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力有不及处

作品:《穿成洒扫丫鬟后

    水泥路在大宁修建的如火如荼, 因其速成,结实,价廉等等优点而被百姓大肆追捧。

    还有人脑子活泛, 想着用水泥建屋。

    叶音趁机推出水泥砖, 其实论结实还是红砖好,但是红砖的主料是粘土,对耕地破坏极大。

    在这个粮食产量堪堪填饱百姓肚子的时代搞出红砖,可以想见几十年后, 叶音死了, 权贵又会如何侵占良田饿死百姓。

    再激进一点, 说不定有人为利走险,叶音还没死就在底下生乱。

    叶音无法控制人心,只能把一些不合适的东西掩藏。

    顾庭思早早收到京中来信,盼望着驻地内也有平整水泥路。而前来者是桓瑾。

    金食玉蕴的公子身处乡野路边, 为了做事方便, 桓瑾换下锦绣长袍,身着蓝色劲装。

    他站在枯草上,看着路程进度,心里估算何时完工。

    村长轻声劝“桓大人,这会儿日头毒, 您去树下歇会儿吧。”

    桓瑾“不妨事。”

    他上前去看村民们劳作, 看村民们有没有躲懒, 是否将路面底层填补足够的碎石。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事发生, 最后还得费心补救。那村民也被同村人责骂,一时挂不住脸差点跳河, 还好救了回来。

    自那以后, 桓瑾都会亲自去检查一番。

    一条平稳宽阔的路对一个村子太重要了, 不管是大人谋生还是村里孩子求学,都百利无害。

    村长见状也跟了上去,村长才四十出头,可华发倍生,面如树皮,如耄耋之人。

    正在做工的村民也紧张起来,桓瑾安慰道“各位不必拘谨,你们做自己的事就好。”

    村民们应了一声,但干活时却绷的很紧,还有人同手同脚。

    桓瑾叹了口气,迅速扫了一遍确定没问题就走了。离开时他看到不远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在费力干活。

    桓瑾收回目光,同村长走到旁边说话。

    听闻桓瑾的询问,村长叹气“大人,那孩子叫康禾,今年九岁。他爹娘早早去了,家里只有一个半百的爷爷。”

    桓瑾眉头紧蹙“本官记得朝廷对这种老幼都有帮扶。”他不善的打量村长。

    村长连连摆手“大人误会了,朝廷每年给康家的帮扶银,小老儿一分不少的给了康家,甚至平时村里对康家老幼也有照顾。”

    桓瑾看向大汗淋漓的少年。

    村长一下子垮了肩膀“大人您不知,康老头虽然还活着,可百病缠身,每月药钱不菲。他几次寻死都被康禾救了回来。祖孙俩抱头大哭,村里人不忍。可是大人,这年头大家也就刚刚饱肚子,自家人一个月都未必沾荤腥,哪有那么多心思帮其他人。”

    桓瑾心里发沉,半晌闭上眼“本官知晓了。”

    默了默,桓瑾低声道“晌午时候给他多打些荤罢。”

    “大人放心,小老儿明白。”

    事情叫桓瑾遇见了,自然要管,他本来打算下工后跟着康禾去康家看看,看康爷爷是病入肌体,还是此地大夫不精。若是后者,桓瑾可帮忙寻位医术精湛的大夫。

    他看着路边挥汗如雨的少年,人自救,他人方能伸出手。

    若少年自暴自弃,不肯努力求生,桓瑾也不会看见他。

    桓瑾心里有了主意,待到天快黑下来的时候,众人休息吃晚饭,少年却没吃,而是端着饭菜往村子方向跑。

    桓瑾立刻带人跟了上去,康禾无知无觉。他匆匆回到家,摸黑喊“爷,爷”

    康家不大,一间正屋和一间小厨房,外面用篱笆围的院子和院门都是村民帮忙弄的。

    过了一会儿,屋里才传来虚弱的回声。

    康禾点燃了麦秸,充当照明用。他小心伺候着床上的老人用饭。

    康爷爷用了两口就喊饱了,“吃不下了,撑得慌。”

    康禾又喂了两口,这才自己吃,此事麦秸燃的差不多了,他要去添一把,却发现屋里几道长长的影子。

    “鬼啊”

    “哗啦”

    少年的惨叫和碗饭的碎裂声同时响起。隔着一道门,桓瑾和康禾面面相觑。

    下一刻,康禾蹲下地去捧饭,却被碎碗扎了一下。

    桓瑾忙道“别动。”

    他示意身后的随从帮忙,另一随从出门,不多时重新带回饭菜和油灯。

    油灯比烧麦秸好使多了。

    屋里只有一张跛脚凳,康禾脸色通红“大人,对对不起。”

    “我家没有待客的桌椅。”

    桓瑾还没开口,去买油灯和饭菜的随从先道 “我家大人才不是嫌贫爱富之辈,他是顶顶好的人,怎会嫌弃。”

