安置房的面积基本上是统一的,也不存在什么公摊面积,就是减去墙体厚度实打实的使用面积。

    五千间四十平的房子,住五万人,所有人都听得是一阵窒息。

    这不就是人均四平方吗

    家中最常见的床一般是15和18宽的“双人”床,虽然说是双人床,但单身人士也基本上就睡这个床。

    床的长度差不多是两米,15x2,一张床就三平方了,更别说有人还睡2x2的床。

    人均四平方没什么概念的话,想想自己的床,只要一想到以后的日子自己只能在床上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生活并且是和十个人一起,除了绝望就是窒息。

    俞悦桐仅仅只是将这个数字说出口,下面的人就一阵骚动。

    “咚咚。”俞悦桐伸手在话筒上敲了敲,干脆沉闷的声音通过话筒给了所有人一个警告。

    想到俞悦桐说一不二的性格,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我先要说的,是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五千间安置房接收五万人,只是第一批的估算,实际上八到十二万人,才是真正的数字。”

    广场上的人先是大脑嗡地一声宕机了,紧接着就是更大的恐惧和绝望涌来。

    本以为几个月都要生活在一张床上就已经够绝望了,现在连张床都没有了

    “凭什么啊我交了那么多年的税,房子首付、贷款还了这么久,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连一张床都不给我吗”

    “啊这日子没法过了让我死让我去死啊啊啊啊啊”

    “反正老子也活不了了,大家一起死好了”

    现场陷入了无法控制的混乱。

    “咚咚咚”俞悦桐再一次敲了敲话筒,声音里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你们应该知道,现在是人多房子少。也应该知道,抢劫、闹事、杀人都是死罪。外面站着的就是执法队,哦对了我还是执法队的队长,你们尽管闹。”

    俞悦桐的普通话很标准,虽然不是播音腔,但咬字很清晰,数个音箱将她的声音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被怒火烧掉理智情绪崩溃的人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

    现在死了就是便宜别人了,不行不行,凭什么要让我的死为别人铺路不行不行。

    俞悦桐给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大脑发热的冷静了下来,然后才缓缓地开口。

    “如果可以,我不想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死去,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比你们值得拿出来说的,也就是运气好一些了。”

    “大家知道,我们这片区域是由我负责,上面有将我们作为试点的意思在里面。假设我们的试点方案很成功,其他地区也能按照第一批的计划合理把人全部安置妥当,五万人的数量就不可能再增加。”

    “破屋”效应永远是最好用的手段。

    人均四平的面积让人绝望窒息,但一说四平可能变二平,这下四平也成了能接受的“好条件”。

    俞悦桐看着下面眼中再一次燃起希望的同胞,心里却没有多少欢喜。

    四平也好,二平也好,难道这是什么值得令人幸福的数字吗

    不过接下来俞悦桐说的东西,就更颠覆人的认知了。

    “大家打开手机,这是临时做的效果图,可能有些粗糙,但直观这个优点还是挺不错的。”

    有了前面的铺垫,现在还在广场上待着的所有人都很听话,然而看到效果图,所有人都有些不淡定了。

    “这是什么”

    年纪大一点的人惊讶地喊出声,但年纪小一点的年轻人和孩子就接受良好了。

    “好酷好有科幻的感觉啊”

    “游戏仓”

    “应该是胶囊房吧”

    “”

    胶囊房是前几年在水巷市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宾馆。

    香江市地小人多房价高得离谱,底层老百姓只能租“鸽子笼”,日复一日的工作,仅仅是维持生存就已经竭尽全力,再办不到其他。

    水巷市和香江离得很近,这几年经济比香江发展得更好,外来打工和出差群体很多。

    水巷市的房租同样便宜不到哪里去,房价贵得让百分之九十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胶囊房就是这么出现的。

    它和字面意思差不多,一个房间被分割成无数个空间,每个空间都小得可怜。

    但它面积小的同时,房租却很便宜。

    俞悦桐说“一间安置房规划得好,可以变成三十间胶囊房,容纳三十个人。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单独的床铺、插座、桌子、独立空间和暖气。”

    安置房的层高是25米,一般居民楼大概是28米,但考虑到保暖,安置房降低了层高。

    25分成两层,减去中间厚度10厘米,一层还能分到12米。

    不是个能完全伸展自己的高度,但也不会难受到哪里去。

    减去过道的面积,一个胶囊的面积大概是25平方米。

    不大,但比单人床的面积要稍好。

    俞悦桐这话一出,宛如一滴水滴入滚烫的油锅,瞬间被反对的声音淹没了。

    “开什么玩笑啊”

    “你疯了吧”

    “这日子没法过了总归要死,我死也要拉你垫背”

    “”

