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 59 章
作品:《七十年代炮灰女配》 每听叶梓说一句, 慕东辰的脸就沉一分, 当听到程悠然自己吞水银打胎陷害自家姑娘时, 他的脸彻底黑了,身侧的手握得紧紧的,手背上青筋暴露。
哪怕最后听说两姐弟已经反算计回去, 慕东辰心里的怒气也没减少,他只是抱歉这种时候自己没能陪伴在自家姑娘身边, “早知道会发生这种事,说什么我也要把你一并带去大庆。”
看着男人紧绷的身体,看着他青筋暴露的手背,叶梓伸手握住他的大掌。
他的巴掌有自己手掌的两倍大, 他的手指其实很长, 可因为这双手长期干重活的原因, 给人不是那种修长的感觉, 而是粗大,手掌心则是粗糙的感觉。
这样一双手,虽然没那修长、保养得宜的手好看,却给人足够的安全感。
每次这双手牵着自己, 叶梓就有一种只要有这个男人在自己身边, 就什么都不用怕的感觉, 很心安。
“我一开始的确很气她这样做, 不过最后她的阴谋没得逞,还把自己陷入困境中,我就不那么气了。但是哪怕如此, 既然她犯到我头上,该讨回的还是要讨回,不然她还当我泥捏的人,没半点气性。”
慕东辰严重同意这话,“以前我不敢说,但这次得了全国先进劳动者称号,往后我在县城的话语权不会低。除非他们两人今后待在省城不回龙县,不然他们别以为去了龙县就能好好过日子。”
这个年代这种全国模范标杆,无论走到哪里都响当当的,绝对比后世同类荣誉称号的影响大多了。
要说以前慕东辰的风光,是陈书记给的,那有了这个荣誉称号,就表示他的技能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是国家领导人都认可的能力。
那跟被县领导认可,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当然这个招牌是好用,但慕东辰也没狂妄到,以为这个招牌,自己就能走遍天下随心所欲。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标兵,他很清楚哪怕带着这样的头衔,到省城后,人家顶多对你客气几分,段不可能卖你面子。
所以,如果方程远两人从此往后不回龙县,那他还真拿不了那两人怎么样。
“抱歉,虽然我很想狠狠帮你出口气,但除非他们回来,不然我其实做不了什么。”
她来自四十年后,算是开了金手指的,可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没办法跟看小说的时候一样,随心所欲狠狠打别人的脸。
现实总有诸多限制,一个人的能力太过渺小,尤其他们这样根基本来就浅的人,想要随心所欲打人脸,的确很难很难。
什么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拯救女主的浪漫情节,都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现实生活中还是少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免得觉得生活太过平淡。
就像现在一样。
她本来以为男票会为自己噼里啪啦打程悠然的脸,可事实正如他说的,人家现在远在省城,他就算手再长也深不到那么远。而且程悠然再怎么说,也是省城人,程家的背景还不小,就算对这个女儿再失望,也断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她在自己的地盘,被外人欺负。
这样要还能打到程悠然的脸,除非是那种无脑的打脸爽文。
他们现在是现实的生活,她的期待,注定只能失望。
反正她已经做了十五,事情不出意外,一定能按照她设想的发展,到时候这两人自己狗咬狗,比起他们打脸也不为过。
她就耐心等着就好。
想通后,叶梓也不再纠结这件事,转而跟慕东辰说起了其他事情。
其中重点说到叶楠去县城里卖腊兔肉的事。
不得不说叶楠的确有经商方面的天赋。
她没做任何提示,完全由这小子自己安排,他自己想出后世大家都在用的‘免费’噱头。
龙县目前有两家国营宾馆,在腊兔肉做好后,他周末立马拎着十只腊兔肉去县城,不知道他怎么跟人国营宾馆的人谈的,反正国营宾馆的领导同意让他带过去的腊兔肉,用免费赠送的形式,在上菜前出现在客人的餐桌上。
腊兔肉味道极好,等菜的空档,随手拿来嚼几下,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勾起人的食欲,几天的时间进门吃饭的人,就习惯这个腊兔肉的存在。
于是,两家宾馆在各得了五只腊兔肉后,发现进店消费的客人,不仅不会催上菜的速度,每桌还能比原先多点一道菜。
宾馆的会计算过账,发现哪怕按叶楠说的价格买腊兔肉,在餐前免费供应给顾客,宾馆的利润也不会因此减少,反倒能增加。