    康禾这才注意到那随从,对方最多不过十五,十分年轻,看着很有活力。

    此人便是当初在金城桓瑾收留的那对祖孙中的孙子,这孩子也争气,肯吃苦肯学,后来一心一意跟在桓瑾身边伺候。

    眼前的祖孙与当年那对祖孙的情景既相似又不似。相似的是同样困境,但不一样的是,这对祖孙迎接了更多善意。来自大宁官府的,同村村民的。

    桓瑾让康禾先吃饭,这孩子实心眼,因为年龄小干的活量比不上成年人,所以格外卖力。

    这么累一下午,成人都扛不住,更何况一个半大孩子。

    “谢谢大人。”康禾鼻子一酸,大口大口吃饭。满满一大碗白饭,前面盖着大鸡腿,还有炒鸡蛋,康禾吃的香极了。

    而卖饭菜的那户人家此刻也在议论此事。

    “听说是桓大人的手下,出手可大方了,一碗饭菜给了我一百文。”老妇人一点都不心疼那个大鸡腿。还庆幸自家今日炖鸡,否则这钱就落别家去了。

    其他人好奇“桓大人来我们村作甚,难道是为了康禾。”

    屋内忽然沉默,少顷老妇人才叹道“或许吧。”

    如果有谁能帮康禾,那只能是桓大人了。

    听闻桓大人要给他爷爷看病,康禾激动不已。

    桓瑾身后的大夫仔细给康爷爷号脉,又看了看嘴眼,之后对桓瑾摇了摇头。

    康禾一颤“大夫,您这是什么意思。”他眼泪啪嗒掉“我只有我爷爷了,我不能失去他。”

    他爹娘死的早,这么多年全靠他爷爷照顾他,他还什么都没做,还没报答

    仿佛是感知到什么,床上的老人哑声喊“阿禾。”

    祖孙俩说着话,桓瑾跟大夫走到一边,大夫低声道“大人,这老者早有暗疾,又多年辛劳,能挺到现在,一来是他孙子照顾仔细,二来也是他强撑。可油尽了就是尽了,不以人念所改。”

    桓瑾又看了床边的祖孙一眼,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去。因为天黑,他们就在村长家借住。

    谁知半夜忽然大雨,气温骤降,但众人比身体更冷的是心,他们的水泥路。

    桓瑾让人给了康禾一笔钱,让康禾修土炕,然后桓瑾就带着人去抢修水泥路。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水泥路也受到影响,桓瑾不敢大意,随时应对各种意外。好在又辛苦大半月后,这条过程曲折的水泥路终究是修好了。

    整个村的村民高兴不已,而就在此时,村里传出一个不好的消息。

    康禾他爷爷去世了。听说是半夜没的,也不知是病死的还是冻死的。

    村里人帮着康禾办了丧事,桓瑾不免唏嘘,但没想到康禾找到他,将剩下的银子还给他。

    桓瑾感受到钱袋子的重量,皱眉打开,发现竟然还剩大半。

    “你没有盘炕吗”

    康禾更茫然“什么炕”

    康禾花费了一部分银钱去买碳火取暖。但桓瑾给他钱,是想着陡然降温,让康禾给家里盘个土炕。

    土炕是御寒的好物,早几年朔应帝还在位时就大力推广。桓瑾以为这该是人人知晓。

    然而这个村子偏僻,冬日气候又不如北方冷,抗一抗也就过去了。所以竟无人知晓土炕,康禾问了村里人无果,也就以为自己听错了。

    桓瑾当日的叮嘱也就成了废话。

    他捏了捏鼻梁,呼出一口气。

    康禾捏着衣角,小心翼翼唤“大人”

    桓瑾抬眸,面前的小孩黝黑干瘦,一双眼也带着畏怯,身上的衣服又破又小。

    注意到桓瑾的目光,康禾面皮涨红,低下了头。破洞的布鞋露出大拇指,紧抠着地。

    “你”桓瑾无奈道“你可想过以后”

    康禾摇头。

    于是桓瑾把人收到了身边。

    修路的事告一段落,桓瑾带人去往将军府。

    此地驻军的大将军是顾庭思,也是本地最高官员,于情于理桓瑾都该拜会。

    大概是武人见多了,手下的娘子军也多是彪悍居多。顾庭思冷不丁见到这么一位朗月清风的文雅人物,一时有些不适应。

    “庭将军。”桓瑾又唤了一声。

    顾庭思回过神来“桓大人说什么”

    “抱歉,刚才想军务了。”她手下的女兵成婚生子,有了孩子后,一部分女兵就留在家里了。

    顾庭思近来也愁,只能加快速度征新兵。

    桓瑾温声道“将军辛苦。这一方百姓安危,都有赖将军。”

    桓瑾今日一身月白色常服,圆领广袍更添潇洒,周身散不去的书生气,是以说这种话时也让人觉得他是出于真心。

    顾庭思愁绪渐消,“你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桓瑾正色道“即刻入冬了,天寒冻人,过去常有老人和幼儿冻死在夜里。所以在下想在本地大力推行土炕。”

    若非此次康家祖孙之事,桓瑾也不会相信,大宁还有地方压根没听过土炕。

    桓瑾简单提了提原委,顾庭思也默了。

    不修路他们就不知道偏僻之地的情况,修路后知了人间疾苦又百般忧愁,但终究利大于弊。

    世上可怜人无数,但能帮一个是一个。

    顾庭思看着桓瑾,刷新了她对文官一些不好的印象,不是每一个官员都有那个毅力往来乡野田地。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