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难抉择相亲的感想(6W营养液加更)……
作品:《我妻薄情》 晏鸿之和王尚书坐在上首, 将四个晚辈的表情收入底。
两人是老狐狸,安排这一出,各各的思量。但无论如何, 作为掌权者的他们同意, 此事便无人置喙。
王尚书喝完半盏茶,“比什”
晏鸿之“瞧我盆牡丹没”
“奢靡。”王尚书毫不客气。
“三郎送我的。”
“孝可嘉啊。”
晏鸿之炫一波, 道“虽茶无酒, 但冬日严寒,能芳菲,亦是雅兴。尔便以牡丹为令,一人一句, 噢,各限头尾。”
王五郎已经开始苦思冥想。
程丹若犹且不懂“什意思”
“就是牡丹须在开头或结尾。”王咏絮抢答,“头尾各选吗”
“来者是客, 三娘最小, 选吧。”晏鸿之很大方。
王咏絮自信满满“我选头。”
谢玄英“请。”
王咏絮“牡丹花谢莺声歇。”
谢玄英“惆怅阶前红牡丹。”
王五郎“牡丹花尽始归来”
程丹若想半天,从脑海深处挖出白居易的诗“众芳惟牡丹”
谢玄英朝她微微一笑。
王咏絮卡下,才报出想好的诗文“牡丹偏自占春风。”
谢玄英“亦占芳名道牡丹。”
王五郎想半天“牡丹移向苑中栽。”
程丹若“”
她看出来,两个优生, 一个中生,一个差生。牡丹的诗不,但要局限于最后两个字也太难。
“一枝红牡丹。”她盲狙。
王五郎迷惑“这句吗”
谢玄英睨他一, 冷淡道“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王尚书“牛松卿的诗,倒是冷僻。”
程丹若坦诚“我猜的。”
“算运气好。”晏鸿之失笑。
接,三人又来一轮, 王五郎抓耳挠腮半天,终于道“牡丹经雨泣残阳。”
谢玄英给他一声冷笑。
王五郎点脸红。
程丹若“何必羡牡丹”
谢玄英微微叹气。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晏鸿之戏谑道,“蒙错吧。”
程丹若十分爽快“我认输。”
“就让三郎替的回合。”晏鸿之无所谓。
可谢玄英说“我也认输。”
王咏絮到嘴边的“牡丹”吞回肚子,满头号。
王五郎吃惊“认输”
王咏絮恨不得踩他一脚,赶忙找补“程姐姐才开蒙,这也太难些,我看不如换,呃,飞花令。”
她瞪向兄长。王五郎回神,意识到这不是在御前比试射柳,是在相亲,忙道“三妹说得是。”
王尚书笑眯眯道“何不可就从五郎方才句往下续吧。”
这倒是简单一点。
程丹若想想,道“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辉辉发众颜,灼灼叹令才。”
“才丽汉班,明朗楚樊。”
王五郎努力不丢人“樊姬,樊哙樊”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王咏絮只好替他。
轮到个生僻字,程丹若答不上来,弃权。
谢玄英替她“吏局劳佳士,宾筵得上才。”
接下来就是神仙打架。
大部分诗词,程丹若没过,已经远远超出义务教育的范畴。她像天书一样两个人往下接,喝茶。
忽而感觉到人在看她,抬首,却是王五郎。
他点不好意思,局促地别开视线。
程丹若客气地笑笑,继续喝茶。
n轮过后。
晏鸿之腻“行,们俩是要比到明儿去”
王尚书根本不在乎输赢,主要考察程丹若,闻言一笑“也罢,平局吧。”
晏鸿之放下茶盏,道“论诗文,丹娘输得冤枉,三月苦读,能赢王家十几年的浸淫”
“下一局由决定好。”王尚书道。
晏鸿之毫不犹豫“丹娘此前便学过算学,比这如何”
王尚书无所谓地点头。
程丹若迟疑欺负古人数学是不是不太好但转念一想,他们也没欺负她没读诗文,遂同意。
比赛方式为每人各出一题,谁最快答对为优胜。
王咏絮出鸡兔同笼,王五郎出的韩信点兵,谢玄英是河上荡杯。
第一道和第三道,程丹若第一个算出答案,但王五郎的题,谢玄英居然比她算得快。
他还非常坦然地喝茶,假装很简单。
程丹若“呵。”
她立马抛开简单的题,非常可恶地出道立体几何体。
“一块糕点,四刀最多能将其切出多块。”
三个人答,全部错误。
“答案是十五。”她愉快地说。
谢玄英蹙眉“怎切的”
程丹若“不告诉。”
他“”
然后,今天的比试就终结。
晏鸿之留他们午饭,当然,仅限男性。
王咏絮被程丹若带到后宅,与洪夫人一道饭。吃过,又说会儿,前面传来说回。
“下次再来找玩。”临别之际,王咏絮似乎想什,但忍住没开口。
程丹若便佯装不知情,笑送她。
马车中,王咏絮按捺不住,追兄长“五哥,觉得如何”
王五郎挠挠头,知道以祖父的开明,今日也算极限,因此颇为上地相看对方,非要说的,没什特别不满意的,也没什很满意的。
样貌多点遗憾,他希望妻子能够更漂亮些,不过颜色从不是娶妻的标准,故而也能接受。较为欣慰的是,程姑娘的文采一般,家中姐妹均擅诗文,王五郎挺怕妻子也是才女。