无论国营私营,但凡做生意,就没人不想挣钱。
有利可图的事,谁都想要。
于是,叶楠第二周末再去两家宾馆时,两家宾馆都表示要他供应的腊兔肉。
这个年代上宾馆吃饭的人,没后世那么多,一天能有二三十人次进宾馆就不错,按一桌二两肉供应,一天不用一只腊兔肉,三天两只差不多就够用,三十天也就二十只腊兔肉差不多。
两家宾馆,一个月也就四十只绝对够用了。
腊兔肉的价格,一斤按六毛算,一只五斤重的腊兔肉,可以卖四块钱。
四十只就能有一百六十块钱,当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合作的事,不是他们这样简单的加减法,当中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所以,具体怎么个合作法,双方还没完全谈下来。
但无论怎么说,这就是一个好的起点,“如果这条路走得通,最好整个大队愿意养兔子的人,都能参与。这样大家能跟着一起富,大家就不会眼红我们挣钱。”
当初把兔崽子卖给那些想养兔子的人,叶梓就有这方面的想法。
虽然现在做点小买卖,不会像早年那样,被抓去□□。
但枪打出头鸟,如果他们赚太多,难保眼红的人,不会在背后搞七搞八。
为了减少这方面的麻烦,叶梓宁愿把挣钱的法子,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再说做生意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同样的挣钱法子,不可能人人都能挣到钱。
“小四的性子跳脱,脑子转得快,嘴巴又能侃,的确适合做这个。”
叶檀沉稳,叶棋娴静,叶楠跳脱。
几个小舅子小姨子,性子各样,却个个都是好性子的人。
但凡有机会,哪个都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
这样的弟妹,谁都喜欢,“既然这样,往后这方面的事,你就让小四全权负责就好。挣了的钱,你们两姐弟和奶奶三人平分,想来奶奶也同意。”
之前担心太打眼,阻止了叶梓建兔舍,如今听她说但凡大队里愿意养的人,都跟着一起养,那就没什么大碍了。
“随着3月份全国发展会议,越来越多生产大队在发展副业,既然你有让社员们一起养兔子的想法,何不考虑由大队长牵头这件事,把养兔子变成大队的副业发展。”
“这事儿之前姚知青跟我提过,那时候我还不确定腊兔肉销路的问题,担心万一兔子养出来,回头卖不出去,那就不美了。我说先等咱们自个儿先试试水,情况好再由大队牵头这件事。”
“眼下我想着等小四把合作谈下来,咱们自己先操作一个月,如果这种模式没问题,到时候再考虑跟大队长说这件事。”
慕东辰点头,“这些事你素来比我有成算,你心里有底就好。”
慕东辰回到龙县,只先去县政府报了一个道,就急匆匆回家来,详细情况还没来得及跟书记汇报。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急忙忙赶往县政府。
跟陈书记汇报了自己这一趟的收获,以及跟其他人交流后,对工作进行的一个调整。
陈书记听他说得有理有据,跟其他领导商量后,同意他做的调整。
化肥厂的事,也被交到他手上。
于是,回来后的慕东辰比起春耕那会儿更忙。
他忙,叶梓在双车大队也不轻松。
兔笼里的兔子总数已经过百,大大小小的都有,每个不同阶段的兔子,需要不同程度的照顾,叶梓渐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还好有盯着兔毛看的姚梦书,每天都来帮忙,不然她都考虑雇个人帮忙了。
忙起来时,时间过得特别快。
整个五月份,慕东辰只回家过一趟,其他时间都在忙碌。
这个月是叶楠和两家宾馆合作的第一个月。
这个月成熟的兔子只有三十只,三十只都顺利卖出去了,总共卖了120块钱。姚梦书帮了很多的忙,叶梓给了她二十块钱,另外一百块钱,两姐弟分成三份,他们两姐弟各拿一份,另一份则给慕奶奶。
这个分法,无论慕奶奶还是叶楠都没任何意见,三人都说往后就这样分。
他们这边卖兔子拿到钱高兴,宾馆那边的反响比预料的好,也高兴,并说六月份各家要二十五只兔子,也就是两家总共就要五十只兔子。
叶梓兔笼里的兔子虽然有一百多只,但成熟的兔子没那么多。
恰好一月底问她买母兔的那些个人家的兔崽子,六月份都长成熟了。
叶楠亲自去这些人家里,问他们买兔子,鲜兔一斤按五毛买,这是市场的行情价,大家都乐意卖给他。
就这样六月初,慕奶奶熏了五十只腊兔肉,六月中旬总算把两家宾馆各要的二十五只腊兔肉都交货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次买兔子的事闹的阵势有点大,他们卖腊兔肉的事,再瞒不住。
且有了两个月的经验,叶梓也不打算瞒。