    人群瞬间暴动,但“要死一起死”的喊声虽多,却没有一个人跑到俞悦桐的面前。

    俞悦桐给了他们发泄的时间,足足有十五分钟。

    但到了第十分钟时,暴动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抽泣。

    “我只是想活着啊,怎么这么难啊呜呜呜”

    嚎啕大哭也是要力气的,哭多了,身体累了,喊不出来了,只有本以为早就干涸的泪腺汩汩地往外冒着水。

    俞悦桐继续用冷静的声音说“一个安置房能改三十个单人胶囊房或者二十个双人胶囊房,也就是说,五万人大概只需要两千间安置房。”

    “五百间作为食堂,五百间作为洗衣洗漱房,一千间作为娱乐室,另外一千间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原本都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为了自己悲惨的命运哭泣不已的人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好久,才慢好几拍地意识到俞悦桐刚才似乎说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改成食堂后,所有的饭菜价格只根据成本价来,考虑到大家还有自己做饭的需求,那就多设一千、不,三百个灶台就行了。愿意自己做的自带食材去刷卡用燃气,想吃现成去食堂打菜。”

    “娱乐室的话,就暂时定宠物寄养、电竞室、棋牌室、狼人杀、美甲、美容美发这些大家有想要的后续在补充。”

    “还有一千间的话,拿来做储物仓库,每个人还能有两立方的额外储物柜。”

    随着俞悦桐的讲述,刚才还沉浸在悲伤中的众人慢慢就陷进去了。

    “啊,最重要的暖气供应忘记了安置房有暖气补助,考虑到面积,按照胶囊算房是能够实现一天八个小时免费供暖的,其他区域也能分到24个小时的免费供暖。到时候再根据每个区域的使用率分配好了。”

    俞悦桐作为有自己房子的“有房一族”,免费额度只有两平方两小时,多余的全部要自己补,新技术的供暖技术是按照单位量进行供暖的,也就是1平方一小时为标准量1。

    1放在一平方的房间能让小空间保持22度的室温一小时,当然也可以放在十平方的房间里,但这样一来效果就差很多了,搞不好室温连3度也不会有。

    为了省钱,大可以充10,然后用在20平的房间里,几度的室温虽然还是冷,但和正常冬天差不多,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打算的。

    胶囊房人多,免费额度也多,安置房面积小且有额外补贴的免费额度,这么算下来保持在室温十度左右八小时,整个房间的人都不需要多出钱。

    私人空间、免费供暖、一应俱全的娱乐放松设施、需要打扫的卫生量小得可怜

    这么一想,似乎比五人住一间的方案还要好

    心动

    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眼中立刻就冒出了爱心。

    都已经是末世第三年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好。

    一家子这里指的是沾亲带故的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是很普遍的事情,每天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人脑壳疼。

    “这不就是住宿舍嘛”除了没有独立卫浴,感觉比大学宿舍还要好要知道住宿的话是没有“私人空间”的,四人间已经是高配宿舍,八人间、十二人间才是主流大学宿舍。

    年轻人嘛,谁还没住过宿舍啊这才几个月的时间,简单简单

    至于那些情侣夫妻什么的那不还有双人胶囊房吗

    再说了,末世这么艰苦,活着就很累了,结婚率和出生率都跌到了一个最低点,实在想要搞瑟瑟,那就错开时间吧。

    这么一想,支持的人一下就多了起来。

    “什么时候能搬进去啊今天搬可以吗”立刻就有人把手举得高高的。

    她实在受不了了,哥嫂新婚感情好,虽然知道这事很正常,但她尴尬哥嫂也尴尬。可是家里地方就那么点大,十三口人住着一百平,算起来除了储物空间比较大,还没有胶囊房来得好呢

    有人开头,立刻就有很多人也跟着问。

    电竞室电竞室,天知道他有多长时间没打游戏了空调用电大,在家不躺被窝能把自己冻死,虽然王者也不错,但他也想玩一玩o啊

    俞悦桐没有被热闹的表面迷惑“事关重大,还是要遵从大家的决定,这样,等一下我会发起一个投票,大家考虑商量后进行投票,到时候我们会根据你们的投票划分比例。”

    胶囊房计划听着不错,但俞悦桐也不敢保证所有人都同意。

    不同意的那部分人,就按照原来的计划分配,同意的则是根据比例分出那部分的安置房进行改造。

    “今天表决明天开工,顺利的话三天后就能住进去了。安置房的改造招工进行就能投简历,在投票完成后,我们会确定建设队人数,按岗择优选取。”

    胶囊房听着麻烦,其实比原本的建设更简单,如果按照原本一间房子五到八人,还需要准备基础的家具,燃气灶台各种。但改成胶囊房的话,只需要像搭积木那样保证质量就可以了。

    俞悦桐的话说完,又是一阵欢呼。虽然只是三天的临时工,但在现在就业难的环境下,能有工作比什么都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