所以,答案是“好像还行。”
意思就是不反对。
王咏絮松口气,看向祖父。
王尚书闭目养神,不给回应。她坐到祖父身边,撒娇道“明年我是不是就嫂子”
“晏子真还没点头。”毕竟是最喜爱的孙女,王尚书开口,“他这个人,呵,们要是以为他周游讲学,随性放诞,可就大错特错。”
王咏絮目露疑惑之色。
王尚书却不肯再说。回府后,他直接叫来四儿子和四儿媳,开门山“今日我带三娘和五郎去趟燕子胡同。”
四太太欲言又止。
“位姑娘,我亲自看。”王尚书慢条斯理道,“样貌,和我们家姑娘差不多,人品不会差,颇几分急智,关键是性子沉稳,配五郎刚好。”
比试看的是诗文吗当然不是。
真比诗文才学,晏鸿之怎会让程丹若出来。不过一个由头,看看她的临场机变能力,和关键时刻的态。
敢盲狙诗,胆量和急智不差,失败后坦然认输,不是胸狭隘的,面对五郎落落大方,没说什与礼不合,可没被礼教搞傻。
王尚书已经足够满意。
四太太道“父亲看好的人,自然不差,只不过”她吞吞吐吐,“晏家能出多嫁妆给她呢”
怕王尚书误会,又忙解释,“我也不是贪图媳妇的家财,可五郎不是老大,将来分家出去家底厚点我才放。”
王尚书瞥她,道“晏家同意,慢慢商量就是。”
四太太只好把后文吞回去。
谢玄英独自在书房里待一个下午。
书,一个字没看进去,文章,一个字没写。
就枯坐发呆,任由自己被迷茫与惶恐淹没。长到这大,这是第一次,人在他在场的情况下,看别人。
王五郎什好的文不成武不就,性子莽撞,咋咋呼呼,除是尚书孙子,一无是处。
丹娘为什要朝他笑她对这门婚事很满意吗满意王五郎
他什好的谢玄英气恨至极,却又非常清晰地意识到,王五郎再不好,总一点比他强。
王家已经来提亲。
而他自己呢婚事陷入政治漩涡,不知道何时才能全身而退。
这也是让谢玄英无力的地方。
他固然可以跑去和晏鸿之坦白,和父母坦白,要求他们上门提亲,但结果不必尝试也知道,父母绝无可能同意他的任性。
贸然开口,只会陷丹娘于万劫不复之地。
比起得到她,他现在最需要的,反而是保护她。
但保护她,也许再也得不到她。
陈家非良配,他安理得地带她,但王家呢他难道敢否认,这个归宿,在世人看来已经不算差。
假如丹娘自己也愿意,人家情投意合,他又什道理插手
他的私,比丹娘的幸福更重要吗
他敢确定,丹娘错失王家,今后自己必能娶她,恩爱偕老吗
每一次扪自,让他无比痛苦。
小院中,程丹若打外科结,思索今日的所所闻。
看得出来,王五郎的性子些冒失,才华平平,不出挑也不算坏,对底层人缺乏共情,点世家子弟的骄气。可以预,他如同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古代男人,只要妻子不行差踏错,总会给予体面。
嫁给他,会一份过得去的家底,能过安稳的小日子。对付他也不难,多夸夸哄哄,给他漂亮丫鬟服侍,对妹妹好,对婆婆恭敬,他就会认为妻子贤惠体贴,没娶错人。
多简单。多安稳
十年的古代生活,足以让她明白,安定在古代是十分奢侈的东西。
战争、天灾、疾病、政局变动每一样可能让一个家庭崩溃,古人宗族抱团,为的就是抵抗一次又一次风险。
王家是一艘大船,不会因为长辈生病买药,就不得不卖田卖地,也不会因为今年干旱或洪涝,就卖儿鬻女。
这个终身岗位难度不高,福利尚可,最重要的是来得及时。
她不能一直留在晏家,洪夫人的病已好转,一年的衣食住行,多银钱,凭什再吃人家而陈家若上门,晏家固然能不放人,却要平白担责任。
嫁到尚书家就不一样。
陈家不会阻挠,她也能报答晏鸿之对她的知遇之恩。除永远不会幸福之外,这门婚事没什可挑剔的。
然而她的视线落到案上四书集注,久久无法移开。
屋外,喜鹊和紫苏也在说。
紫苏“好姐姐,王家如何”
喜鹊忖度道“家风不错,王老太太爱礼佛,四太太倒是不清楚。不过,以姑娘的出身,是门相当好的亲事。”
紫苏吁气,欢喜之余,眉宇间又隐忧。
喜鹊早已摸清她的事,推置腹“姑娘身边统共就一个熟悉的,只消亲事能成,陈家要来的身契,轻而易举。可是尚书家,家太太老爷什理由不松手”
紫苏不好意思地笑,说道“姐姐可也一道”
喜鹊镇定道“这要看夫人安排,我们做奴婢的,主子吩咐就是。”
外院书房。
老仆轻手轻脚地进屋。
晏鸿之躺在醉翁椅中看书,动静,头也不抬“如何”
老仆说“谢郎在书房不人,三姑娘里静悄悄的。”
“没动静”晏鸿之微阖睑,自言自语似的,“倒是挺沉得住气。”
老仆微笑。
“也罢,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他又继续拿起书本,笑道,“我静观其变就是。”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