找了时间带着叶楠一起去大队长家里,跟大队长把养兔子买兔子的经济效益给说了。
然后说了两个方案,第一就是把养兔子当成整个大队的副业,年底分钱按工分来分。第二种方法是大家各自养,养出来的兔子可以自己拿去市场卖,也可以卖给她,这种方法她这边可以以一斤四毛钱的价格卖给大家种兔。
这么些年下来,勤劳的人干的活多,可每天顶多只能拿十工分,想多挣钱都不可能。所以,这些人极力反对跟养猪一样,把养兔子当成大队的副业。
大部分都是朴实的农民,躲懒的人极少数,所以这个想法占大部分。
于是,大家最后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那就是各自养兔子。
当然选择这种方法的人,也有抱着指不定自己能把兔子卖出更高的价格,挣更多的钱才是。
无论大家抱的什么想法,反正养兔子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十天,陆陆续续有人到慕家买种兔。
慕家的兔子也有限,一户人家叶梓顶多卖给一对种兔。不过她也说了,一只公兔可以配三到五只母兔,建议关系要好的人家,一开始可以共用公兔。
十天后除了刚出生的小兔子,叶梓的兔笼里就剩她自己留的种兔,顿时轻松了不少。
这时候已经六月底,水稻已经抽穗灌浆。
慕东辰回来了。
大概天气热又忙的原因,慕东辰整个人瘦了不少,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
问过后才知道,各个生产大队水稻的灌浆情况都非常好,亩产按计划收成,绝对不成问题,甚至可能高出预期产量。
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还没见到稻谷,心里总是不踏实。
眼下稻谷虽然还没收成,但从谷穗的大小基本能看得到收成的情况,慕东辰这几个月下来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一半。
叶梓倒是很相信自己男票的本事,“你就算不相信你自己,也应该相信向爷爷的专业知识。他再怎么说也是帝都农业大学的教授,曾经留过外,专业知识肯定刚刚的。”
“过去这么多年,又对你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又有实践,比起那些只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不知道强多少。”
“这事搁你身上,我能毫不怀疑你的能力,就像你养兔子的事,我就一直坚信你能做到你计划的。可换到我身上,没看到结果,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到自己能做的。”
他真的是被压太多年了。
那么多年下来,但凡有人提到他,说的都是打击的话。
哪怕过去七八个月,他已经走出那样的困境,可改变后没个事实摆在面前,他内心总还是不大放心的。
只要这次达到原计划的亩产量,从今往后他内心最深处的那股不自信,想来就能彻底消失。
叶梓理解慕东辰的感受,安抚道,“等双抢后就好。”
慕东辰点头表示同意,“去年这个时候你才下的乡,转眼咱们都认识一年了。这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你带给我的。”
她的到来的确改变了慕东辰的人生,“从无到有是最难改变的过程,如今你已经变化,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变化,你会越来越好的。”
“当然,我也会越来越好。”
只有同时进步的情侣/夫妻,才能长长久久在一起。
这段时间太忙,叶梓已经好长时间没回过叶家,叶楠也忙得没时间回去,难得慕东辰回来,叶梓赶紧问了他家里的情况。
听说家里都好,叶梓就放心了。
然后叶梓又问起叶父在化肥厂的事。
“这几个月下来很辛苦,咱爸人也消瘦了不少,精神头却好得不得了,干起事情来更跟小伙子一样,非常有干劲。”
叶父才四十出头,之前在学校过的跟退休一样的日子,虽然每天没什么事情做,但这对一个心怀抱负的男人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
所以叶父前头这些年,一直有些郁郁不得志。
如今让他在化肥厂,对他来说无亚于鱼到水里,鸟到天空一样,可以任他自由自在在他喜欢的领域里,一展他的才华,不高兴才怪。
慕东辰这一趟回来,是为十几二十天后即将到来的双抢活动做准备的,没多少时间待在家里,匆匆见过面,又去找了大队长,说了双抢后的事情,就返回了县城。
叶梓又给学生们上了两个礼拜的课,这个学期的课程就算结束。
鉴于她带的五年级,九月份就要升入初中,放假前一天她特意主持大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毕业典礼,庆祝这些孩子即将升入初中。
为这场毕业典礼,她自掏腰包,给班上二十七个同学各买了个小礼物,还买了些肉、菜,这天晚上特意安排了一顿散伙饭。
这天晚上班级二十七个,叶梓这个带班老师,校长以及其他老师都到场。
叶梓虽然只带了这些个学生四个来月时间,但因为她的上课方式给以往的老师都不一样,跟孩子们之间相处的方式也有别于其他老师,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她这个不一样的老师。
也都为她准备了礼物。
虽然不是什么值当的礼物,但都是孩子们的一番心思,叶梓心里特别感动。
叶梓告诉同学们,说是今后上初中了,有困难可以来找她。
曲终人散后,校长拉着叶梓,让她一定多多把好的教学方法,告诉其他老师,让大队的小学越办越好。
叶梓连连点头应是。
商讨恢复高考的会议立马要举行,她顶多再当一个学期的老师,明年就要去读大学。这个校长人不错,既然他有心办好大队小学,叶梓自然也不吝啬。
把自己如何备课,如何上课等等都说了出来,有说要她整个学期教案的,叶梓干脆直接拿给校长,让他看着能用的,就拿去用。
当老师半个学期下来下,虽然中间发生了程悠然的事,但对她并没什么影响。
整个学期下来,算是顺顺当当的。
学校放暑假后再过一个礼拜,大队的双抢活动开始,大队里都清楚叶梓稻芒过敏,这次大家都不让她下田劳作,叶梓就负责帮忙过磅称重,以及往田间给大家送水,送点心之类的。
叶梓从来不是个小气的人,自打去年十一份下来,跟大部分社员处得也都不错。
见大家热得汗流浃背的,她拿出了家里新挖出的地瓜,给大家煮地瓜汤喝。
地瓜汤里,不仅放了足够的白糖,遇到有来卖冰棍的,她还会买上一些冰棍,放到地瓜汤里,做成冰镇地瓜汤,给大家解暑。
随着慕东辰的崛起,大队社员秉着就算不交好,起码不跟慕家交恶的想法,一直对叶梓很是客气。
可经历过这遭,大家心里同时想着,哪怕不看在慕东辰的份上,单就叶梓这份待人的心思,他们也愿意对人客气一些。
毕竟这事她不做也没人会说什么,可她做了,还坚持每天都做。
因为有叶梓这个动作,大家在双抢活动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
以往整整需要十天的双抢活动,这次竟是提前两天完成。
可喜的是粮食的亩产量,比去岁早稻亩产还高,足足有653斤。
丰收的喜悦,社员之间越发好的关系,让整个大队的气氛非常的好。
经历过方福生的事,也没人再提瞒产私卖的事,该怎么上报产量就怎么上报,该交多少公粮就交多少公粮。
大队长去交公粮的时候,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说是今年早稻整个龙县最低亩产量的大队也有560多斤。
要知道往年早稻亩产量,最低的可是只有510多斤,也就是最低亩产量的大队,早稻的亩产量一下增加了50斤,达到以往整个龙县的亩产量水平。
其他生产大队虽没涨得这么明显,但起码增产个十来斤绝对是有的。
如此一来,整个大队的平均亩产量高达590斤,整整比往年同期涨了将近二十斤。
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县城当即一片哗然,陈书记脸上的笑意就没下来过。
慕东辰这下彻底成了整个县城的名人了,哪怕没见过他的人,也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的存在。
关于他逆袭的故事,不知怎么的就被传了出来。
大家都知道他原只是个出身成问题的掏粪工,可因为被排挤的时候,从来不怕苦不怕累,更是不怕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掌握了真的本领,才有了他后面的一系列改变。
大概他的故事太有励志意义,好多人拿他当典型,自律自己,教育孩子。
一时间,慕东辰成了风头无两的知名人物。
虽然他的境况大变,但慕东辰的生活并没多少改变,忙完了双抢他终于能回家好好休息上两天。这次他不仅人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还有一台14寸的熊猫电视机。
这电视机是陈书记帮他申请的奖励。
本来陈书记还想像上次那样,大吹大擂把电视给他送过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被慕东辰给拒绝了。
以前那样做是帮他撑腰,现在再这样做,就是遭人眼红了。
陈书记想想也是,就依了他。
就在整个大队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消失了两个多月的方程远和程悠然回了大队……